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高校“学习与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一支部为例
- 何希平等编著
- 2500字
- 2024-07-10 17:35:36
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总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即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整体力量上升,西方发达国家整体力量逐步衰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全球占比达到15.9%,美国为23.88%,中国经济总量已达美国经济总量的60%,超过了所谓的“红线”。美国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全球霸权地位,遏制中国快速发展势头,美国政府反华势力公然掀起贸易战、争夺战等反华行径,对中国企业开展严厉的打压政策。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要做到人才强国,持之以恒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力量与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与根本要求。在新时代环境下,我们要培育具有高度理想信念、超强创新本领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创新大任的时代新人。
1.培养具有高度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
理想信念存在于一个人内心深处,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具有强大的引领力,指引着人们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这样说道:“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指出了共产党人要始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17岁时在他中学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这表达了马克思从小就树立了将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为人类的完美和人民的幸福而工作甚至牺牲的崇高伟大理想。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生。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推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结果第一位正是卡尔·马克思。
思想指引行动,推动实践发展。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思想认识,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指引着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国家发展成什么样的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科技实力的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高度理想信念的人才。
2.培养具有超强创新本领能力的时代新人
本领能力作为一个人智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先天素质基础,通过教育、实践与环境影响所形成的一种运用知识的本领能力,包含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提升人才本领能力是展现时代新人整体风貌,彰显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增强人才本领的不同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价值。“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当今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伴随着时代变迁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要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本领,开拓创新。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人才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积极构建人才培养良好生态,人才的本领与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是实施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长时间、高强度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增强了其本领与能力,使其成为未来极具本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源泉。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第一章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指明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人才的重要性。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与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其中,“素质优良”规定了创新人才要具有担当创新大任的良好意识与优秀品质;“创新的推动者”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大任意识的潜在推动与内在激发;“自觉行动”体现了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动的转变是由不积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无创新大任意识或肤浅的创新大任意识转向高度的创新大任意识。
基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构建载体与平台,整合一切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资源,团结一切有志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力量,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高校基层党建应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引领高校人才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