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养子(二)
- 大宋:从帮宋徽宗处理朝政开始
- 有道长言
- 1921字
- 2024-11-09 23:57:13
张明善一愣,看着沈玓手中的茶盏,心中被不可置信填充。
他没能有机会将茶盏送进殿内在官家面前多多露脸也就罢了,怎么眼下童都知还吩咐自己去做这些繁琐小事。
一个刚入宫没多久的小子,却接连得到晋汝则,童贯这样的大人物赏识,日日得以侍奉于御前。
而他明明已经入宫多年,此刻却要屈居人下。
张明善越想,心中越发不满,翻涌的情绪让其难以反应,一时之间竟也没有及时按照童贯吩咐行事。
“愣着做甚。”
看着张明善杵在这里迟迟没有动作,童贯当即皱眉,摆手道:“速速送出去。”
“还是小的来吧。”沈玓觉得自己身为后辈,自是不应由张明善来做这些事,便好心出言解围。
算他识相,张明善瞥了一眼沈玓。
“你不愿?”童贯却是没有回应沈玓,只是盯着张明善冷声开口。
周围侍立着一众内侍,眼下听了这动静,皆不约而同的悄悄看过来,张明善自觉从沈玓手中接了这茶盏会颜面扫地,好面子的他坚决不允许自己屈尊做这样的事。
“奴婢……………………才记起官家前不久嘱咐了一些琐事,眼下正需要去办………………”
其实这种事,确实不应该由张明善去做,但方才事发突然急需唤人,童贯几乎是下意识便唤了张明善的名字,其实也证明张明善在童贯心里还是与旁人不同。
可听着从张明善嘴里不断冒出的牵强的话语,童贯心中最终还是耗尽了最后一丝耐心。
张明善跟在他身边已有多年,要说对其没有一丝期望自是不可能,在戴知尧刚死,沈玓还未入宫之前,他的确是有想过将张明善收为养子以继承衣钵。
可近日对方的表现却越来越让他失望,狂妄自大,三心二意,心胸狭隘,意志不坚。
动不动就瞧不起其他人,自命清高,还到处央求着高品级的宦官上赶着给人家做养子。
若是方才张明善恭敬接过茶盏,那他倒是认为其最起码还知道隐忍,懂得磨性子等待时机。
可张明善的表现算是彻底让童贯失望透顶。
明明也只是一个内侍,却自命不凡,看不得旁人比自己聪慧,更看不惯别人比自己有更多的机遇,这样的人,哪怕他童贯收为养子悉心教导,也难成大事。
只怕到时他也会受其连累。
想及此,童贯便直接跳过了执拗不肯“屈尊”去接茶盏的张明善,吩咐身边一直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内侍道。
“你来将这茶盏送出去。”
“是。”
那小内侍即刻应下,双手毕恭毕敬的接过茶盏,而后退了下去。
“你候在殿门前,勿要出去。”童贯嘱咐沈玓,沈玓虽然不明所以,但碍于是童都知的命令,还是应到:“是。”
童贯得了沈玓的回应后便准备进入殿内,可下一秒却却被身旁一人拦住,童贯扭头一看,正是张明善。
…………………
直到那小内侍喜不自禁的捧着茶盏离去的背影,张明善这才如梦初醒。
来不及抽自己一个嘴巴子,他慌忙走至童贯身侧,语气恭敬,带着讨好的意味说道。“童都知还有何事吩咐,奴婢愿为您效力。”
“吩咐?”
童贯眉头一皱,未曾正眼去瞧身边的那张明善。
“你方才不是说官家嘱咐你了一些琐事。”
张明善一愣,还是应下:“是…………”
“咱家能有什么事吩咐。”
童贯摆手道:“你还是办好官家嘱咐的事吧。”
话到此处,童贯还不忘再补上一句。
“若是遇了难处,内东门勾当官晋汝则倒是可以帮你。”
这………………
张明善一惊,立刻明白童都知这是知道了自己前不久央求着晋汝则请求做对方养子的事。
张明善心慌意乱,急忙想要狡辩一二,可童贯却不给其机会,直接出言呵斥。
“若是再磨磨蹭蹭,咱家就要向官家禀明此事。”
张明善心中有虚,此时哪儿敢再多言,慌忙开口:“童都知息怒,奴婢…………奴婢这就去。”
说罢,张明善俯身行了一礼,而后失魂落魄的退了出去。
……………………
殿内。
“礼部那边已经大致准备妥当,灵车,丧葬以及随行护卫。”童贯向赵翊说道。
童贯说的便是护送哲宗赵熙灵车入陵一事。
“不日便可启程。”
灵车……………
赵翊听了童贯的话并未即刻回应,而是想了片刻。
此次负责护送宋哲宗灵车入陵不是章惇,而是陈茗道。
必须要确保此行万无一失才是。
正当赵翊还在考虑是否要单独嘱咐一番陈茗道之时,突然听见身旁的童贯开口。
“咱家有一事,需得由你亲自下令。”
“何事。”赵翊询问。
………………
童贯心中犹豫片刻,不过转念又想到了什么。
眼下他与晋汝则关系转坏,对方毕竟名义上还是沈玓的养父,若是有办法让沈玓回心转意,那他童贯便要错过这难得的“儿子”。
需得让沈玓尽早成为他的养子才是。
想及此处,童贯终于打定了主意。
他开口道:“前不久咱家唯一的养子戴知尧染疾早逝。”
童贯才堪堪说出了这一句话,赵翊瞬间就猜到对方意欲何为。
八成是与沈玓有关。
果不其然,只听童贯继续道:“咱家看中了新入宫的内侍沈玓。”
“有心将其收为养子。”
“不过。”
童贯顿了一秒,这才继续道:“宣徽院还未批复,沈玓现在还是晋汝则的养子。”
“咱家希望的,便是你能亲自下旨,命宣徽院即刻解除沈玓与晋汝则的义父子之系。”
“并将沈玓划到咱家名下。”
“成为咱家的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