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高悬,星河倒卷,夜幕犹如浓稠的墨晕染开来,沉甸甸地压向大地。
极目远眺,皆是巍峨连绵之群山,仿若巨兽蛰伏,阴影幢幢,无边无际。
李玄知徐徐睁开双眸,不禁喟然长叹,大罗窍玄奥非常,欲参悟透彻,恐非朝夕可就。
诚如“静坐孤修气转枯”,一味苦思冥想,不得其门而入,强行修炼,恐将走火入魔。水满则溢,此中机缘未到,或需向外探寻。
念及此处,李玄知不再迟疑,广袖轻拂,驭云乘风,直上九霄。
耳畔罡风呼啸,俄顷,他目光瞥见下方,不禁双眉紧蹙,那正是云苓的故乡杏花村,此刻却见火光烛天,金铁交鸣之声响彻四野。
李玄知心内涌起不祥预感,当下按落云头,飘落村前。
如今他超凡脱俗,目力远超常人,一眼望去,村中乱象尽收眼底,杀伐遍地,尸横遍野,血流漂杵。
李玄知眉头深锁,依循留在云苓木块上的气息,疾步踏入村中,他周身法力氤氲,旁人凡眼莫能得见。
须臾,行至一座被烈火焚塌的屋舍前,挥袖间,残垣断壁纷纷飞散,一眼瞧见地上一具焦黑尸骸。
李玄知身形一滞,趋前几步,将尸身翻转,见其怀中紧抱一片木块,不由得僵立当场。
此尸身份,不言而喻。
可他心中并无滔天怒火,唯余怅惘。
十八载转世光阴,于他而言仿若黄粱一梦,然云苓却因他的抉择而殒命,纵使其留于李家,亦恐厄运难逃。
但无论何种结局,皆因他而起。
佛家有云:因果循环,或许自他苏醒那刻,云苓之命运便已注定。
风起于青萍之末,大抵如是。
李玄知幽幽一叹,法力流转,云苓焦尸与木块瞬间化为齑粉飘散,他双眸寒意渐浓。
少顷,杏花村大火戛然而止,奔逃之山匪尽皆毙命,不顾官兵满心疑窦,李玄知飘然而起,重返云天,于一座山峰之巅趺坐,再度闭目。
夜色,愈发深沉厚重。
李玄知心神摇曳,再临神明天。
此刻他心内已有所悟,目不斜视,阔步迈入大殿,殿内景象依旧,他径直盘膝而坐,待上首道尊讲道将毕,万物即将消散之际,蓦然发声:
“何为道?”
刹那间,殿内诸弟子身影消逝,唯上首道尊身形渐次凝实,和颜悦色道:“道法自然。”
“何为自然?”李玄知面色沉静,淡然追问。
道尊笑意愈盛,祥光霭霭:“自天地开辟,万物衍生,一花一叶,一沙一尘,皆循自然之理而生,道无所不在,纵无此天地,混沌鸿蒙,道亦恒存,道主宰万物,命数天定,顺应自然,是为天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顺应天道,可证大罗道果。”
言毕,道尊悠然起身,负手而立:“你已洞悉玄机,去吧。”
李玄知哂然冷笑,不为所动,只以冷峻目光凝视道尊:“你说,道主一切,莫非众生之命皆为道所驭?”
“那你之道,又为何物?”道尊身形骤变,化作李玄知再熟悉不过之模样,是他自己。
李玄知凝视着眼前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道尊,心中波澜起伏,却又瞬间归于平静。
他缓缓起身,与对面的“自己”平视,声音沉稳:“倘若道主宰万物,我思我念,俱在其中,倘我若死,道可会有纰漏,如今因果,可会更改?”
道尊微微摇头,似有怜悯之意:“纵你生死,道依旧存在,人不过万灵之一粟,你所思所念,皆在其中,你之生死,亦可驭,你之因果亦可算,你之业火,亦可见。”
李玄知忽得一笑:“如此说来,岂不因我之念,道方延续,我思故我在?”
“荒缪之论。”道尊缓缓摇头,目露怜悯,不再多言。
李玄知却并不理会,喃喃自语:“天之道,顺者行,人之道,逆则清,人为万灵之首,体内自有寰宇,映照天地,一思一念,皆可引动天地而动,人发杀机,天翻地覆,故我即是道,道即是我,我因道而生,道亦因我而变,道尊,你错了。”
道尊依旧静静矗立,不发一言。
李玄知继续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仙者,原来不过逆也。”
话毕,李玄知陡然见得周遭一切全部消散,宫殿,道尊,再也不见半点踪影,唯有一块石碑静静矗立。
他迈步而前,举目望去,只见上方几行大自仿若恒古久存。
“所谓大罗道果,不过于道中,证得个真逍遥。”
李玄知缓缓露出笑意,心神一阵摇曳,旋即缓缓睁开双目。
但见天边晨光微曦,他缓缓起身,负手而立。
“曾经天地观我如蝼蚁,而今我视天地如尘粟。”
三千大道,人道绝非其一,其余大道亦绝非尘土,如今李玄知只是借人道与天道之论,而参悟明道。
道需主,而非顺。
不过借人道天道以及那创世之道,而论我道。
每个人的道皆不相同,但都需要做自我之道的主宰,必须明悟,道因我而生,我自道而来,因此无论结局是对是错,皆不回首。
自此,道心初生。
一切因果,皆因我道而来,恩怨情仇,生死循环,不过皆因“我”而现。
一切存在,皆因我执。
最终窥得玄机,白日飞升,方为真逍遥也。
李玄知一阵恍惚,不过如今悟道,他心中也不免畅快,转身于身后树上刻下箴言:
“道于万物皆为主,业火渺渺皆为辅。需知念起应劫落,得证逍遥做道主。”
刻下真言,李玄知当即盘膝而坐,开始吐纳,天地灵机俱引动而来,不多时,但见他身后性光浮现,一团烈火自眉心烧起,刹那燃遍周身,许久,又全部聚拢,融入眉心之中,于五脏六腑内焚烧,随即打通一关。
当李玄知再度睁开双目时,眼中三昧真火浮现,眼前黑夜,视之如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