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
Audience and Cost

优秀的一句话故事还要具备一点——这对于吸引电影公司的买家非常重要——就是要能体现出这部电影是给谁看的,以及拍出来要花多少钱。

让我们以《四个圣诞节》为例。我敢说,这部影片瞄准的目标观众就是会去看《拜见岳父大人》(Meet the Parents)和《拜见岳父大人2》(Meet The Fockers)的那批人。这两部影片都是中等成本的四象限电影(four-quadrant pictures)[10],想要吸引到最大范围的潜在观众。从《四个圣诞节》的一句话故事中所具有的元素,我能看出编剧们的意图。他们想找两个20多岁的明星来吸引核心目标群体——年轻人。然后他们会选几个老年群体喜欢的明星来饰演父母的角色。我们能请到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或者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或者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吗?当然了!看看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拜见岳父大人》里演得多棒!

我还能从一句话故事里看出来这部电影成本并不高。当然,里面也许会有一两场追车戏,或者圣诞树着火的场景(我猜的),但基本上这是一部街区喜剧,这样称呼是因为它的拍摄能在……一个街区的范围里完成,很少需要剧组和演员“转场”到远处去,这样拍就比较便宜。如果我是一个电影公司高管,正在寻找一部大众向的、中等成本的(具体根据明星片酬浮动)圣诞档电影剧本,那这个一句话故事听起来正好完美符合我的要求。它能让我知道我要面对什么样的观众和什么样的成本。

把剧本寄过来吧!

显然,有人的确这样做了。

就一句话的描述,要提这么多要求,简直太烦了,不是吗?但这是必要的。

你的一句话故事里有没有包含这些信息呢?

[10]美国电影工业体系将电影观众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25岁以下男性。第二象限:25岁以下女性。第三象限:25岁以上男性。第四象限:25岁以上女性。四象限电影即受众覆盖全部四个象限的影片,相当于国内常说的“合家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