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滚滚洪流

  • 明汉武帝
  • 余人
  • 2053字
  • 2024-09-27 12:00:56

东方破晓,黎明将至。

咚咚咚……

午门城楼传来了钟鼓声,文武百官开始上早朝。

由于鸿胪寺通知今日临时上早朝,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不敢怠慢,所以早早来到了这里,都想要看到皇家内乱的最终结果。

若说昨天还在云里雾里,那么东华门的战事打响起,特别皇宫方面火光冲天和大量尸体被抬出皇城,整个北京城都晓得皇宫出现了政变。

只是鹿死谁手,而今竟然没有确切的答案,这更是将所有人的胃口都吊了起来。

“皇宫着火,怕是复辟了!”

“石亨下狱了,你说复辟成功?”

“王文带着重臣连夜进宫,那你说是谁胜?”

……

在场的官员都不知晓确切的答案,而今是窃窃私语,但同样有不少人关注着一个人。

内阁首辅陈循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只是身边显得空荡荡的,面对周围官员异样的目光,此刻是暗骂王文王八蛋几百遍。

他是永乐十三年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此后便开启了官场的生涯。

从翰林院修撰熬到翰林院学士,后以翰林院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历任内阁阁臣兼翰林院学士和户部左侍郎。

在当年北京城风雨飘摇之际,他已经成为内阁首辅兼任翰林院学士,更是取代了战死的户部尚书的位置。

现在这一场权力重新洗牌,事因昨晚王文故意没有叫上他跟一帮重臣进宫,他堂堂内阁首辅竟然被排挤在外。

陈循入仕至今没有遭受过如此的耻辱,此刻是恨不得生啖王文的血肉,但偏偏脸上还不能表露出自己的不满。

“缺谁,谁尴尬啊!”

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刘俨看到陈循孤零零的身影,心情顿时变得格外的好。

去年秋闱,他为顺天乡试主考官,陈循的儿子陈英应试,结果想走后门,但自己并没有录取,不想遭到了报复。

陈循等仗势奏告他阅卷不公、取士徇私,所幸高谷出手相助,这才没有被陈循及其党羽扣下这个罪名。

“上朝喽!”

正当文武百官各怀心思的时候,城楼上的太监大声唱道。

随着午门缓缓打开,里面的金吾卫整齐地跑了出来,或许是经历了昨晚的动荡,而今每个人都显得精神饱满。

文武百官手持牙牌,分左右掖门鱼贯而入,穿过那个幽深的门洞,终于是进入紫禁城,窥得晨曦中偌大的奉天门广场。

刘珝、万安和刘吉都是后世中的名臣,只是现在他们仅仅是翰林院的年轻词臣,跟随前面的重臣来到金水桥前,于是整理起自己的衣冠。

他们心里却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受,那就是大明朝廷将会变得大大不同,而他们亦将会有着不一样的命运。

西角门,这是跟奉天门相连的右侧门,亦是大明早朝的举办地。

这座建在云台之上的单檐歇山顶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前三面汉白玉阶,透着一股浓郁的皇家威严。

东方的天空已经露出鱼露白,整个奉天门广场站立着一千多名文武百官。

正是此时,高谷和王文等重臣从门后出现,他们的步伐快捷,并微微躬着身,返回了他们所在的位置上。

在场的文武百官见状,却是知道政变的事情已经有了答案。

“太上皇成功复辟还是景泰皇帝守门成功?”首辅陈循看到这帮人出现,同时暗暗开始猜测起来。

跟徐循的猜测一样,礼部侍郎姚夔同样在纷纷猜测着最终的结果,而眼睛流露着一抹深深的担忧和期待。

现在事情闹到这一步,他已经不晓得该期待景泰皇帝还是太上皇了,毕竟两个人都没有给他们带来新希望。

大明建国已经几十年,特别英宗和景泰皇帝都没有拾起皇权的威严,如今大明的贪腐问题十分的严重。

若是再不进行严防死守,那么社会财富一旦被他们窃走,特别他们组建成贪污集团,将来注定是尾大不掉了。

“兵部尚书于谦呢?”礼部右侍郎姚夔注意到这里少了一个重量级人物,不由得诧异地打听道。

别看他们这里有一帮资历很老的重臣,但手握兵权的是于谦,于谦在很多程度上其实是可以影响皇位真正归属。

若是于谦鼎力支持太上皇复位,那么根本不需要石亨这么带兵。若于谦鼎力支持景泰皇帝,那么石亨还没有进城,便已经被狙击了。

正是这个时候,兵部尚书于谦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一起出现,而他们手上霍然多了一份明黄的圣旨。

奉天门前广场,此时已经被金灿灿的朝阳沐浴其中,一千多名文武百官都在翘首以盼最终的政变结果。

兵部尚书于谦从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手中接过圣旨,于是展开那道明黄的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奉孙太后懿旨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宵衣旰食。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太上皇长子朱见深,为宗室首嗣,德才兼备,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复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朕疾患固久,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兹命皇太子持玺升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决之。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现在景泰皇帝生死未卜,太上皇朱祁镇并不受群臣侍见,而今朱见深正式被推出来,成为大明少有的监国太子。

十岁以太子身份监国,还真是闻所未闻。

原本十岁的太子监国受到礼部尚书胡濙的质疑,但甘罗十二拜相,而朱见深不仅是最佳的选项,而且他的表现已经征服了所有重臣。

尽管礼部尚书胡濙想要阻拦,但面对着大明的滚滚洪流,面对大明的大势所趋,不过是一个注定被湮灭的小丑角色。

“恭迎太子,请太子监国!”

在满朝文武百官的见证下,身穿太子服的朱见深从门后走了出来,亦是预示着朱见深提前八年走上了大明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