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理概况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往往孕育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古发生于亚洲东部大陆这块丰饶的土地上,因而也形成了它不同于欧洲文化、美洲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许多品格,这是众所周知、无可怀疑的事实。

中国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其特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足够回旋和施展的舞台。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濒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而西部、西南、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对于这一点,古人早已有所描述,即如《尚书·禹贡》所言:“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在这样一个辽阔地域里生息的中华民族,有足够广阔的天地创造自己的文化,演绎自己的历史。就以中国的政治中心而论,商周时代已沿着黄河流域迁移,汉唐时期已形成西安(长安)、洛阳两个中心,而长江以南的南京(建康)也在同一时期崛起;唐宋以后,北京、杭州(临安)相继为都,明清两代均以北京为一国之心脏。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自身的活动天地是很宽阔的,它的文化创造无须借助他人的土地。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内敛性和保守性的环境因素。

第二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落差巨大。山脉因地势而多呈东西走向,河流也大多西来东去。高原和丘陵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盆地和平原大约有三分之一。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都集中于西部和北部,其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此。盆地以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为最大,号称“四大盆地”。丘陵和平原则多分布于东部,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关中平原被称为“四大平原”。中国的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因而季风气候明显,冬夏季风向有显著的变化,加上内陆广阔,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这些复杂地貌和不同气候给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巨大影响,人们不能不依据这些条件决定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文化因此而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

第三是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山多水多,高山耸立,千峰竞秀,河湖纵横,百川归海,构成一种气度非凡而又深刻隽永的山水环境。中国地名多因依山傍水而得,体现出中华民族依托山水的内在精神;“山河”“河山”“江山”成为领土与政权的代称,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特殊感情;特别是历代兴盛、经久不衰的山水诗、山水画和以山水为基本元素的园林艺术,更揭示了活跃于山水环境里不灭的民族灵魂。“湖光山色”“烟波浩渺”“青山秀水”“崇山峻岭”“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等描绘山水的词语,表明了中华民族对山水是多么热爱,从中获取的美感是多么丰富,也表明了山水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