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3.佐策入关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便想去投靠自立为楚王的景駒,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数千人在下邳西边攻城略地。

其实一开始,张良并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但随后刘邦的表现却深深吸引了他。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教诲刘邦,刘邦虽没读过什么书,却能领悟,甚至能举一反三,并采纳张良的谋略。而张良向别人讲述《太公兵法》,大家都听不明白。张良感慨:“沛公卓越,乃天赐也。”从这时候起,张良就下定决心,今生今世,他只有这一位值得以死相报的明主。以死相报的原因,就是一个正确用人的明主,应该做到不论人的出身高低,只要能用的他都会去起用,而且起用后就会给予绝对的信任。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于是,张良决定追随刘邦,不再去见景駒。

公元前208年6月,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各路义军首领在薛城共商大事。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对项梁建议说:“将军已经立了楚国的后裔,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也是一位贤者,可以立为诸侯王,与他结成联盟。”项梁于是派张良找到韩成,立他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张良与韩王成率领一千多人去攻取原韩国领地,攻下了几座城邑,可是,总是立即被秦军又夺了回去,于是韩军便在颍川一带打游击战。

公元前207年7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成和张良与刘邦会合,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自己和张良一同南下。军队抵达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入宛城固守。刘邦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认为不妥,劝道:“这一路上秦兵还很多,而且都扼据着险要的地势。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那时强秦在前,追兵在后,会很危险。”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更换旗帜,率兵乘夜间抄小路返回。拂晓时分,把宛城重重围住。接着刘邦又采纳了陈恢的意见,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兵不血刃地拿下宛城,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

随后,刘邦率军抵达蛲关(今陕西商州西北)。蛲关是古代南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难攻,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有重兵扼守此地。刘邦计划出动两万兵力进攻蛲关的守军,张良劝谏说:“秦军依然强大,切勿轻敌。我听说蛲关的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市侩之人容易被利益打动。您先在此安营扎寨,准备五万人的灶具,派出小部队,在各个山头上插上义军旗帜作为疑兵,然后再派郦食其携带金银财宝,去劝降守将。”

果然,守关的秦将背叛了秦朝,愿意与刘邦联合,一起攻入咸阳。刘邦很高兴,认为大功已经告成。张良却说:“这只是守将愿意投降,但士兵们不一定听从。士兵如果造反,那就很危险。不如趁敌人懈怠,马上攻打他们。”于是,刘邦率领义军发起进攻,大败驻守在蛲关的秦军,乘胜追击到了蓝田。再战,秦军彻底溃败。刘邦率领义军攻入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进入秦宫,看见帷帐、狗马、贵重宝物,美女数以千计,就动了心,想留在宫中不走。樊哙劝谏刘邦,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奢华又暴虐,所以您才能打败秦军,来到这里。替全天下铲除暴秦,就应该以朴素为本。可是现在您刚刚进入秦都,就开始享乐,这是在“助桀为虐”,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进樊哙的忠言。”刘邦权衡利弊,这才很不情愿地率军出宫,驻扎在霸上。刘邦还采纳张良的建议,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通告四方。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用牛羊酒食慰劳军士。刘邦见状,又命令军士不要接受,说“军中粮食充足,不要劳民破费了。”秦地百姓听了越发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秦地之王。

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采取一系列安民措施,争得了民心,为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接下来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鸿门宴,张良又是怎样救了刘邦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