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现实打脸
- 情定大亚湾:核电筑梦者
- 我是黑猩猩
- 2316字
- 2024-10-25 00:55:06
张磊陷入了沉默之中。
随着Boss讲话的落幕,会场内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紧接着,总工开始了对核电建设现状与技术难点的阐述,言辞间充满了专业与深度。
接下来是总工的核电工程介绍,重点是核电建设的现状和技术难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到2005年底,我国投入运行的核电装机容量为785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3%左右;到2020年,核电装机比例将增加到4%,达到4000万千瓦……
一番详尽的介绍后,再次赢得了众人的热烈掌声。
“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服从安排,不得讨价还价。”卢峰直白地总结道,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掌声再次响起,现场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小歪激动地挥舞着标语,高声呼喊着口号:小雨正常干,大雨不停歇;晴天奋力拼,夜晚挑灯战。地球若不爆炸,我们绝不放假;宇宙若不重启,我们誓不休息。
张磊看着身旁这两位情绪高涨的同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领导讲话结束后,迎来了员工交流的环节。其中,“分部门”环节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张磊从洗手间一出来,便看到了卢峰愁眉苦脸的样子。
“你怎么了?刚才还幸灾乐祸的,怎么现在就蔫了?”张磊打趣道。
“还不是因为分部门的事情。”卢峰苦着脸回答道,“你呢?分到哪个部门了?”
“我?”张磊一脸茫然,“我还没看呢……”
“喏?”卢峰指了指台子上的人员分配名表说道。
“哦,这样啊。”张磊凑到人群中,踮脚一瞧,表格倒数第三行上写着:张磊——钢筋预应力队。
“哈哈,你运气不佳啊。”卢峰的脑袋也凑了过来。
“你不也是……在这个队吗?”张磊感叹道。
“唉,别提了,有关系的都去了机关,没关系的都来了一线。”卢峰满脸鄙视地说道,“都是领导定的。”
张磊闻言,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他心中不禁冒出了“作弊”两个字。
人员交流环节结束后,众人享用了午餐,然后按照分配表的结果,各自回到了所属的部门。
钢筋预应力队领回了五名新人,他们分别是卢峰、张磊、阿涛、俊杰和小飞。
两辆皮卡载着他们来到了钢筋预应力队的队部。
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领导热情地迎接了他们:“欢迎你们,这帮小崽子!你们可以叫我廖队!”
众人鼓掌附和,队里除了队长和两名副队长外,还有一名书记和八名技术员。内业副队长是个女的,人称刘姐。
“以后你们就是我们队的一员了。”廖队豪爽地说道,“刘队,你来安排一下他们的工作吧。”
“张磊,你跟着子豪!”刘姐开始点名分配。
张磊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不算太高的男人站在他面前。
他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工服,脸上满是油污。这就是子豪,张磊的入门师傅,暂且称之为“豪哥”。
他比张磊年长两三岁,毕业于南阳师范大学,虽然有些滑头,但为人还不错。
“豪哥。”张磊恭敬地递上一杯“咖啡”,这是年轻人特有的拜师茶。
“嗯……”豪哥表情冷淡地应了一声,“坐吧。”
另一边,大熊哥急切地奔过去,给了卢峰一个大大的拥抱,直接给卢峰搞懵了。
“你……谁啊……”卢峰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大熊紧紧搂住。
“我是你师傅!”大熊哥呆头呆脑地笑道。
“这味道……”卢峰拧了拧鼻子,“卤猪蹄味???”
意识到气氛不对,卢峰赶紧撸了一把脸,一甩头,立刻做了个川剧变脸般的180度态度反转:“师傅,我等了你五百年,才在这里等到你!”
“西天取经吗?”张磊乐了,尴尬地笑了笑。
廖队顺势调侃大熊哥:“那你就带着这群‘泼猴’,参观下我们的‘花果山’吧!”
大熊双手合十:“这里花确实不少,但好果子没几个。”
接下来,众人集体参观了原生态的“花果山”——工地。
张磊跟着队伍逛遍了整个工地,他看到了三米厚的混凝土基础、如星光点缀般的机械接头……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不已。
“脏死了,到处都是灰尘。”卢峰捂着鼻子,“啪啪啪”地趟着泥水跑过来透气。
“唉,还是你这里仙气足!”卢峰喘着粗气说道。
“我这里……?”张磊一脸疑惑地看了看四周。
“堆芯区拆模板,搞得到处都是粉尘,封闭还不透气。”卢峰一边抱怨,一边示意自己身上泥点般的灰尘,“这些都是粉末化的水泥,搞不好会得粉尘病。”
张磊心中“咯噔”一下:“这就是命运吗?!”
在工地上,帽子的颜色如同印度的种姓制度一般,划分着“三六九等”。
黄色帽子代表一线工人,紫色帽子是质保安全部,白色帽子是机关后勤,红色帽子则是党员和领导干部。
倘若工地是“花果山”,队部便是“水帘洞”。队部的顶棚是一层波纹铁皮,一下雨就形成天然的瀑布。
张磊站在“花果山”上,指着旁边蓝白相间的厂房问道:“这就是我们要建造的核电站吗?”
“对,这就是成品‘果’。”豪哥指着远处的蓝白相间的建筑物说道,“这‘果’便是岭澳一期核电厂,二代压水堆。我们二期是二代半。”
啥叫二代半呢?原来,当初从法国引进的时候是二代压水堆技术,然后自己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就称之为二代半。
简单来说,就是图纸上的英文变成了中文,这么一加工,二代就变成了二代半,就像“Room”变成了“房间”一样。
当然,还包括工地上的工人,也是“高半级”的。1988年大亚湾第一代核电建设工人,他们开口闭口都是流利的“Hello World”。
就像兵马俑旁边的小商贩一样,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就是能与外国人流畅交流。
凭啥呢?十根手指加上一些简单粗暴的单词就足够了。
说地球是个村,确实没错。
核电技术中:英文就像是个南方方言,那北方方言是啥呢?
乌拉。
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公司采用法国技术,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公司采用俄罗斯技术。
浙江海盐秦山核电公司呢?姑且算国产吧。
张磊转头看向正在忙碌的工人们,他们或高声交谈,或低头专注。
那粗犷而充满活力的语言,不正像是北地的风吗?带着一股子不屈和坚韧。
看来,不管是南腔还是北调,来了就是深圳人。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人不比法国人差!
“还不放弃你的理想吗?理想家?”卢峰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搂着张磊的肩膀说道,“你迟早会被现实打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