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研究
- 董贝贝等
- 3297字
- 2024-07-10 17:51:25
前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实现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必要前提。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非由政府提供不能有效满足和充分保障的基本福利水准,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人们的基本权利。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这是自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发布实施以来的首次调整。文件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包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9大方面22个大类。广义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从属性上看,基本公共服务具有经济性、公共性、社会性、公平性和动态性。
基本公共服务是类型多样、体系复杂、影响广泛的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不俗成绩和较好进展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目前依然存在区域、城乡、群体间的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面临能力不足、资源短缺、普惠性缺失等短板。结合国际国内需求和群众呼声,党和国家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决定分类型、分层次稳妥有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使公共养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成为当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书在系统梳理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部分分支方向的研究已经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切入点进行了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学理充分的论述,本书难以为读者提供更新的信息;另一方面,囿于作者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时间精力和能力水平等,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全体系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本书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家政策指向,在庞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选取具有战略性和优先性位置的公共养老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分支展开论述,并以公共养老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为窗口洞察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此外,笔者还进一步选取社区展开实地调研,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组团式走访”经验的观察,探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城市社区场域中的具体体现;将理论演化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形成“从理论到经验”渐次递进的论证链条,提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治理对策。
第一,公共养老和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缩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就业优先均属于国家发展战略,是对当今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经济下行背景下就业压力增大的及时回应。公共养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目标的实现,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凝聚民心的重大工程,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的“风向标”。
第二,健全公共养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必不可少的支撑。构建居家与社区、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兼顾老龄事业和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索中国特色基本公共服务道路的重要举措。破除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区域分割、行业分割、户籍分割,为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信息传递、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公共养老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社区公共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末梢。社区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具有为民、便民、安民的作用。民政部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定位是“以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为依托,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的实行自负盈亏管理的社区型社会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网络”。迄今为止,全国绝大多数的社区都是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来运行社区服务项目的,其中针对养老的社区照料服务项目和针对就业的城市社区就业平台已成为近些年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亮点。深入描述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实践经验是理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
基本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了政府供给的核心地位。从中西方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历程来看,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供给内容丰富以及供给模式多样的趋势。本书立足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历史,参考借鉴西方公共服务供给发展经验,从公共服务的基本层面,探求我国现有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在对新公共服务、公平正义、人口老龄化、公共产品等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养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展开历史演变、供给困境和治理对策的全方位分析。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基本公共服务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体系,具体来说,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中西方实践变迁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四个方面。首先,引出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三大概念,接着介绍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公平正义理论四大理论。其次,梳理西方和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实践变迁。最后,从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供给模式三方面阐释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为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与治理。首先,在对公共养老服务相关概念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共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从供给主体、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资金来源分析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现状,厘清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再次,借鉴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养老服务供给的经验,为我国养老供给体系发展提供参考。最后,从顶层设计、供给主体关系、服务对象意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我国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发展的建议。
第三章为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与治理。公共就业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大致经历了计划就业政策阶段、双轨制就业政策阶段、积极就业政策阶段和就业优先政策阶段四个发展阶段,公共就业服务以机构人员设置、职业信息供给、职业与创业为指导,职业培训和岗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和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的供给格局。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不足、供给主体缺失、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给不均等是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供给需要从改善服务供给宏观环境、健全服务供给内容体系和推动服务供给均等化等路径着手。
第四章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本章尝试构建一套新型的城市社区服务供需匹配体系,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公共服务“组团式走访”活动的案例研究,从城市社区公共产品需求的积极响应机制、供给决策机制、资源筹措机制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剖析了政府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供给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公共服务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以及居民共同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其开展过程也是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相互匹配的过程。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正处在从数量提升向结构优化转型的阶段,为实现供需匹配创造了现实条件,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设计,推进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升级。
本书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董贝贝、谢楠、秦浩和杨雨琪共同撰写,每位作者完成的工作量均等,董贝贝同时负责总纂和定稿。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复杂多样,加之作者们能力水平所限,本书还存在一些不足,恳请各位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