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一次尝试烧制

一连过去几日,颜末就像着了魔一般,整日都待在南城那处小院里。

这小院本是破旧得很,四处的墙皮斑驳脱落,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缺了角,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在岁月的侵蚀下摇摇欲坠。

颜末初来乍到,看着这破败景象,却丝毫不觉气馁,反倒是满心的期待与盘算。

他亲自指挥着工匠们对小院进行大致的修整。

那几日,小院里尘土飞扬,锤子敲击钉子的叮当声、锯子切割木材的嘎吱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颜末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帮着搬搬木料,一会儿又和泥瓦匠讨论着墙面该如何修补得更平整。

经过几日的忙活,小院虽谈不上焕然一新,但好歹也能住人了,门窗不再漏风,地面也平整了许多。

颜末心里早有了大计划,他打算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一个琉璃工坊。

这想法一冒出来,便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在他心中越烧越旺。

一旦这琉璃工坊能顺利运作起来,那带来的收益可绝非小数目,说不定还能在这长安城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

小院旁边的几个院子,颜末也一并买了下来。

那牙行掌柜原本正为这几处闲置许久、无人问津的院子发愁,一听有人要买,立马两眼放光,兴冲冲地就把几个院子打包卖了出去。

在他看来,这可是遇到了冤大头,能这么轻易地把这几处破院子脱手,简直是走了大运。

而颜末呢,心里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以这低廉的价格拿下这一片地方,日后若是琉璃工坊发展起来,这可都是绝佳的场地。

两边人都觉得自己赚了,各怀心思地完成了这笔交易。

又过了一日,这一日可是动工的日子,颜末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踏实,天还没亮就醒了过来。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急匆匆地跑进工坊里。

此时,工坊里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山正带着几个工匠在起炉,那炉子是按照颜末的标准精心建造的,高大而厚实,宛如一个即将出征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工坊的一角。

大山见到颜末进来,忙停下手中的活儿,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大声说道:“少爷,我们马上就开始动工,您看,还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大山对颜末还是十分尊重的,颜末对他也是十分照顾,不仅长了月俸银,从二两,直接长到十两。

这对于一个四十来岁的人来说,月俸十两已经超过很多人,最重要还包吃包住,逢年过节还有赏银,这么细算下来,大山一年能到手一百五十两银子。

颜末的目光在工坊里来回扫视着,从炉子到摆放材料的角落,再到周围的工具架,一一仔细查看。

他时而蹲下身子,检查一下炉基是否稳固;时而伸手摸摸那些即将投入使用的工具,感受它们的质感。

看了一圈下来,颜末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便走上前去拍了拍大山的肩膀,笑着说:“大山,你呢,不要有太大压力,这毕竟是第一次烧制,就算不成功也无所谓的,咱们就当积累经验。”

颜末对他们的要求不高,毕竟都是第一次,若是他自己动手,也不敢保证一次成功,而且这活计总要交给下面的人做,颜末正好做个甩手掌柜。

大山听了,赶忙放下手中的钳子,挺直了腰杆,一脸坚定地说道:“少爷放心,即便第一次不成功,大山我也绝对不会超过三次烧制,就一定能让少爷您满意!”

他还是信心的。

颜末见他这般有信心,心里也踏实了不少,笑着点点头说:“行吧,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开始吧。”

颜末又看了一眼炉子,转身走了出去。

院子中,颜子善已经早早地到了。

平日里,他本就事务繁多,这几日又是忙着帮颜末处理一些购置院子的琐事,又是忙着安排自己手头的其他事情。

可一接到颜末让他今日来小院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路过熟悉的王记糕点铺子的时候,他还特意停了下来,想着颜末一大早就跑来工坊,肯定没顾得上吃东西,便买了一些王记糕点铺新出炉的糕点。

这会儿,颜子善正坐在院子里的一把椅子上,眼睛不时地往工坊门口瞅着,盼着颜末能快点出来。

见到颜末的身影出现,他赶紧站起身来,用力地招着手,大声喊道:“堂弟快过来,我这有王记糕点铺新出炉的糕点,快过来尝尝。”

颜末听到呼喊,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伸手就拿起一块糕点往嘴里塞。

糕点的香甜气息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颜末满足地嚼了几口,含糊不清地说:“嗯,这王记糕点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啊。”

颜子善在一旁笑着打趣道:“堂弟,你今天可真是够拼的,估计没吃早饭吧。不过话说回来,今日这琉璃工坊动工,可是个大日子,我看你这信心满满的样子,是不是已经预见到日后的辉煌了?”

颜末咽下嘴里的糕点,拍了拍手上的碎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说道:“那是自然,今日你就瞧好吧,等这琉璃烧制出来,那品质、那样式,绝对能让整个长安城为之疯狂。”

颜子善挑了挑眉,眼中满是好奇,问道:“哦?堂弟你就这么有把握?”

“必须的,不说一次成功,今日就是都失败了,我也高兴。”颜末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更何况,有我的详细描述,估摸着会成功几件,只是不知道品质如何,若是好的话,工坊就可以一直烧制。”

“若是不好呢?”

“再改良呗,活人难不成还能被尿憋死不成?”颜末想了想,“对了堂兄,你叫一两个江湖兄弟帮我去太原传给信,你那些兄弟的马快,要不了两日便能到。在给堂弟我安排十几个弟兄,要武功好的,家里护院毕竟水准不高,我怕……”

说到这,颜末挑了挑眉,颜子善自然清楚,他又不是傻子,若是琉璃真的问世,肯定引起巨大轰动,以那些达官贵人的手段,想要知道琉璃背后的主人,简直易如反掌。

“放心,江湖上弟兄很多,正愁他们没地方卖命呢,我现在是不良帅,不能一直守着你。这样,我有一个和我差不多的弟兄,武功不在我之下,到时候介绍给你。”

颜子善早就想好了,既能安排弟兄,又能保护颜末,一举两得。

“没问题,到时候包吃包住,没事在帮我打打架。”颜末笑着说道。

颜子善白了他一眼,还是提醒一句。

“你最好找个靠山,那些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没靠山,人多也没用。”

“这是自然,你堂弟我又不是傻子,至于靠山,我已经想好了,等琉璃烧制好,我就带着琉璃去见我的靠山,他见了,肯定愿意。”颜末信誓旦旦地说道。

如此肯定,而且看不出一点破绽。

颜子善琢磨一下,小声询问,“你不会要去找陛下吧。”

颜末笑了笑,说道:“知我者,堂兄也!”

颜子善听了,不禁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说道:“原来如此,看来堂弟你是志在必得。不过,这过程中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可别忘了还有我呢,虽说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大忙,但跑跑腿、打打杂还是没问题的。”

颜末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颜子善,感激地说:“多谢堂兄,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更踏实了。不过,我相信咱们这次一定能顺顺利利的。”

正说着,工坊里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颜末和颜子善对视一眼,急忙起身往工坊里跑去。

一进工坊,就看到大山正皱着眉头,和几个工匠围在炉子前,低声讨论着什么。

颜末心里一紧,赶忙走上前去,焦急地问道:“大山,怎么回事?出什么问题了吗?”

大山抬起头,脸上带着些许懊恼,说道:“少爷,这炉子刚开始升温,就发现有一处通风不太顺畅,可能会影响到烧制的效果。”

颜末一听,眉头也皱了起来,他快步走到炉子旁,仔细查看起来。

果然,在炉子的一侧,通风口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部分。他心里暗暗自责,怪自己之前检查的时候还是不够仔细。

颜子善在一旁也着急地说:“那就先把问题解决。”

颜末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坚定地说:“咱们现在就想办法解决。大山,你带着人赶紧清理一下通风口,看看能不能恢复正常通风。我再去检查一下其他地方,确保没有别的问题。”

大山应了一声,立刻带着工匠们忙活起来。颜末则又在工坊里四处查看起来,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焦急,但更多的是坚定,一定要让今天的动工顺顺利利的,不能让这小小的挫折就打乱了全盘计划。

经过一番忙碌,通风口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颜末说:“少爷,已经没问题了,可以继续动工了。”

颜末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说道:“好,那就继续吧。大家都加把劲,今天一定要开个好头!”

随着炉火渐渐旺起来,工坊里的气氛也变得更加热烈而紧张起来。颜末站在一旁,眼睛紧紧地盯着炉子,心中默默祈祷着这次烧制能够顺利成功。

……

东宫之中,气氛凝重。

李世民端坐在上位,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李靖、长孙无忌、程咬金等六人分坐两旁,他们一早便被李世民叫进东宫,正就北方的战略事宜展开紧锣密鼓的商议。

房玄龄手持书卷,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眼望向众人,侃侃而谈着战略布局。

一旁的尉迟恭则双手抱胸,一脸严肃,时不时重重地点头表示赞同。

坐在尉迟恭对面的李靖,目光深邃,仿佛透过众人看向远方的战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在斟酌着每一个细节。

至于长孙无忌,他时不时微微皱眉,专注地倾听着各方意见,手中的毛笔不时蘸蘸墨汁,准备记录下关键要点。

程咬金倒是坐不住,一会儿挪挪屁股,一会儿挠挠头,眼神却也紧紧盯着正在发言的人。

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房玄龄突然放下书卷,清了清嗓子,提了一嘴:“陛下,眼下快到年节。陛下登基已有几月,新的一年,大唐应该重新拟一个年号,若是再沿用武德这个年号,恐被天下人非议。”

此话一出,众人皆静,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世民。李世民微微一怔,随后陷入沉思,手指轻轻摩挲着座椅的扶手。

尉迟恭率先打破沉默,猛地站起身来,双手握拳,大声说道:“房大人所言极是!这年号之事确该慎重考虑,咱大唐新朝新气象,哪能还守着旧年号。”

众人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眼看就要过上好日子,新的一年,李世民肯定会大封群臣,那年号,自然也要更替。

李靖微微点头,神色沉稳,缓缓开口:“陛下,房大人之提议不无道理。年号乃一国之象征,关乎国运,重新拟定可彰显陛下之新政,令天下归心。”

他看向众人的目光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长孙无忌起身,也附和道:“陛下,臣以为可召集朝中诸臣,共同商议年号之事,集思广益,选出最能代表我大唐新风貌之年号。”

程咬金在一旁挠着头,咧着嘴嚷道:“陛下,年号还是要定的,要让全天下百姓知道,这样,他们也有个盼头。”

杜如晦一直静静聆听,此刻也抬起头,目光炯炯地说:“陛下,此事当速办,可趁年节之际,昭告天下新的年号,也好让百姓们一同欢庆这新的开端。”

李世民听着众人的话语,缓缓站起身来,踱步于堂前,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决然之色,朗声道:“诸位爱卿所言甚是,年号之事确不容小觑,朕即刻吩咐下去,召集众臣共商此事,定要选出一个能彰显我大唐盛世之威的年号!”

众人听闻,皆面露喜色,齐声高呼:“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