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陈浪,懂我!【求追读】

戛纳某餐厅。

姜闻坐主位,旁边是昆汀,两人正聊的火热。

两人同年,对待电影都有自己的坚持,算是一见如故。

陈浪把洪金保也叫了过来。

大伯不在,他怕怯场。

至于侯笑贤,倒是没怎么说话。

法餐,形式大于内容。

前菜大家都没怎么动。

牛排上来后,姜闻端起高脚杯。

“昆汀,老侯,香江洪大哥你们都认识,这位小兄弟是陈浪,电影界后起之秀,16岁的戛纳导演。”

昆汀惊呼道:“哦,Nice!”

“ No,昆汀,看我的口型,牛逼!”

“牛~逼~”

“嗯,有那味儿了,再加上手势,牛逼!”

姜闻教的很轻佻。

但昆汀学得很认真。

世界名导,都是这么交流的吗?

不应该是光影的运用,拍摄技术的探讨吗?

怎么还在线教上中文了。

“各位前辈好,请多多指教。”

陈浪将杯中酒饮尽。

很自然地伸出了咸猪手。

【复制技能:导演300点】

【复制技能:导演300点】

【复制技能:导演250点】

【持续时间:5分钟】

舒服!

果然都是世界名导,技能点就没低于200点的。

一番交谈后,桌上的气氛也热络了起来。

主要还是姜闻维护的好。

这人除了才华外,情商也极高。

“闻叔,您是怎么想到要拍电影的呢?因为您之前是个演员嘛,演的角色都很深入人心,还是大众百花奖双影帝。”

陈浪问。

因为姜闻是老京城人,还是部队大院的。

对称呼很在意。

晚辈称呼长辈,必须是您,而不是你。

陈浪这个东北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当然是拍了对方的技能点喽。

“这个哎,说来就他妈话长了,十几年前,有幸参加了几个电影节,咱们华语电影的故事性,不比国外的电影差,但人家的电影为什么那么好看呢?”

姜闻反问。

陈浪沉思片刻,答道:“是音效和色彩吗?”

说白了,华语电影不够美。

国外对色彩和音效的运用,比国内强太多了。

他们的史诗级战争片《勇敢的心》《角斗士》,充满了历史厚重感。

画面让观众看得很舒服。

这点国内确实做不到。

“啪!”姜闻一拍桌子,“没错,小陈你说到点上了,人家的电影,要声有声,要色有色儿,甚至你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儿,给观影者身临其境之感,能不好看吗?”

“闻叔,这就不得不提您的处女座,也是成名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了,如果我没记错,这部电影是冬天拍的,但我依旧能感觉到热。”

“还有阳光,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因为我不是京城人,但我感觉京城的阳光就该是这个样子,您好像把带颜色的梦,拍成了电影。”

“啪啪!”

这次,姜闻拍了两下桌子,手指狂点陈浪。

“那你觉得这部电影为什么没人看?”

“原因很多,比如国内混乱的市场,观众的审美水平等等,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大家的观看视角错了。”

姜闻饮了口红酒,“继续!”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年人追忆青春的自述,青春嘛,有现实的,也有幻想的,而观众在看的时候,以旁观者视角去看,就会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

“但如果把自己当成男主马小军,用第一视角来看,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真实的,幻想也是真实的。”

“其中有一段,马小军去找米兰,房间很小,镜头扫过时并没有米兰,但当马小军再转身时,米兰出现在床上。”

“从旁观者角度看,这个镜头很不合理。”

“但如果用第一视角看,我就想米兰在床上,而且我还想对她干点什么,很合理。”

姜闻惊了。

妈的,小陈跟我想的一样。

知己啊!

“来来来,小陈,大哥,咱们干一个。”

“姜导,这小子说的真对?我听的云里雾里的。”

“当然对,大哥,你是拍现实题材的,我喜欢玩超现实,大家不对频很正常。”

姜闻一直很受香江圈待见。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投资人,就是香江的制片人,文俊。

他还有个身份,金像奖评审大佬。

洪金保心里美美哒。

多读书,果然是正途!

“小子,好好和姜导学,人家才是大导演,你别懂点东西就翘尾巴。”

洪金保教训道。

“知道大伯,我这也是和闻叔一见如故,多说了些。”

“大哥,你这教育方式,太像我爸妈了,不管我做的多好,从没夸过我,反而挨打的总是我。”

姜闻今天很高兴,再加上几杯红酒下肚,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小时候有一次,我和我弟姜伍,偷跑出去玩儿,回来后我刚说一句,我妈啪一个大嘴巴,把我周那屋去了。”

“我弟聪明,能说好话哄我妈开心,他把在道上捡的小树枝拿给我妈看,说这玩意儿能烧火,我妈明知道他胡诌八扯,但你说她能打吗?孩子也是为了这个家能暖一点。”

“小陈就像我弟,会讨长辈开心,哈哈。”

洪金保心里这个美。

但还是瞪了一眼陈浪。

“小陈,既然你说咱俩一见如故,那我问你,很多人都说我较真儿,你怎么觉得?”

陈浪反问道:“闻叔,是因为拍电影费胶片,过分追求镜头的真实性和美感对吧。”

姜闻点头。

当年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米兰的一张泳装照片,照相机拍出的效果不好。

他用了4卷胶片,从2万张胶片中选出一张。

大家说他是疯子,完全不理解,他这么较真是为了什么。

还有拍《鬼子来了》,他花了大力气,大价钱弄来的飞机大炮,拍了很多镜头,最后剪的只剩一个镜头。

这样的例子,姜闻的电影里很多。

“闻叔,我觉得较真不较真,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就比如我家要装修房子,我要的风格是这样的,可他给我的不是这样的,我就想要这样的,是较真吗?不是啊。”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叙事逻辑和镜头语言,达不到要求,自然要重拍,精益求精。”

“我觉得闻叔这人很讲究,您的《鬼子来了》,我虽然没看过,但在网上看过不少剧照,电影里的樱花兵,个头不如160的枪高,这很符合历史,跟当年的老照片一样。”

“这是尊重历史,也是尊重观众,我相信,过个十几二十年,大家能有幸看到这部片子,一定会对姜导竖起大拇指,当年姜闻没糊弄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