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晋升才人

翌日清晨,李总管将沈洵叫醒。

在更衣的空档,沈洵回头看了眼仍闭目躺在床上的杜宁钰,脸上露出一抹满足的笑容。

“传令下去,晋杜贵人为才人。”说完,沈洵又吩咐道:“旨意直接送下去,就先不用将杜才人叫醒了。”

“是。”李总管伺候着沈洵,抽空回头看了眼龙床上的杜宁钰,心中忍不住感慨,这还是皇上第一次这么宠一个女人。

待沈洵离开后,躺在龙床上的杜宁钰这才缓缓睁开眼:“银烛。”

“奴婢在。”银烛走上前,扶着杜宁钰坐了起来,又将早已准备好的衣衫拿过来,服侍她一件一件穿上,边道:“恭喜小主,如愿以偿。”

杜宁钰垂眸,颇为冷淡的说:“这还只是个开始。”

似是没料到刚晋位分的杜宁钰态度如此冷清,银烛愣了一下,随后笑道:“也是,小主以后会越走越远的。”

消息传到拾翠殿时,主殿的于昭媛才刚起身。听到旨意的她,扯着手中的帕子,不屑的道:“倒是有些手段,才进攻几日又晋了位分,说不得再过上几日,就要与本宫比肩了。”

一旁的掌事宫女红药笑道:“主子说笑了,偏殿那位不过现在位分低,才容易晋升。现在她才是贵人,想要爬到正三品嫔位,还有些日子呢。”

于昭媛抚了抚鬓边的钗环,轻哼一声:“就算她得皇上喜爱又怎么样,这宫中的人,谁不曾得过宠?”

“主子说的是。”红药应道。

盯着铜镜中模糊不清的容颜,于昭媛的眼神更是多了几分不在意。

不多时,前面有人来秉:“娘娘,杜贵人前来请安。”

“没听见旨意吗?那位现在已经是才人了。还不掌嘴?!”于昭媛还未开口,红药就已经察觉到她的面色不对,连忙呵斥道。

“奴才说错了。”回话的小太监连忙给了自己几巴掌,清脆的巴掌声在殿内响起。

“好了,记得改口就行。”于昭媛垂下眼帘,轻蔑的道:“杜才人伺候皇上累了一夜,本宫体谅她,就让她回去休息吧。”

“是。”小太监连忙退下。

红药伺候在于昭媛身旁,轻声道:“这小子嘴上不谨慎,主子还要用他吗?”

“先留着。”于昭媛瞥了一眼从首饰盒,从中捡起了一只金钗把玩着:“现在送出去,等内务府再调人过来,就不知是哪方的人了。”

“是。”红药福了福身。

于昭媛沉吟片刻,又道:“你去偏殿,传本宫口谕,往后杜才人在紫宸宫侍寝回来,都不必给我请安了。”

“是。”红药出去,将这件事分配给了外面候着的小宫女。

……

偏殿,杜宁钰正要在银烛的伺候之下休息,就听到外面有动静。

“外面是谁在说话?”杜宁钰问。

门外的宫女掀开帘子道:“于昭媛派人来了。”

“那就让她进来吧。”杜宁钰死死的抓着被褥,分不清于昭媛此时派人来所为何事。

进来是一个小宫女,对着福了福身道:“昭媛娘娘吩咐了,往后小主从紫宸殿回来,不必去主殿请安。”

杜宁钰抬眼,面露几分感激:“替我多谢昭媛娘娘。”

小宫女点了点头,转身急匆匆的离开了。

待宫女走后,杜宁钰面上的表情渐渐的淡了下来。她躺在床上,问一旁的银烛:“你说主殿那位什么意思?”

银烛抿唇笑道:“小主放心,主殿那位心里清楚着呢。”

于昭媛是礼部侍郎之女,自小在书香门第长大,虽然脾气有些清高,却也不是不通世事。她明白,身为兵部尚书之女的杜宁钰,未来的位置并不止一个小小的才人。

所以于昭媛虽然不屑于讨好,却也不会可以去刁难。

朝堂上,为着要不要派农部的人下南边去预防汛期,一群人吵个不停。

沈洵看着沉默不语的沈宣,突然点名:“懿王来看,该怎么做。”

沈宣突然被点到名,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看着沈洵别有意味的眼神,笑道:“臣弟以为,汛期将至,是该让农部的人去各地查看详情。只有收集到了各地的讯息,才有利于归结原因,寻找更好的方法。”

“是啊,皇上。”一旁的农部尚书走出队列,也对着上首的沈洵道:“每到六月,黄河所过之地,多少都会受汛期影响。现在四月初,待钦差到黄河流域,就已经六月了。到时候就算汛期难防,也可以提前将百姓转移出来,开仓放粮。”

沈洵看着沈宣,笑意更深了:“既然如此,你们觉得派谁去更合适?”

大殿中顿时沉默了。

农部尚书已经知天命之年,长途奔波并不合适。但是他看着满殿都无人站出来,只得上前道:“皇上,微臣愿意前往。”

沈洵没有说话,只盯着沈宣看。

这时所有人都意识到,沈洵就是想要派沈宣去罢了。

面对众人的目光,沈宣微微一哂:“皇上,臣弟身为懿王,食民之禄,担民之忧。请皇上派臣弟前 往南下。”

“好!”沈洵高喝一声,鼓掌道:“既然皇弟有这个心,那就派皇弟去黄河巡检。希望皇弟不要令朕失望,今年的汛期就等着皇弟的好消息了。”

话说的好听,却是给沈宣挖了个坑。此次黄河若是汛期无事还好,若是发了大水,就是沈宣治理不力。

沈宣却并不惧他,同样回了沈洵一个笑容:“臣弟遵旨。”

大殿之上,所有人都向沈宣投过去同情的视线。

下了朝后,农部尚书陈恺之走到沈宣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懿王放心,你需要什么人手,我农部都一定配合。今日回去我就将农部中所有懂水利的人名单整理出来一份,送去懿王府。”

沈宣自然不会拒绝,他笑着道:“陈大人放心,我一定会不负众望。”

陈恺之叹了口气。

自古以来黄河决堤都是大患,他只盼着沈宣能够将损失止在最小,根本不盼着能将黄河决堤的事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