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愈演愈烈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760字
- 2024-10-02 07:07:03
文华殿中,对东南、对倭乱有了定论,朱厚照便扶刀龙行虎步的出了大殿。
“大明新君龙骧虎步、鹰隼雄鸷,宾之无须忧虑于西南矣!”
看着身姿矫健的新君朱厚照离开文华殿,马文升腹诽自己老迈的同时,也当堂说出了赞许之语。
见自家由‘西涯先生’变成了宾之,李东阳也是有苦难言,心中对孩视新君的刘大夏也多了几许怨念。
若不是当初在文华殿中,他刘时雍数次硬怼这个小皇帝,以弘治朝对待重臣的态度,即便刘大夏隐瞒宣府军报致使大败,但为的却是新君仁孝之名。
以仁孝为借口,至多罚奉而已,岂会被法司拿问?
如今他刘时雍倒台,几乎波及湖广派系所有重臣,何天衢的工部侍郎,弄不好就要干到致仕了,若今年雨水不好,被派去修河,那就是提前流放了……
“负公,怕只怕定国公之军不堪大用呐!”
这次下西南,李东阳也打定心思要好好治理一下东南税赋,这些年东南一带做的也委实过分。
若无大明的兵荒财匮,岂能有东南的倭寇肆虐?
虽说大势已定,但他李东阳胜在年轻,若携治理东南之功再回朝,未必不可接任刘健首辅之位。
因此临行之前,李东阳也不介意说说定国公徐光祚的坏话,好让内阁多加关注东南局势。
而东南局势的主导者,派遣权阉汪直戕害东南士绅的主谋,大明皇帝朱厚照,却在钟粹宫对近侍汪剑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知会汪直,东南一带凡兼并土地十万亩以上的士绅家族,尽在诛灭名单之列,海商家族亦然。
但轻易不要祸及茶商、瓷商以及丝绸商户,告诉汪直,他最多还有两个月时间。
待定国公调头之时,他要给徐光祚一份大好军功,此事做完,让汪直捎带手整肃一下江南各地的镇守太监……”
汪直去江南假扮倭寇,除了身边可信之人,知道的并不多。
这也是朱厚照拉拢汪直等人的手段,李荣、萧敬这类宫中的大太监,可没有一个简单货色。
如大伴李荣所说,汪直可以制衡萧敬,也一样可以制衡李荣的。
对朱厚照而言,从过去到现在都有些无欲无求,一心扑在功业上的汪直,倒是大明水师再下西洋的提督太监首选。
也只有成化朝的西厂厂公汪直,才略微有些跟郑和媲美的姿态。
下西洋可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四方朝贺,而是要迫得外洋各国主动来贺,商路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跑出来的。
至于不堪用的定国公徐光祚,那是在文臣眼中不堪用,在朱厚照眼里,多少有些肆意妄为的徐光祚,反而比怯战的保国公朱晖好用。
起码徐光祚生死不怕的二杆子性格,是可以做个战场悍将的。
而深切懂得明哲保身的保国公朱晖,就特么是曹国公李景隆第二了,那可是敢卖大明皇帝跟数十万大军的阴险货色。
对朱厚照而言,大伴李荣想要的从容老去,萧敬想要的子孙平安,汪直想要的功成名就,他都可以给。
但大明勋贵们想要的公侯万代,他也实在是给不起。
只因宫中的宦官太监,多半只要自身所需,而大明的勋贵们要的却更多,贪欲也更大,多了胯下的一条根,大明的勋贵们也更不好掌控。
有了朱厚照的命令,身在东南沿海的汪直,对东南士绅们动起手来,自然是丝毫不留余地的。
自成化朝末期开始,锦衣卫在大明各地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消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钱。
养活锦衣卫,朝廷的花费并不比京营兵少多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各地的锦衣卫也因为经费不足,越来越不得力。
汪直到东南,清理江南士绅的同时,也兼着重新打造锦衣卫系统,并将西厂的隐藏系统一起埋下的任务。
朱厚照虽说明知特务统治不可取,但现在是大明,是皇权治下的大明,没有一个特务体系钳制,似东南士绅这样的群体,在大明也会层出不穷。
之前所获,朱厚照这边也有明确的交待,首先保证龙江船厂那边可以重新打造一支大明水师。
因此汪直劫掠的金银财货,大多都存在了南京龙江船厂,这就使架构锦衣卫跟西厂系统的资金有所不足。
接了快马君命,汪直脸上也露出了阴恻恻的笑容,如肃清宫禁一般,有些人不杀是不知道他们有多恶的。
想着每家都能起获上百万两金银的海上家族,汪直心里也是有气的,一条海船,每年几十万上百万两纹银的赚头,他们却不肯拿出来十万八万养活大明。
反而将朝廷增加的赋税,一遭加到了江南百姓身上。
此次汪直带在身边做事的净军,多半都是江南人氏,也多半都是被江南士绅逼的家破人亡,无奈自阉的江南人士。
说起这样的仇恨,新组的净军士卒们,肚子里的冤屈可就无穷无尽了。
因此,汪直从南海子净军以及南京净军中选出的这千余青壮,成长的速度很快,对皇帝的忠心也在杀戮之中变的坚若磐石。
而汪直也无时无刻都在给他们洗脑,没有正德皇帝为他们伸冤,他们哪有机会找江南士绅们报仇?
接了新的君命,汪直也对净军士卒们有所侧重,无非机会来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至于刀口之下的江南士绅们。
做个定时足额纳税的开明士绅,汪直不仅不会戕害他们,反而会保护他们,至于瞒赋隐税的那些个士绅,那就是大明朝的蛀虫了,有多少杀多少。
有了明确的君命,有了明确的目标,汪直带着一干净军,以及越来越多的东南海匪,便开始了新一波的肆虐东南。
此次汪直扮做倭寇,除了打击东南士绅之外,大明海疆之上的海匪也在打击之列。
除了跟在汪直身边的,其余东南海匪,也已经被整肃了一遍,收获也是颇为丰厚的。
不等李东阳启行,东南一带的军报,便如雪花一般涌向大明京师。
这次的倭寇明显是有引路人的,而且熟悉了之后,倭寇对东南的侵袭,目标也更为明确。
月余之间,成百上千户东南士绅俱被戕害,大明东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下,想要募青壮自保的士绅们,也没能得偿所愿。
只因嚣张的倭寇在各个城池之间都贴了告示,凡跟士绅们沆瀣一气的百姓一概诛杀,这样的威胁,一下就让本来还踊跃的东南百姓灭了火。
只杀豪绅不杀百姓的倭寇,东南的许多百姓还是乐意观瞧一番的。
几个纠集本族子弟结寨自保的豪绅被族灭之后,东南一带士绅自募民壮的想法也就泡了汤。
汪直假扮倭寇的这一道告示,也是准确命中了东南士绅的软肋。
转移赋税之举,即便朝廷不知、锦衣卫不知、东厂也不知,但承担了士绅赋税的东南百姓们却知道有多重。
民心离散之快,也远超士绅们的想象,倭寇攻入城池之后,百姓引路得赏钱的传说也不胫而走。
等李东阳火急火燎的赶到东南,不仅东南的士绅损失惨重,东南的人心向背也近乎到了无法收拾的程度。
东南百姓视倭寇为亲眷,视士绅为仇寇,各地百姓不仅给倭寇引路,还会帮着倭寇开城,以及后续的运送金银财货。
而倭寇也会将带不走的铜钱尽数散给东南百姓,这样的诛心之举,让初到东南的李东阳五内皆焚。
若再如此下去,东南一带大规模的民乱,可就近在眼前了。
募军费于士绅、散存粮于百姓、善待佃户、将百姓的丁口赋转嫁到东南士绅身上,这就是李东阳平靖东南的方略。
这样的方略,自然不容于东南士绅,但李东阳并不多做解释,而是让残存的士绅们组了数十支民壮队伍,这些小队伍不对抗倭寇,只针对不服管教的士绅大户们。
对李东阳而言,灭绝东南士绅的雷霆,已然悬于九天之上,东南士绅再不以怀柔手段安抚好了境内的百姓、佃户。
只怕有人登高振臂,江南一带,别说什么士绅大户了,所有繁华都会在朝夕之间化为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