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平州事变

宣和五年五月的一天,平州(卢龙)的天空灰蒙蒙的,似乎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大变。原辽将张觉,这位曾经的辽临海军节度使,现金国南京平州留守,正焦急地等待着宋朝的回应。他的眼前,是一片尚未种植的田地,边上有几株枯萎的树,寒风中发出干涩的哀鸣。张觉内心焦虑不安,但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早已厌倦了在金国的日子,宋朝的承诺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张觉望向南方,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他决定冒险策反,投奔北宋。他深知,这一步走得艰难而危险,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必须孤注一掷。

张觉带着他的精锐部队,悄悄地离开了平州。他选择了一个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草地上,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他们沿着山路行进,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张觉策马走在队伍的前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次行动能顺利成功。

当他们到达营州(昌黎)时,张觉命令部队暂时休整。他知道,这里是一个关键节点,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金兵发现。张觉亲自巡视营地,确认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回到自己的帐篷中。帐中灯火微弱,照亮了他略显疲惫的面庞。他坐在桌旁,拿出一封密信,这是他写给宋徽宗赵佶的求援信。信中,他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请求,希望宋朝能够尽快派兵接应。

与此同时,宋朝的宫廷中,宋徽宗赵佶正与他的宦官谭稹商议对策。谭稹是两河燕云府宣抚使,负责联络张觉和北宋的军队。赵佶对张觉的叛逃充满期待,他希望借此机会,全取燕云十六州。然而,宋军的战斗力却让他心存疑虑。为了确保成功,赵佶决定调集精锐部队,准备随时接应张觉。

张觉的求援信迅速传到了谭稹的手中。谭稹立即前往见赵佶,将信件呈上。赵佶看完信后,神色凝重,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谭稹,立即派遣部队前往平州,与张觉联络。务必确保他的安全,并迅速占领平州及周边地区。」赵佶下达了命令。

谭稹领命而去,迅速组织部队,准备出发。他深知,这次行动关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

六月,张觉与北宋燕山府宣抚使王安中联络成功,双方约定在平州会合。张觉带领部队越过榆关(山海关),顺利抵达平州。他们在平州城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平州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七月的一天,张觉得到消息,金国派遣大将完颜闍母率领两千骑兵前来讨伐。他明白,战斗已经无法避免。他召集手下的军士,进行了简短而鼓舞士气的演讲,尽管他自己心中也难掩忐忑。

然而,好景不长。七月中,完颜闍母率二千骑讨张觉,先胜两仗,但在兔耳山的一场战斗中,张觉的部队与完颜闍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然而,金军兵力虽少却装备精良,而张觉的部队因长时间的消耗早已士气低落。最终,张觉虽然赢得了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但面对金军强大的攻势,他还是选择了撤退。张觉则对宋称以精兵万骑大败金军。

回到平州后,张觉意识到自己已无力再与金军正面对抗。他向宋朝的燕山府宣抚使王安中求援,但得到的回应却是冷漠和推诿。张觉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

宣和五年初夏的平州城内,气氛紧张而又沉闷。张觉如今已经投降宋朝,并被北宋封为泰宁军节度使。然而,在这片早已为金国占领的土地上,他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张觉心中清楚,他的背叛不仅激怒了金国,更让自己和家人陷入了无尽的危险之中。

张觉此刻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的山峦,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他知道,金国绝不会轻易放过他这个叛徒,而宋朝的庇护也显得如此脆弱。虽然他已经向宋朝报告了所谓的「大败金军」的胜利,但他内心清楚,这不过是一次虚张声势。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痛恨辽,但对宋相当和善。当初履行海上之盟时,金国大臣左企弓曾劝阿骨打不要归还「燕云十六州」,但阿骨打还是如约归还了已攻占的七州。而完颜阿骨打甫于八月病故,宋廷以为其他金国王公贵族也同完颜阿骨打一样和善,则是一个错误判断。

十一月,金将朔州(已被宋接管)和武州割给宋朝,此时便是宋朝短暂的历史疆域最大时期(恰恰因为有过这短暂的对唐末汉地疆域的大一统使得宋朝能够拥有跟唐明并称的历史地位)。同时,完颜宗望奉金太宗命,接管完颜闍母的军队讨伐张觉。赵佶御笔改平州为泰宁军,以张觉为节度使。完颜宗望率领的金军主力终于抵达平州。这次,张觉知道自己再无退路。张觉远迎封赏时,被完颜宗望的间谍探知,举兵袭击,他试图率部出城迎战,但金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并在城东截击了张觉的军队。激战之下,张觉的部队惨败,无法回城。他只得孤身逃亡,奔向北宋的燕山府。

在逃亡途中,张觉满腔的愤怒与绝望交织。他回想起自己为宋朝效力的艰难抉择,以及那一次次被无视的求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北宋与金国之间的一颗棋子,而这颗棋子,随时都可能被抛弃。

张觉败逃投奔辽降将燕京留守郭药师,宋军没有救援。半年后平州、营州都失陷,张觉的母亲和妻子被俘,弟弟降金并交出了宋徽宗策反张觉的书信。金国以此为由迫使宋朝杀张觉,郭药师及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也因此对宋寒心。

张觉最终投奔了燕山府,但迎接他的并不是救援,而是冷漠与背叛。郭药师,这位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辽国旧将,如今却已对宋朝心灰意冷。在郭药师的府邸内,张觉看到了昔日同僚们冷漠的眼神。郭药师只是轻声叹息道:「我们都是被抛弃的人。」

此时,完颜宗望遂克平州,已向王安中索要张觉的首级。王安中起初不愿交出张觉,甚至试图以假冒者搪塞。然而,完颜宗望一眼便识破了这一伎俩。他的耐心已经耗尽,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王安中不得已,只好带着张觉出来谴责其罪。

面对金军的逼近,王安中最终选择了妥协。他将张觉押送至金军大营,亲手将他交给了完颜宗望。张觉在最后一刻并未屈服,他在被押送时大声斥责宋朝的背叛,痛骂着那些曾许诺保护他的人。

张觉的头颅最终被装在盒子里,送到了金军的营帐中。完颜宗望冷冷地看着这颗头颅,心中已下定决心要彻底打击这个背信弃义的宋朝。

张觉之死在燕山府和平州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郭药师和其他辽国降将、常胜军们看着这场悲剧,心中难免生出寒意。曾经,他们为了新主而战,但如今,他们已经无法再相信这个新主会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庇护。

宋廷对待原辽国汉人的政策非常不妥。张觉被杀时,在燕京的原辽国降将及常胜军皆哭,郭药师作为其中一员,望着平州方向,默默地自问:「若来索药师当奈何?!」这一句自问,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从此以后,这些降将、降卒和北宋就不再是同心协力了。最终,郭药师选择了背叛北宋,投靠了金国。郭药师后来镇守燕京,和完颜宗望一战而败后即投降,并成为灭宋先导,最后因居功至伟被金国赐姓,成为「完颜药师」。这个决定,将成为北宋灭亡的关键转折点。

宣和五年平州事变,也叫做张觉事件,是促成金宋交恶和随后金兵南下,最终造成靖康之变的导火索。张觉的失败不仅让宋朝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最后希望,更让原辽国的降将们彻底失去了对宋朝的信任。这一事件成为了宋金关系的重大转折点,揭开了北宋灭亡的序幕。张觉事件不仅暴露了北宋内部的权斗与无能,也让宋金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随着完颜宗望的军队向南推进,宋朝即将面临一场空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