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迟暮之年之我放羊遇到老人的故事
- 米酒荷包蛋
- 4102字
- 2024-09-30 13:45:30
再次与老人见面是第二年初春,刚刚过完春节没休息两天又得上岗放羊了,因为荷叶干枯且地里有些水因而青草率先长了出来,羊吃了很久的干草导致母羊奶水不足,因此我又和母亲赶着羊群到了那里。由于老黄生了小崽,所以只带了小黄,到了目的地时小黄赶羊叫声又把那只黑狗吸引过来,直至傍晚,老人过来,因为去年常常碰面,因而熟络起来,母亲便与老人聊了起来,得知狗是老人养的,接着母亲盘起户口来(如果是我我一贯不喜欢这样)不过母亲却十分喜欢,聊到他的老伴,老人有些黯然低头,只是一句去年病逝一笔带过。谈到子女,老人便自豪介绍起来,他有两儿一女,老大是儿子,零零年的大学生,在南边沿海某市开公司;老二是女儿,在本地市区做生意;老三是儿子,也是大学生,在东边某市上班。
母亲称赞道:“您有福哦,把几个后人都培养这么好。”
老人朗声笑道:“我就是一个种田的,晓得么事呢,都是儿们自己的努力。”
老人顺便看向我,便关心问道:“这个小孩是您孙子?多大了?怎么天天放羊不读书哇?”
我并没有回答保持沉默,我习惯如此,对此我已经司空见惯了,在初中或是高中及大学时时常有人把我认成一二年级小学生,起初我会解释一番,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我对于此类问题慢慢变得沉默。在我人生经历中,我因为身体原因被高、低年级或者混混欺负,起初我会逞口舌之利去反驳回去,当然不是骂他们,或者说不敢骂,而是试图讲道理,然而回应我的是“得寸进尺”,我曾试图找过两次老师(在那时他们是我唯一能够依赖的)。所以在很多次和他们相处以后我发现不说话或者不表达出任何愤怒、不悦的情绪时,他们才会觉得无聊悻悻离开,而从此我学会了沉默,并且尽量避让,这使得我轻松许多,有时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便学会捉迷藏,这自然给关心我的人添了不少麻烦,我确实非常抱歉,我诚挚接受他们的批评,然而我确实别无选择,我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还傻傻地站在原地,当然在此后我尽量下课后躲着他们,回家走小路绕远些,因为某些原因具体不再多说。自此养成了沉默的独行者习惯,也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聊天,遇到问题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自己慢慢消化,当然这种情况也有我的原因。
母亲看向我打趣道:“我没有钱,只能让他出来帮忙放羊赚钱嘛。”
老人讶然,然后温怒道:“那怎么能行,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读书又不要钱,你做大人的怎么这么不清不楚呢。”
母亲没有回应老人提出的问题,反而笑着反问道:“您猜猜他几岁了?”
老人眼睛看向我,眼珠从上到下瞅了一眼,又打量了我一番好像确认了答案,转头对母亲说:“大概七八岁吧。”
母亲又故作玄虚问:“您再猜?”
老人再次扫了我一眼接着说道:“总不过十一二岁。”
母亲终于憋不住了快笑出了声:“在这个基础上乘以二还要加上四岁,前两年大学毕业了回乡创业养羊。”
当然母亲没提找不到工作那档子事,因为身高、些许口吃、手脚不便,社恐等原因找了N次工作,被拒了也是N次,事实上对于这个情况我早有预料,无奈才回了家。
老人听完愣了一下,随即反应道:“小伙子,能干得很呐,养了这么多羊,一年赚不少哦!”
对于老人夸奖,我道了声谢便假装去赶羊了,母亲则是回复道:“您别看现在挣钱哦,跟那个猪周期一样,价格好的时候赚点钱,价格不好的时候甚至于亏钱,您别看羊都在外面放草就没有成本,那冬天买的花生秧都得几万,羊羔喝的纯牛奶又得几万,再还有除虫做疫苗还得万把块,真正剩下的没多少。”
当然母亲有夸大的成分,事实上成本也就几万块,当时总收入十五六万吧,在农村相当不错了,亏本是不存在的,毕竟行情低时投入成本也可以降低,保证羊活着就行。
老人听完点头道:“自古养张嘴货最难,也是辛苦活。”
说完这些老人打了招呼便唤狗离开了。
然而几天后中午(春天放羊分两次,中午休息两小时)老人突然到访,喊道有没有人在屋里,母亲听到去打开了院子迎老人进了院子,老人顺势询问有没有看见他家的黑狗,母亲摇了摇头说没有。然而老人显得有些着急,才说明了来意:“麻烦占您一哈时间,是这样的,在今天清早上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起床做饭的时候,去菜园摘了一些汗菜和一个包菜……”
见老人一时半会说不完,母亲插了一句:“您要不去屋里坐一会,这么远的路走过来,您正好休息一下,然后去给您倒杯水喝哈。”
老人摆摆手推辞道:“您这么客气哟,把您的时间都占了,我实在是找不到它了,屋里又是我一个人,没得那个狗子,我就感觉空落落的,麻烦您听我把话说完了嗒。”
母亲见状回答道:“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呢,到了屋里就是客,这样,凳子不坐了,水总是要喝吧。”
老人见此也不好推辞:“那好那好,麻烦您了。”
母亲回了屋子,老人随后走了进来(怕母亲端出来所以走进来了),拿了一次性杯子顺便问了一下身后老人:“您要热的还是凉的。”
老人回道:“把您过了细(有心了),凉的就可以。”
于是母亲直接接了杯凉水递到了老人手里,说道:“您接好,莫泼了哈。”
老人立马走近接过了水杯,一边连声称谢,一口气喝了半杯水。
母亲等老人说完便又说道:“您都到屋里来了,这凳子您随便坐。”
老人连说了三个“好”字,这才在旁边凳子坐下,接着说道:“我当时摘了菜,到那个自来水下面,水池子里头洗菜的时候,看到狗子不在那个(老人微低了一下头回忆了一下)那个我用木板搭的狗窝里面,我一开始还以为它贪玩,跑到湾里和其他狗子一起玩去了,没有太注意。于是嘞(方言助词),我就洗好菜到那个厨房里头炒了菜,就着那个前边院子老头(附近做酒的)买的粮食酒喝了一两吃了个早饭。然后嘞,把剩下的饭盛出来留给狗子,再就是给电饭锅倒了些水,让它泡着,就出了门到湾里去找狗子。到湾里挨个问了一遍,都说没有看到,又到附近湾里问了的,也没有。然后想到呢,我屋里的狗子经常跑到你们家羊群里面去玩,说不定就跟着羊群跑了,没有办法,我只能找到了您这里,问哈你们今天有没有看见那只狗子。您莫会错了意,我并不是说怪罪或者是怀疑您,而是想确认一下,没有我就再去别的地方找一找。”
对于老人急切的话语,我仔细回忆起那只狗子的情况,在长时间地熟悉下,我发现那只狗比较温顺,我并不担心它会咬人,老黄和小黄恰好那一天去追野兔了,而我和母亲则是忙于把羊队伍拢在一起,所以并没有在意它是否过来了,母亲回答也是如此,鉴于老人之前急切的样子,母亲把我喊出来了,面对老人,我只得老实回答道:“早上我屋里狗子去撵兔子了,我和我妈一直忙着把羊拢在一起好放草,没注意它过没过来了,回去的时候羊走到老学校那里,我才看到我屋里狗子才从后面过来了,那个时候和后面(时间)没有看到您的狗子。”
我说完老人明显停顿了一会,才回道:“唉,就怕被狗贩子弄走了,那我再去找哈吧。这样,万一你们看见了,麻烦联系哈我,我把我的手机号留给你们。”
于是老人报了手机号,见母亲存了号码便道了谢,顺便把剩下的水一饮而尽,母亲说着要帮他再添点,老人推辞了,道了别便匆匆离开了。
对于狗贩子我是深恶痛绝的,我曾经年少时养过多次田园犬,大概率就是狗贩子给弄走了,因此每次我得伤心好久,而他们大概活动时期就是冬天和春天时段。在前几年,大概是大黄来的第二年初春生了有一只背部黑色白肚皮混血德牧,后来长大了随我们赶羊。在冬天某一天傍晚放羊回家时,恰巧狗贩子从我家门前过,停下摩托车询问狗卖不卖,当时狗笼子里面有只黄偏白色的狗,我们当时回答留着赶羊的,是不会卖的,结果后面没几天晚上凌晨三点左右狗子老是叫唤,扰了我的睡眠,因此我还批评了一顿,谁知第三天就突然听得一声惨叫,等我们起床时已然不见踪影,我们找了几个小时毫无收获,后来我安了监控之后那个狗贩子再也没来过了。
转眼来到第二天,我们早上去了南边放羊,(老人在西边)在路过一片草林时小黄和羊的叫声使得那只黑狗窜了出来,其后还有一只黄白色的母狗,我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母亲打电话让老人过来,老人感谢了一番就顺利把狗带走了。由于荷花地青草吃得差不多的缘故,下午我们便前往上方光伏发电站,正好挨着老人屋子没过多远,老人听见是我们过来了,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喝水,当然我一般都带了水,老人起初是想让我们一起去他家来着,但是得有个人看着羊群,我也不太喜欢说话,所以母亲也就盛情难却去了老人家里。等母亲回来时手上却拿了两个苹果,母亲说老人太过客气了,便递给了我一个,老人随后也过来与母亲又聊起了家常。
我才明白那只黑狗是在他老伴病重时,老人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女过来探望,并去附近果园采摘黄桃时,正好赶上果园主人狗子前几个月下了几只狗崽,外孙女从没有见过黑色狗崽,非要买一只回去养,最后老人女儿只得买下,然而老人女儿女婿并不想在城里养狗,也出于孩子健康考虑,便想把狗崽扔给老人养着。但是老人年轻时因为家里人太多地不够分便做了上门女婿,因而觉得养狗就是糟践粮食,并不想养它,但外孙女又不舍得把狗崽送回去,想着以后回来看外公时能和小黑狗一起玩耍,只能委屈老人养着,老人也就无可奈何接受了。
后来老伴去世了,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只有女儿偶尔来探望一眼,老人一个人住在屋子里难免有些孤独,是这只黑狗陪他度过初期那段日子,因而逐渐对黑狗产生了依赖。在昨天找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因此昨天担心狗而半夜睡不着觉,只觉得心里压了一块石头,幸好被我们给看见了,心中石头落了地。
听完老人讲述,母亲转头看向我,接着说道,是他(我)最先发现的,还细数我以前做过的好事,比如某某家牛跑了放羊路过看见了就给别人打电话,某某家牛生小牛仔,牛犊脑袋刚刚出来,通知别人及时过来处理,某某家的庄稼被某些动物啃食也会让别人过来驱赶等等。母亲与老人从家常聊到了种菜,又聊到了某某养牛户不讲规矩,霸占荒地不让我们羊过去,聊着聊着时间也随之很快过去了,我们羊也放饱了,与老人道别后启程回家了。
在这以后每当我们到达那里时老人总会给我们一些瓜果,成了我一段美好的记忆。然而后来没过两年因为村子位置实在太偏的缘故(我们县最南边),乡村旅游并没有如愿发展起来,改成了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在当地曾经作为贡品进奉某位隐太子并且荣获过诸多大奖的皇家贡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稻谷收割之后会种上油菜,因而从此我们失去那一片牧区,也就在其后几年都没有再见到那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