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5.刘安蠢蠢欲动的造反

太子刘迁学习剑术,自以为天下无敌。听说郎中雷被剑术高超,便召他前来较量,雷被一再退让,但最终还是误伤了刘迁。刘迁大怒,雷被很害怕,觉得在淮南混不下去了。当时,朝廷有政策,愿意从军者可以到长安报道。雷被就想干脆去报效朝廷,抗击匈奴。可是刘迁不停地诋毁雷被,刘安听信了儿子的话,罢了雷被的官,不让他从军。

元朔五年,雷被逃到了长安,向汉武帝上书表白。武帝将案件交给廷尉蜀和河南郡审理。河南郡准备逮捕刘迁,刘安和王后荼舍不得交出太子,就想干脆发兵造反,犹豫不决,十多天都没有定下来。正好武帝又下诏,允许在本地审讯刘迁,刘安这才松了口气。可是淮南国的国相却横生枝节,他恼怒寿春县丞顺从刘安之意,不及时逮捕刘迁,非常生气,便弹劾寿春县丞。刘安请求国相,希望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这位淮南国相也不是省油的灯,就是不肯听从。刘安没有办法,便诬告淮南国相谋反。朝廷派廷尉调查国相,发现此案有很多线索牵连到淮南王,不像是国相谋反,而是淮南王有问题。

刘安派人到长安刺探案情,听说朝中公卿大臣们都主张逮捕淮南王治罪。刘安害怕,就想发兵造反。太子刘迁建议不要操之过急,献计说:“父王可以安排人先穿上卫士的衣服,执戟站在身边,如果朝廷要逮捕父王,就刺杀使臣。我也派人刺杀淮南国中尉,就此举兵起事也不晚。”但武帝没有批准公卿大臣的主张,而是改派中尉殷宏去淮南询问查证案情。刘安按计策做了准备,但看到朝廷中尉态度温和,只询问自己罢免雷被的原因,觉得没什么危险,就按兵不动。

殷宏回长安汇报了情况,主张治罪的公卿大臣又说:“刘安阻止雷被从军抗击匈奴,漠视皇帝诏令,应当判处弃市死罪。”武帝不允许。公卿大臣又奏请废黜刘安的王位,武帝也不允许。公卿大臣请求削去淮南五个县的封地,武帝只批准削去两个县。武帝派殷宏去赦免刘安,只用削地以示惩罚。刘安只听说公卿大臣奏请要杀他,听说朝廷使臣到来,害怕被捕,便按先前的计谋准备造反。殷宏来到后,立即祝贺刘安获赦。知道有惊无险后,刘安这才打消造反的念头。但接着又怨恨起来,哀叹道:“我推行仁政,反而遭到削地的惩罚,真是奇耻大辱!”从此刘安想造反的念头又强烈起来。那些从长安来的使者,有些人知道刘安心怀不轨,就投其所好,声称皇上没有儿子,朝廷不会太平,刘安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很高兴。如果谁说朝廷太平,皇上有儿子,刘安就很生气,认为是胡说八道。

刘安日夜与左吴等人研究地图,部署进军的路线。刘安说:“陛下没有太子,一旦驾崩,大臣们一定会征召胶东王继承皇位,要不就是常山王。诸侯相争,我岂能毫无准备!我是高祖的孙子,以仁义治国,陛下厚待我,我还可以接受;一旦陛下驾崩,我怎么能向这些竖子北面称臣?”

结果外患未起,刘安的家里又乱了套。就在刘安紧锣密鼓策划谋反的时候,他的孙子刘建派自己的好朋友向天子上书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淮南王的孙子刘建有才能,淮南王后荼和太子刘迁嫉妒他,总是陷害刘建。刘建的父亲刘不害没有任何过错,却多次被关押,还想杀死他。陛下如果不信,可以召刘建来询问,他知道淮南王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刘不害是刘安的长子,但刘安并不喜欢这个长子。由于是妾生的儿子,王后荼和刘迁也不把刘不害放在眼里。当时朝廷已经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都把子弟封为列侯。刘安只有两个儿子,刘迁立为太子,长子刘不害却什么都没有,连封侯都没机会。刘不害忍了,但他的儿子刘建却忍不了。刘建有才能、有志气,常怨恨刘迁不尊重父亲。刘建暗中结交能人,想扳倒太子,好让自己的父亲上位。刘迁知道了,把刘建抓起来毒打,但刘建就是不服。刘建知道刘迁曾经企图杀害朝廷派来的中尉,于是才有了派人向朝廷告发自己爷爷的事情。

也是刘安倒霉,这次案件又落到了一个冤家手中。那是哪一位冤家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