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 李包庚主编
- 4字
- 2024-09-26 14:23:33
案例精选
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矛盾观的深刻内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将为我们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道路中所遇到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逻辑: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这里所谓的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是我们党不断解决难题、化解危机、走向胜利的突破口,也是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准确把握和抓住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和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矛盾,战胜前进征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但却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实践充分证明,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把握社会发展阶段的“钥匙”,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每一次深化,都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水平,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理论逻辑: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鲜明特色。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以下三个方面辩证统一。
深刻蕴含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这一精髓要义,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要求全党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特殊时代特点,明确提出,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为全党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深刻蕴含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深刻把握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深刻蕴含着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其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直面矛盾,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这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实践逻辑:坚持问题导向 化解矛盾风险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质,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认识和化解矛盾正是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面对治国理政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贯彻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全过程各方面,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面对发展中千头万绪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实践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实现了“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坚持问题导向化解防范矛盾,就要善于思考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规律,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逻辑;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端倪,防范矛盾风险蔓延转化。
同时,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精准施策。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在对矛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熟知、全知、深知的过程中,进一步作出行得通、行得准、行得顺的政策和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矛盾、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要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资料来源:《瞭望》2023年4月10日,有删改)
案例解析
本案例着眼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具体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矛盾观的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次,学习并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关知识。最后,要坚持问题导向,化解矛盾风险,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