第13章 这钱,他是一分都没剩,全花光了呀!

【王管事立于别院中央,面色沉凝如古鼎之色,手中信件似有千钧之重,逐一分发给护卫。

其眼神郑重,语气沉稳若钟鸣:

“此次任务,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泄露行踪。”

护卫们见王管事这般严肃之态,又思及苏州城内近来风风雨雨,心中明了此事重大。

旋即收拾行囊,兵分三路,各自踏上送信之路。】

【王管事望着护卫离去背影,微微叹息,似秋风拂过古木。

转身回到别院中静候消息。

他追随李老爷三十余载,历经风雨,与李家早已荣辱与共。】

【未几,前往吴县县衙送信的护卫归来。

那护卫快步至王管事面前,微微喘着粗气,如急鼓之音:

“信已送达,然胡县令言写信不安全,想请管事亲自前往府中详谈。”】

【王管事闻言,眉头紧锁,他本已做好被拒之门外准备,如今胡县令答应如此爽快,反倒令他心生疑虑。

想当初查封李家宅子与店铺之时,吴县县衙来得最早,也最为积极。】

【彼时向他们打听消息,却遭冷遇,唯恐他人以为与李家有瓜葛。

如今却请他去家中详谈……

前倨后恭,且在李家大祸未解之际,着实令人怀疑欲行灭口之事啊。】

李诚看到这里,眼前一亮,

“我就说跟着推演能学到好东西吧!这不就来了吗?

接下来的剧情是不是‘王管事十里走单骑,胡县令巧施连环计了’?”

【思忖再三,王管事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

【这胡县令之所以经常为李家提供便利,不仅仅是李家给的银子,还是因为李家背后站着南京守备抚宁侯。

可以说只要抚宁侯一天没有放弃他李家,胡县令就不敢把事情做绝。】

【若是能从胡县令的口中得知官府到底是什么态度的话,那李家也好早做准备。】

【是准备斩草除根,还是只是敲打震慑?

若是要把事情做绝,怎么不先下手为强直接抄家,栽赃陷害到底?

若是敲打,怎么会以起义造反这种十恶不赦的罪名?】

【对如今的李家而言,每一个消息都至关重要。】

【此中关窍,王管事自然难以尽知,这些皆是他临行前,被李老爷招去面授的机宜。】

【数十年的商海浮沉,早已让李老爷养成了对局势敏锐的判断力,这也是抚宁侯选择扶持他的重要原因。】

【话虽如此,但谨慎起见,王管事仍对回报的护卫说道:

“还请你随我前往胡府,到了地方后我一人进去即可。

若两个时辰之内不见我出来,劳烦你告知统领大人,就说吴县县令将我扣留,让他早做准备。”

那护卫见他说得郑重,便一口答应下来。

交代完毕,两人一同前往胡府,此时,王管事身着粗布麻衣,早已换下了锦衣绸帽。】

【抵达胡府后,并未发生预想中的杀人灭口之事。

胡县令热情地接待了他,一坐下来便询问是否将此事告知了侯爷,侯爷又是何种态度。】

【王管事自是大包大揽地回答此事已告知抚宁侯,不日将从南京派人来交涉。

胡县令得知抚宁侯没放弃李家后,心中稍安。】

【毕竟,李家送的银子他是一分都没剩,全花光了呀。

没办法,富惯了,没过过一天苦日子,现在想找人活动都没钱了。】

【胡县令当下告知王管事,苏州府官府在李家的问题上实际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李家在苏州城内把持众多产业,目无法纪,搞得商不聊生;

在城外直接或间接占有良田数万亩,单单是吴县一县的土地,李家就占了一半,早该收拾了。】

“好嘛,合着我家还是个大地主。”李诚不免有些无语,李家世代经商,赚了钱不拿去做大做强,反而还盯着那一亩三分地不放。

【另一派则认为苏州府内占有万亩田地的家族还有好几个,拿李家的产业、田地来说事站不住脚。

最重要的是,镇压流民起义是地方治理有功,而若是将李家这种大户牵涉进谋反中,那便属于‘十恶不赦’之罪,需三司会审、皇帝亲阅。

若将案子移交朝廷,一旦事情败露,他们这些人便是欺君罔上,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为了惩治一个李家而冒此风险,实在不值得。】

【对于城外流民起义的真实性,两派官员则心照不宣地没有提及,毕竟平息叛乱可是实打实地政绩。

谁又会和升官过不去呢?】

【当下关键在于,李家究竟有无涉足其中,参与的程度又有多深。】

【王管事静静听罢全程,在胡县令此等老狐面前,言多必失,保持缄默反令其难以捉摸。此亦为李老爷的嘱托。】

【最后,王管事又问出此行至为重要的问题——知府寇慎对李家究竟是何种态度。】

【胡县令面对此问,沉默良久,方缓缓而言:“知府大人未表倾向,然本官以为其不支持惩治李家。

盖那些叫嚷着要给李家坐实谋反罪名的官吏,皆有一共同之处——平素与城中豪绅交往甚密……”】

李诚顿时一惊,莫非此事又将峰回路转?栽赃陷害李家的,难道另有其人,自己错怪寇慎了?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王管事心中欣喜不已,他放缓语气,道:

“胡县令,我家老爷让我转告您,李家若能度过此次难关,定不忘您的大恩大德,日后必有重礼相谢。”

胡县令听到“重礼”后,眼神闪烁了一下,摆了摆手,回道:

“何须此言,本官与李仁才相识多年,帮此小忙乃分内之事。”】

【两人地位悬殊,亦无多话可聊。王管事完成任务,遂起身告辞。

胡县令亦未多做挽留,仅叮嘱其回去转告李老爷,令李家暂且低调行事,不可再生事端。

王管事拱手应下,转身从后门悄然离开胡府。】

【又是一路潜行,王管事经密道回到李府后,即刻将胡县令透露的消息汇报给李老爷。】

【李老爷听后,精神稍复,道:“我就说官府封了宅子后便无下文,原来他们内部亦是争论不休。”

取一枕头支起身子,又接着说道:“至于那些欲定李家罪者,无需多想,背后定是垂涎我家产业的几个家族。”】

【言及此处,李老爷也意识到李家在苏州府广置产业,什么赚钱做什么,却也得罪众多家族,恐已引起众怒。】

【心下遂决定,若能度过此次难关,便调整产业,宁肯深耕一行做大做强,亦不可将一地赚钱之行业尽数囊括。

广撒网非做生意之良策,只会树敌无数。】

【李老爷松了口气,又对王管事感慨道:“还好寇知府未下场表明态度。对于此等进士出身、从京城调来的官员,我李家背后的宗室背景反而会是坏事。

如今一动不如一静,我们只需等荣武带着侯府之人前来交涉即可。”】

李诚此时已经拿起小本本开始记下推演中李老爷的感悟了,决定等此次推演结束后便向李老爷建言收缩产业。

有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的话或许很难得出这样的感悟。

现实中的李老爷多半不会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但不知道和知道了还不说是两回事。

李诚向来是一个行动派——

想做的事情马上就去做,想说的话马上就去说。

绝不给自己留有“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