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澜驱车离开嘉禾斧山道片场,不久之后便来到了半岛酒店的影人茶餐厅。
姜澜点了杯奶茶,拿了份报纸,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看报。
一看就懵逼了,踏马的,都过去这么久了,报纸上还在分析他的功夫呢。
尤其是他一棍爆头龟田一郎那场比赛,双方明明就打了一招,但是报纸上那个逗比作者愣是给分析了几千字。
真踏马服了,骗稿费也不是这么骗的吧?
姜澜一份报纸看了半截,一个有些消瘦的年轻人走了餐厅。
他左右张望了一下,很快来到姜澜的座位旁,笑道:“姜先生,抱歉我来晚了。”
姜澜放下来报纸,站起来和他握了下手,笑道:“江先生来得正是时候,坐下点菜吧,咱们边吃边谈。”
这个年轻人叫做江志强,他是2000年之后,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最大推手。
在香港,除了邵氏、嘉禾、双南三大院线之外,还有几家小型的院线,以及一些独立戏院。
小型院线里名气比较大的就是丽声院线和安乐院线,它俩都拥有四家戏院,以放映西片为主。
丽声的老板叫雷觉坤,他后来招兵买马,将院线扩大,改名金公主院线。又投资了一家新艺城电影公司,笼络了一班杰出人才,在香港影坛掀起了一段传奇经历,巅峰时期,嘉禾和邵氏都要避退三舍。
安乐这边,现在的掌舵人是江志强的父亲,江志强和他的哥哥江志文则负责奔赴欧美各地,买电影回来放映。
这两年,他们的父亲逐渐老去,江志文开始负责院线的管理,去欧美买片的任务就渐渐落到了江志强一个人的身上。
姜澜和江志强随意点了些东西,边吃边聊。
姜澜道:“阿强,我听说你对欧美的各大电影节都很熟?”
江志强点点头道:“我十六岁就跟我哥往美国和欧洲跑,现在已经七八年了。”
“戛纳那边你有熟人吗?”
“有一些,姜少你要去戛纳?”
“是啊,我要带《少林寺》到戛纳去参展,已经拿到入场券了。”
“哇!《少林寺》真的很棒,我看了三遍。预祝你们能够收获大奖。”
姜澜笑道:“一般来说,展现苦难的片子才容易拿奖,《少林寺》从头打到尾,是典型的商业爽片,拿奖就不指望了,我只是去卖片的。”
“原来如此!所以杨少你找我,是想我让帮你介绍客户?”
“这个自然,你常年在欧美跑,各国的发行商应该认识不少,也比我更懂得每个电影市场的行情如何,所以我想请做我的参谋,帮我卖片,我给你5个点的提成。”
江志强大喜,本来他五月份就要去夏纳买片。有这种赚外快的事,傻子才不干。
江志强当即爽快地答应下来,两人又合计了一阵,约好五月一起去法国,便各自离开了。
这种卖片的事情,如果姜澜亲自一个个去谈的话,太麻烦了,还是当请个帮手比较爽。
在香港,没有人比江志强更懂世界各大市场的行情,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他家的生意明显是他哥哥继承了。
姜澜想着,能不能把他拉过来做自己的发行经理。
……
从松山机场下飞机,姜澜忍不住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姜澜这次来台北,为的是《中华民谣》这张唱片。
在他的提议下,郑东汉邀请了一批优秀的歌手,共同录制这张唱片。
而且,姜澜还准备开一场演唱会,以此来宣告“中华民谣”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的诞生。
这和原时空李双泽、杨弦、胡德夫三人在中山纪念馆举办了新歌发布会,宣告台湾民谣时代到来是一个意思。
只不过,姜澜邀请了一大波明星来干这件事,声势比他们仨大了上百倍。
姜澜住进酒店后,给郑东汉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到台北了。
郑东汉很快就找了过来,一进门就说:“他们的歌都录好了,就等你了。”
姜澜道:“演唱会筹备得怎么样?”
“场地、设备什么的,都OK了,等你录完歌就开始彩排。”
“我要的小演员呢?”
“海选了一批,明天我把入围名单给你,你也过目一下吧。”
“OK!OK!这事得亏有你。话说,能把这么多不同公司的歌手集合到一块,你是怎么做到的?”
郑东汉哈哈大笑:“这事的亏有你才对。”
“我?”
“是啊!如你所言,这些歌手都不是一个公司的,有人成名已久,有的却崭露头角,要凑到一起实在不容易。但是你的歌写得太好了啊,大家都很心动。既然有意向,那就好说,无非是利益分配的事,谈嘛。
本来谁也不肯放弃自己的利益,都想多挣多抢,这时候你横扫日苯武道界的消息忽然传来,那些唱片公司就全都妥协了。”
姜澜发现,自己在日苯做的事,影响力比自己想的要深远得多。
后世的人可能会认为台湾非常哈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今这个时代,台湾涌现出的各种怀念大陆,思念故乡的文学、音乐、电影作品就是明证。
若非如此,这些作品的市场在哪里?给谁看?台湾哈日是八十年代之后的事了。
姜澜的《少林寺》刚刚才在台湾下画,取得了2300万台币的超高票房。
人们还在惊讶于电影中最后凌空一脚的高难度动作是怎么做到的。
紧接着就传来姜澜横扫日苯武道界的新闻,整个台湾都沸腾了。
人们才知道,原来姜澜真的会功夫,而且还是绝世高手。
就此,姜澜的名气在华人社会已经达到了极致。
这时候能跟他合作出唱片,开演唱会,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些许的得失已经没必要计较了。
因为这张唱片,这场演唱会,是必然爆火的。
姜澜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便前往台湾的宝丽金公司录歌。
郑东汉拿出一大堆照片给姜澜,说道:“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在台北的小学筛选参加演唱会的小演员。经过初选,挑选出了五百多人,你过一遍吧。觉得可以的话,咱们就通知他们的父母,带孩子过来面试。”
“行!”
这张唱片里有两首歌,需要用到童声合唱,郑东汉的意思是找个小学合唱团完事。
姜澜却认为,这场演唱会将宣告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的到来,很有历史意义,值得全程录影纪念。
所以,不能随便找个合唱团凑合。建议海选形象气质佳的小朋友来参加。
姜澜话已经说出来了,郑东汉能有什么办法呢?你红你说了算。
尽管这样千要多花很多钱,郑东汉还是照办。于是,宝丽金打着姜澜演唱会挑选小演员的旗号,开始了全城海选,6-10岁,符合年龄要求即可报名参加。
台北人民听说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参加姜澜的演唱会,还可以参加专辑的录制,纷纷踊跃报名,反正又不用报名费,万一选中了呢。
姜澜看着那一大摞照片,心想,海选要求是形象气质佳,应该不会漏掉吧?
他翻了一小半,忽然看中一张照片,翻过背面一看,上面写着“王组贤,7岁···…。
他若无其事地把这张照片放在一边,继续往后翻。
长成这样,怎么可能漏掉?除非工作人员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