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各路消息传来
- 反清从成为安南王开始
- 吐舌头的小松鼠
- 2018字
- 2024-11-19 16:00:09
孙鸿远与这两名佛郎机人的谈判终于取得了进展,双方签下了协议。
蓝军付出了一大笔定金之后,在安南建立火器工厂的事已经提上了日程。
这些佛郎机人答应下来,他们会立刻回国招募工匠,采购设备,等下一次再来时,便会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设欧洲先进的火器工厂。
孙鸿远对这一谈判结果还算满意,虽然付出了鸿基港十年的租借权,不过还算能接受,一来这鸿基港本就是安南的土地,孙鸿远对这土地没有什么感情,二来土地租借权只有十年,他可以随时摆脱这些佛郎机人的控制。
至于付出的那一大笔技术转让费,孙鸿远认为也是值得的,他虽然是穿越者,但是他并不是全能,专业的事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去干。
只要他的手下数量掌握了这火器生产的技术,蓝军便可以将佛郎机人一脚踢开,自己自足。
另外,孙鸿远当然还想要发展航海技术,以后征服东南亚,进攻大明和满清,甚至郑芝龙都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
不过,这些都还是后话,当前他的目标就是先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先拿下整个安南,如果方便顺手征服整个东南半岛也不是不可以。
最关键的火器的事商议完之后,孙鸿远又和这些佛郎机人谈了一下普通商品贸易的事。
他从这些佛郎机人手中购买了大量的欧洲各式商品,这些商品一部分卖给安南国内的百姓,另外一部分让陈氏兰英出口到广西以及大明的其他省份。
蓝军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大量的银子。
做完这两笔大买卖,孙鸿远已经将从郑梉那搜剿来的金银花费的差不多了。
这一次,佛郎机人当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高兴地离开了鸿基港,去向他们的总督汇报,准备回国。
一切都谈好之后,孙鸿远也带着李慧明离开了鸿基港,回到了升龙府城中。
在路上,孙鸿远陆续收到了各地的消息。
首先是清化府阮文辉发来的消息,义清关大战,蓝军损失惨重,不过好在援军及时赶到,全歼了迂回包抄的两万敌军。
孙鸿远命人给阮文辉回了信,信中嘱咐他,一定要小心对方故技重施,要注意其他海路和陆路的迂回。
其实孙鸿远还收到了升龙府阮善民发来的消息,
自从孙鸿远离开升龙府去鸿基港同佛郎机人谈判以后,阮文辉在蓝军整个占领区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兵。
安南当地百姓对蓝军开始心存戒备之心,不仅不报名参军,甚至闭门不见,这都是因为郑梉之前在他的统治区故意丑化过蓝军,说他们是北朝人领头的一群恶魔,如果落入他们之手后,都会惨死。
不过,阮善民毕竟是安南当地人,同他一起去征兵的也都是本地人。
在蓝军士兵的一通宣传,外加亮出优厚的待遇后,百姓渐渐放下了戒备心。
很明显,眼前的热情帮自己跳水砍柴的蓝军士兵,怎么看都不像是郑梉口中的恶魔。
这些蓝军士兵进村后,不仅没有危害百姓,还帮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首先是将村里的恶贯满盈、危害乡里的大地主都抓了起来,让百姓批斗,同时将这些地主的土地都分给了普通百姓。
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本来这些命根子被地主夺走,百姓成了地主的奴仆。
在地主的控制下,百姓的生活生不如死,十分凄惨。
可是百姓做梦也想不到,这些被夺走多年的土地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手上。
蓝军一来,百姓的面前居然出现了康庄大道。
百姓收到土地,感受到了实惠,对蓝军的口碑评价立刻翻转,全都对蓝军赞不绝口。
另外,蓝军还将各府县的一些臭名昭著的官员进行了处理,为当地百姓翻了很多冤案。
蓝军在百姓中的声望进一步抬升。
阮善民利用孙鸿远教给他的“初步土改”政策,迅速笼络了人心,让百姓见识到了蓝军的好。
百姓报名参加蓝军已经没有了任何障碍。
于此同时,蓝军还开出了每月三两饷银的高价薪水,这更是让百姓趋之若鹜。
在阮善民去到各州府县宣传政策,开始招商开始,报名参加蓝军的百姓人数呈指数型增长。
不过,阮善民按照孙鸿远的吩咐,还是要从严从优选择,之前的征兵考核一个都不能少。
蓝军除了在各县、村都设置了征兵报名点外,在各县、府城中,也都设立了征兵考试点,方便各地报名的百姓进行考试。
在回升龙府的路上,孙鸿远拿到了阮善民征兵的初步成果报告。
十天内,共有五万名百姓报名参军,其中考试合格的百姓共有一万余人,征兵工作还在继续,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招够孙鸿远定下的五万名士兵的目标。
短短时间就招到了一万多名士兵,这个数字让孙鸿远很满意,不过,这些士兵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上战场。
阮善民传来的是好消息,阮文辉的消息不算坏也不算太好,另外还有自己和佛郎机人的火器和其他商品贸易的谈判成功,总之蓝军在占领郑梉的地盘后,发展的还算不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进行。
孙鸿远回到了升龙府中,发现阮善民并不在。
他将侍卫招来问道:“副师长去哪里了?”
侍卫回复道:“副师长现在正在乡下亲自主持征兵,还没回来。”
孙鸿远点了点头。
征兵和训练的事交给阮善民他绝对放心,现在唯一让孙鸿远放心不下的就是义清关和清化府的战事。
他将升龙府的事又给李慧明交代了一番,让他留在升龙府中坐镇。
然后孙鸿远带着数十名亲兵,出了升龙府,直奔清化府而去。
......
范向文自从上次大败之后,又找阮福源要来了两万兵马和五百艘战船。
他让手下继续驻留在义清关外,吸引蓝军的注意力,然后亲自率领水军正飘扬在海上,绕道向清化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