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当归

身为质子,想回北平,首先要弄清问题出在哪里。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扭转局面。

朱高炽仔细捋了一遍靖难中的关键人物,李景隆、徐增寿、张信这几个对朱允炆不利的人,没有被杀或被贬。

而盛庸、平安、铁铉这些建文纯臣,没有被突兀的擢升。

齐泰、黄子澄之流也没有异常。

可以推测,除了自己,并没有人知道靖难的详细过程,否则李景隆、徐增寿和张信这些人的坟头草该三尺高了。

排除了有其他穿越者或重生者的可能。

可朱允炆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削藩策略,肯定有人进言,而且这个人的能力地位不比齐泰和黄子澄低,才能说服朱允炆。

也许他目前并不显赫,所以被忽略了。

是谁?

必须找出这个人。

朱高炽想到了一个人:尚宝司卿徐膺绪。

尚宝司主要负责玉玺用印方面的事宜,因工作需要,经常和内官中的尚宝监打交道,徐膺绪作为尚宝司卿,肯定了解朝堂最近的诸多人事变动,恐怕对朱允炆身边的内侍变动也一清二楚。

徐膺绪是自己的二舅,去拜访他属于正常的亲戚走动,朱允炆应该不会多心。

正准备唤人出行。

一道高大身影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一屁股坐在书桌上,对朱高炽没有半分尊敬,满脸流氓气,颇有些幸灾乐祸的道:“老大,怎么回事,刚才听人说你的贴身内侍丁瑧哭哭啼啼的离开了。”

是朱高煦。

朱高炽看了一眼又黑又壮,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像极了朱棣的朱高煦,心里哟嚯了一声,这家伙果然是个二世祖街溜子。

朱允炆削藩策略的变化是外患。

眼前这傻大个是内忧。

先前消化的记忆里,仁胖胖竟然还没有子嗣,本该已经出生了的朱瞻基,影子都看不见,这里面不是燕王府内部有什么猫腻,朱高炽愿意倒立吃翔!

朱高炽嗯了声,“他爹去世了。”

朱高煦恍然大悟的哦了声,“丁瑧走了,老大你身边就只剩下张婵一个内侍负责起居,不太方便吧,要不,我分一个内侍给你,先暂时使唤着?”

老大现在已经胖得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了。

朱高炽心里呵呵。

你是关心老子吗?

你是想在老子身边安插个眼线,可惜手段太拙劣了,难怪斗不过仁胖胖,他这点小动作连自己看得出来,何况仁胖胖本人,须知仁胖胖是有明一朝最强太子……之一?

貌似还有个懿文太子,不敢说朱高炽就一定比懿文太子朱标强。

保守点,加个之一。

不耐的挥挥手,“不用。”

自己确实很胖很胖。

但问题不大,等过了眼前难关,老子就科学减肥,一旦暴瘦下来,未来的大明朝堂就没你朱高煦什么事了。

朱高煦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又道:“这是要出门?”

朱高炽点点头,略一思索,“陛下盛情,留我兄弟三人在京,可我昨日中暑差点一命呜呼,估摸着还是水土不服,再过几日,我会向陛下请辞回北平,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京畿,所以想去拜访一下两位舅父,去叫上老三一起罢。”

人多,显得拜访更正式,朱允炆会更放心。

朱高煦眼咕噜一转,“老三在练武,我也不想去。”

几个舅父没一个喜欢他。

去自找没趣么。

朱高炽也没执意让他去,本来就反感这货。

唤来内侍张婵,马车准备妥当之后,径直前往魏国公府,递了名刺,门子一看是燕世子来访,赶紧着人去通知徐膺绪,又急忙打开中门迎客。

朱高炽在张婵的搀扶下,登上台阶迈过过膝的高门大坎,已经气喘兮兮,就见徐膺绪从照壁后快步而来,大笑道:“世子殿下驾到,微臣有失远迎。”

欲行跪礼。

朱高炽急忙拦住。

徐膺绪也不矫情,拍了拍朱高炽的肩头,“痊愈了就好,先前还想着,说等你三舅父下班了一起去看望殿下来着。”

很是热情。

朱高炽愣了下,醒悟过来,宋元时期就有上下班的说辞了。

笑了笑,行晚辈礼,道:“些许小疾,就是水土不服而已,烦劳舅父们挂念了。”

徐膺绪笑呵呵的挽着朱高炽的手往照壁后走去,边走边道:“自家人如此执礼作甚,显得见外了啊。外面热,快去书房,我中午下班回来就在书房里看书,里面搁置了冰块,甚是凉快,出来之前,又让人备了冰镇的西瓜汁,你多喝点,降降暑气。”

中山王徐达的国公之位由长子徐辉祖世袭,而徐膺绪是次子,虽然自小习读兵书,但在尚宝司任职,远离兵家事,逐渐以读书人自居了。

所以相比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个外甥,徐膺绪确实更喜欢知书达理的朱高炽多一点。

被徐膺绪挽着手,朱高炽有点别扭……

转念一想,娘亲舅大。

亲舅舅,自己还这么扭扭捏捏,就落下乘了。

行走之间,徐膺绪依然笑着,热情的道:“等你三舅父下班,我们陪殿下小酌几杯,我吩咐厨房炖了鸡,让他们加了丹桂、人参、黄芪以及当归等诸多中药,殿下身体刚刚痊愈,还是需要补补的。”

朱高炽闻言哭笑不得,“舅父是觉得外甥还不够胖么……”

话音未落,感觉到手上吃痛。

徐膺绪在掐他!

显然是怕被锦衣卫发现,因此不敢多说,只能用手上动作提醒自己——被朱允炆重启的锦衣卫依然凶残,其中不乏读唇语的高手。

朱高炽心中立即回味徐膺绪那句话,很快抓住了两个字:当归。

这两个字,徐膺绪的发音更重一些。

他在提醒自己赶紧回北平!

心里一惊。

徐膺绪在尚宝司,既能接触外臣,又能接触内臣,对朝堂中枢的一些动静都能有所了解,他提醒自己赶紧回北平,肯定知道一些什么。

朱高炽笑道:“不过酒还是可以的,舅父们盛情,今夜不醉不归!”

在“归”字上稍微加重了语气。

以此告诉徐膺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心里微暖。

这才是一家人啊。

嗯,“才”字用得不好,有点讽刺大舅父徐辉祖的意思,其实只是观念上的不同,徐辉祖的心中国在家前,天地君亲师而已。

其实他也没错。

只是单纯的尽臣子本分。

因为他肩负着“魏国公”三字,不能给中山王抹黑,毕竟无论怎么粉饰,朱棣的靖难本质上始终是一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