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琢到底是什么?

唐僧师徒四人过了通天河,走到金山。孙悟空去化斋,临走的时候用金箍棒画了一个圈子,叫师徒三人坐在里面。不料金山有一个青牛精,变化了楼台房舍,诱捕了唐僧、八戒、沙僧。孙悟空回来后,与青牛精大战,不料金箍棒被青牛精用一个圈子套去。孙悟空请来托塔天王、哪吒、雷公、火德星君、河伯、西天罗汉,法宝都被圈子套去。最后如来暗示,让孙悟空去太上老君处寻找,才发现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下凡为妖,那个圈子是他的法宝金刚琢。

有朋友问:金刚琢怎么这么厉害,既能套东西,又能砸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金刚琢和金刚圈

道教里还真没找到这件法宝,但禅宗里有一个东西,和它很相似,这就是禅师们经常说的“金刚圈”。

金刚圈这个话头,是杨岐方会禅师提出的。杨岐方会禅师(992—约1049)拿这句话问弟子:“栗棘蓬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生透(或跳)?”后来很多禅师都用这话来问弟子,希望让弟子迅速参悟。比如:

面壁成何物。古今多伎俩。祥麟一无措。以拄杖画〇云:

“寻常拈个金刚圈。天下衲僧跳不出。”(《黔南会灯录》)

金刚圈把猴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个禅宗公案有吗?也有的:“金刚圈、栗棘蓬。是甚么弄猢狲家具(耍弄猴子的工具)?”

一般的禅师拿这个来考问弟子,就是用拂尘在空中画一个圈,禅宗叫“圆相”,然后问:“这个金刚圈,你怎么跳?”一般的弟子是答不出来的。答不出来,就像个被耍的猴一样,被套住了。

那么怎么答才对呢?答案是:如果不悟,怎么答都不对。如果悟了,怎么答都对!这个问题就不能用任何一种语言逻辑去思考。只要一用逻辑思考,那就套住了!

禅宗这种问题都是这样的。比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类似的问题,绝不能用“逻辑思维”去想,这里面没有逻辑上的同一律、排中律什么的,目的就是毁你的三观!

金刚圈不但能套东西,还坚硬无比能砸人。孙悟空就是被太上老君用金刚圈击倒的。禅宗公案里面有用金刚圈打头的描述吗?也有。例如《无明慧性禅师语录》:

有时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生金刚圈撞着头疼。

如果能跳出金刚圈,那就了不得,禅宗高僧说“便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跳金刚圈,可以敌胜惊群,可以转凡成圣”。但是,该怎样跳出呢?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

金刚圈到底指什么?

其实据我理解,这和禅宗经常拿来打比方的“蚊子上铁牛”“石上栽花”“银山铁壁”“无孔铁锤”等的意思都差不多。比喻某一种东西,用普通人的智慧难以理解、难以参透。

这玩意儿是什么呢?我认为,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就是人类智力的边界!换句话说,是阻止人类认识到自己本来面目的障碍!

人类的智力是不断发展的:针对外界,我们有各种创造发明;针对内心,有各种心理测试装置,还有各种逻辑判断、推理归纳、演绎计算等思维方式。但是,折腾了多少年,这些方式让我们至今认清楚心灵的本质了吗?没有。我曾经说过,孙悟空好比人的心智,那么,这些创造发明、测试装置、逻辑判断推理的方法,无疑可以看作孙悟空搬来的各路法宝!

金箍棒无非是棒,哪吒剑无非是剑,佛祖砂无非是砂,就算是自然界的水火,也只有通过两位星君的水具火具的转化,才能用来为人类服务。这些法宝其实都是工具,在正常的规则下,对人类都是有效力的。今天的“法宝”更加发达了,比如望远镜可以大大地拓展视野,飞机汽车可以大大地拓展活动区域,各种推理归纳、演绎计算可以大大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法宝,但这些法宝,都是人类智力创造出来的,无法突破智力本身!也就是说,人类很难靠自己创造的工具来认识自己。

那么,该怎样破除这种理性的局限、智力的边界呢?其实《西游记》这部书,以及传统哲学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了,那就是第五十二回的题目:“如来暗示主人公”。找到主人公,找到本来自我,智力的边界就突破了,这和“六贼无踪”“好向丹台赏明月”,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玄,其实很简单:人类学会了使用智力,使用理性,使用工具,但是理性和工具也使我们与自然界对立了起来。理性(或法宝)只能对外界应用,而不能应用于自己。就像手电筒不能照亮手电筒自身一样。禅宗所努力做的,就是使用一系列违背逻辑、违背理性的方式,走出这一盲区和陷阱,努力认清自己、照亮自己。

其实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深感语言文字的无力,尤其是书面文字的无力。比起《西游记》,我们今天的语言差得太远太远!哪位想进一步探索,来找我,我给你画个圆圈!

每一个法宝,都是古人的一个问题

我们今天研制汽车、飞机、计算机,本质上都是被问题驱动的:我们人类能这样做吗?能那样做吗?我们问,能在地上快速移动吗?汽车就出现了。能在天上飞翔吗?飞机就出现了。其实古人也一样,也会提出这些问题。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技术,研制不出解决某些问题的工具,却可以把这些问题转化为神话故事中的法宝。我们不妨把法宝看成是特殊的工具,在神话故事里,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神仙们倾尽全力,研制这些工具,使它们威力越来越大。

铁扇公主问:我们人类能利用风能吗?于是她就开发出一把扇子工具来。

灵吉菩萨问:我们人类能止住台风吗?于是他就开发出一颗定风丹工具来。

太乙真人问:我们人类能瞬间移动几千里吗?于是他就开发出一对风火轮工具来。

赤精子问: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光致人死命吗?于是他就开发出一面阴阳镜工具来。

太上老君问:你们天天嚷着利用光能,利用风能,利用这个那个能开发工具,但这些工具能使人类认识自己吗?于是他就开发出一个金刚圈来。

所以,法宝是针对外界设的问,而金刚圈是针对法宝设的问。金刚圈本身并不能喷火喷风,并不能瞬间位移。但一切法宝面对金刚圈,就必须回答金刚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那就被套走。

金刚圈与青牛

但是《西游记》为什么安排一头青牛来玩金刚圈呢?禅宗的金刚圈,难道和牛有关系吗?

的确是有关系的,例如《如净和尚语录》:

秉拂。上堂。铁酸馅、金刚圈,塞断咽喉,拽脱鼻孔。天童立地有分,衲僧乞命无门。且道,如何堪与瞿昙作子孙。

请首座上堂。拔断毒蛇尾巴,穿住黑牛鼻孔。虚空背上牵来,大地六番震动。

所谓“拽脱鼻孔”,说的肯定是牛,而不是人。如净禅师,生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也就是说,宋代的时候,禅宗就已经兴起这种牛戴金刚圈的比喻了。

牛,在禅宗中是有特殊用意的,禅宗借牛来比喻心性,牧牛如牧心,降伏了牛,就找回了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青牛逃脱了,“拽脱鼻孔”,其实就是暗喻心性逃脱了。不但逃脱了,还拿着智力的边界来挑战修行人。这时除了寻得“主人公”之外,别无他法!

《西游记》的高明之处,就是它特别善于使用意象。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选来选去,选了太上老君的牛作为心性逃脱的象征。

正好老子的这头牛,很喜欢戴圈。陕西佳县白云山白云观明代壁画《老子八十一化图》中,这头牛就戴了一个圈,这就是给牛戴的鼻环。《西游记》原著也说了:“老君将金钢琢吹口仙气,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至今留下个拴牛鼻的拘儿,又名宾郎。”

这里多扯一句,其实和太上老君有关的梗,还有很多值得开发,例如孙悟空在平顶山的那回,变了老道士,要骗两个小妖,说我这葫芦能装天。结果是请来哪吒太子,用真武皂雕旗遮住了日月,于是天地昏暗,把真的葫芦和净瓶骗到手了。其实在道教故事里,是太上老君干过这事,“太上(老君)于迦夷国,王好杀不信凌犯。太上左手把日,右手把月,藏于头中,天地俱昧,国人恐怖”(龙门洞道院《老子八十一化图》)。

《老子八十一化图》:过函关

金丹砂是什么?

青牛精这一回中,还有一件好玩的法宝,就是金丹砂。这砂的特点是能埋人。《西游记》原著说如来派了十八罗汉,取了十八粒金丹砂来擒拿青牛怪:

细细轻飘如麦面,粗粗翻复似芝麻。世界朦胧山顶暗,长空迷没太阳遮。不比嚣尘随骏马,难言轻软衬香车。此砂本是无情物,盖地遮天把怪拿。……那妖魔见飞砂迷目,把头低了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在浮上一层,未曾立得稳,须臾又有二尺余深。

这种和沙漠一样、能陷没人的金丹砂,佛经里有吗?有,就是金刚沙。《正法念处经》里记载了大焦热大地狱里的“雨沙火”:

有金刚沙遍满其中。柔软如水。能烧之人。犹尚畏没。况重恶业地狱之人。彼地狱人。入中则没。犹如没水。恶业因故。没已复出。彼金刚沙。有三角块。刃火极利。揩罪人身乃至骨尽。尽已复生。生复更揩。揩已复尽。尽已复生。死而复活。无能救者。堕焰沙中唱唤号哭。呼嗟涕泣。以恶业故。

也就是说,地狱中的罪人落入了这种金刚沙,马上就会陷进去,就像没在水里一样。没进去又浮出来,金刚沙有带火的刃,把罪人身上的肉刮净之后,又复重生,这样反反复复地受苦。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的相声《文武双全》里面的练铁砂掌,用掌在铁砂里磨,一开始的时候当然不行,要用红小豆——捶豆馅!

当然,金丹砂也没有奏效,依然被妖怪套去了。罗汉这才告知如来的嘱咐,要到太上老君那里寻访寻访。

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事,就是如来和太上老君交换了法宝的名字:“金丹”本来是道教的专用语,佛祖的法宝偏偏叫“金丹砂”;“金刚”本来是佛教的专用语,老君的法宝偏偏叫“金刚琢”。所以,作者在这里宣扬的,很可能是佛道同一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