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开海禁,兴海贸!【求追读】
- 手游大明,从攻略朱元璋开始
- 灵灵吼
- 2645字
- 2024-07-12 11:10:06
周最看着【动态】中朱元璋写在白纸上的一段段文字,不禁露出笑容。
‘游戏里时隔半个月,老朱不仅变客气了,还似乎一下就接受了我的理论指导——果然挂机才是这手游的正确玩法啊。’
感叹完,周最调整时速,准备快进到游戏中的次日。
他原想着,短时间内再不给“朱元璋”发送理论性的引导信息了。
可看“朱元璋”态度转变,似乎明白了明初的商业政策不可取,有接受他意见的意思,他便想在这方面多说两句。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他平时就喜欢在各网络平台上跟人谈论。
“朱元璋”表现得这么像真人,自然撩起了他的谈性。
不过周最到底急着之前的计划,决定简略回答下朱元璋的问题,就执行原计划——以发送发明创造、新技术的相关信息,来增加大明国运。
两三分钟后,周最调回1;1的时间流速,游戏中也到了洪武十二年正月初八。
他点触【引导】,连续编辑了两条引导信息···
朱元璋早起洗漱后,吃了些许早点,正在乾清宫殿内打拳活动身子,便听到了熟悉有怪异的女声。
随即连续收到两条新的引导信息——
“工商一起发展,工尤重于商。工业强,能有更多更好的农具,能让一人种更多地。商业繁荣则可以将工业品卖到海外”
“如此不仅能从海外得金银,还可换取粮食等大明所需物资。东洋以东万里有新大陆,有玉米、红薯、土豆三大高产作物”
朱元璋看着这两段半透明文字,皱起眉头。
并非因为其不文不白,而是他在思考。
农夫拥有好的农具,可种更多田地,这道理朱元璋是懂得的。
毕竟他就是农家出身,小时候没少干农活。即便成了大明天子,偶尔也会在皇宫中种种地。
可正因为懂得农事,朱元璋难以想象,工匠如何能造出比如今更好的农具来。(明朝农具已跟后世十九世纪的中国非机械农具相差无几。)
自大明建国以来,一直都在引导流民落户垦荒,不仅给予种子、农具、口粮,甚至多少户还会给予一头耕牛!
早几年,铁铸农具还比较欠缺。
但随着大明建立日久,开铁矿、办铁场,大多数地方都不缺少铁农具了。
倒是耕牛仍有颇大缺口。
工业再发展,难道还能生产出比如今铁农具更好用的农具?
工匠再厉害,难道还能造出能替代耕牛的木牛来?
朱元璋对此十分怀疑。
倒是后面所言,让商贾将大明多余的工业品卖往海外,换取金银以及粮食等大明所需物资,看着有些道理。
不过如今大明东南海患未靖,想要发展海贸,就必须先平了海寇才行。
要平海寇,则需发展善海战之水师才行——大明虽有水师,还颇为精锐,却多是内河水师。
而要训练善海战之水师,则需大造海船。
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至少得等四五年后才能见成效。
不过,若大明欲学赵宋兴海贸,这海上水师却是非要建设不可。
更别说,这第二段引导信息后面提到的玉米、红薯、土豆三样高产作物,他也颇感兴趣。
要想去哪东洋以东万里之外的新大陆取得这三样作物,就更得建设海上水师了···
一番思考之后,朱元璋觉得,这次神秘人的指导虽仍不成体系,但若是能将几个条件都凑齐,兴许真能做到工商兴盛而不废农事。
不过大明这些年的战略方向一直是向北,以消灭北元,防止其卷土重来,为第一目标。
对于东南海上倭寇,不能说不管,却也没怎么上心——只要海寇不上岸劫掠,大明水师也不会到茫茫大海上去搜寻追剿。
若要大练海上水师,可不是件小事,其中牵扯甚多,他得考虑齐全才能下旨发令。
至于说发展工商,这神秘人没给具体建议,他一时还真没头绪。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想起一个人来,当即招来殿内随侍的宦官,道:“传朕口谕,问韩国公,关于财计的奏章为何还没送上来?”
宦官领命离去。
大约过了两刻钟,李善长竟随宦官到奉先殿外求见。
待其进来,礼毕,便呈上一份奏章。
朱元璋翻阅这份奏章时,李善长道,“臣苦思冥想大半个月,终得二策,可丰裕我大明国库。”
“其一,征召、训练探矿人,查阅南北山川,多开金银铜矿。”
“其二,效仿赵宋,开海禁,兴海贸,以我大明之精美丝绸、瓷器等物,销往海外,获取巨利。”
李善长说得简单,但奏章中对这两策的论述却颇为详细,朱元璋看得又细,故好一会儿才看完。
放下奏章后,朱元璋稍稍沉吟,便道:“金银铜矿,自我大明建国,便一直在寻访、开采。按卿奏章中所言,如今需要做的,不过是多培养探矿人。”
“不过朕以为,还需严查地方私矿,再严查官矿贪腐之事,方能使开矿所得尽入国库。”
李善长听完,神色微不可察的变了变,随即便恭声道,“还是陛下思虑得周全。”
朱元璋又道,“至于开海禁,兴海贸,自是一良策。但东海、南海皆有海寇为患,海寇不除,海贸之事便无从谈起。”
“要清除海寇,则需训练海上水师,建造海战舟船,非四五年之功不能成。此事,咱们还需详加计议才行。”
李善长听了颇觉意外。
他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赞同这第二策。
以他的身份,自是知道大明如今战略重心在于巩固北境,乃至灭亡北元。
正因如此,在东南沿海才实施海禁之策——打得便是让海寇无利可图,自己散去、消亡的主意。
毕竟大明国力有限,想要兼顾北方和东南沿海颇难。
李善长是实在想不出别的增加丰裕国库之策,这才将“开海禁,兴海贸”拿来充数。
来之前,他都做好了朱元璋当面否了这一计策,甚至斥责他一顿的准备。
哪曾想朱元璋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惊讶之余,便是暗喜。
若大明开海禁、兴海贸,他们淮西勋贵兴许也能分一杯羹——他早在查阅赵宋海贸相关典籍文献,得知海贸之巨利时,便颇为眼红了。
李善长也知道这事急不来,但还是道:“陛下既有心除海患、开海禁、兴海贸,必能功成!”
“哈哈哈,”朱元璋朗声笑了笑,“卿说话就是好听···咱们还是先大概计议下此事吧。”
“是。”
接着,朱元璋、李善长君臣就商议起造海战舟船、训练海上水师的事情来。
朱元璋思考了好一会儿,又拿出白纸,写上他的一些疑惑。
“后世可是出了某种新农具,才使得一人能种更多田地?”
“那新大陆之玉米、红薯、土豆亩产几何?”
随后,朱元璋忽然想起件更重要的事——早前那神秘人曾说雄英、标儿、秀英都死在了他前面。
雄英必然是早夭无疑,那又是因何早夭?
还有标儿,何时去世的?会不会是英年早逝?
秀英又是因何去世的?
先前,他潜意识不愿面对此事。
再加上每日新发来的引导信息都是续接他昨日所问,涉及的又多是大明国策,他向神秘人发问时所想便也都成了国策。
最重要的是,他下意识认为,标儿他们不会这么早就出事,才数次都忘记询问。
可万一雄英、标儿、秀英就是在近期出事呢?
另外,神秘人已两次沉寂半个多月不发引导信息,谁也不知会不会有第三次,以及第三次会是多久。
万一神秘人第三次沉寂几年没动静,雄英、标儿、秀英就期间出了事,那他岂不是后悔莫及?
念及此处,朱元璋当即写下第三个问题——
“阁下之前说雄英、标儿、秀英皆先我离世,可否告知他们离世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