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深情地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怀揣着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定信念,跨越千山万水,不远万里地来到中国,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伟大斗争之中。
在一次紧张激烈的战斗中,随着敌情的不断恶化,形势愈发严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整个战场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然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白求恩大夫却毫无畏惧,他毅然将手术台视为自己的战斗阵地,全身心投入到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去。他忘却了个人的安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连续六十九个小时不间断地为伤员们进行手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随后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梳理,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主要事件等要素,初步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们深入文本,寻找并分析那些描写战争环境、渲染战斗氛围的句子。
当讲到“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硝烟淹没了”这一句时,我引导学生们从视觉的角度去感受战争的残酷与环境的恶劣,以及白求恩大夫等战士们所面临的极端危险。学生们听后,都露出了惊讶与担忧的神情。
随后,我又引出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这一句,让学生们从听觉的角度去体会战斗的激烈与战争的恐怖。学生们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感受到那令人心惊胆战的氛围。
再接着,我又展示了“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这一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到形势的紧张与危险的步步紧逼。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在讲完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文中的主人公是白求恩大夫,那么为什么文中要穿插这些环境描写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不久后,茜茜举起了手,回答道:“如果战争不激烈,就不会有那么多伤员,白求恩大夫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机会做手术了!”我微笑着肯定了茜茜的回答,并补充道:“茜茜说得很好,她积极开动了脑筋。不过,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品质。在这里,环境越恶劣、危险越大,就越能衬托出白求恩大夫的勇敢、无私和奉献精神。等明天的语文课,我们再来通过研究白求恩大夫手术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更加全面地感受他的人物特点!这也是我们今后在写作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重点。”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语文课,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还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深入理解人物品质和文章主题。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定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