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卷四)
- 张奇文等主编
- 4字
- 2024-07-03 16:05:34
治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升堂入室
余少年时,屡见家父救人于病危,求治者络绎不绝,即有继承中医事业之志趣。1962年毕业于鄂城县师范学校,同年至长岭卫生院参加工作,并随父学医。学医之始,读高祖庆甲公书云:“医之为道,非精心者,不可学;非恒心者,不可学;非虚心者,更不可学。”(朱庆甲《医学入门》)此言学医者必备的态度,每识之勿忘。及又观朱熹云:“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此不但言学习态度,并讲求治学之法,须循序而渐进。适逢湖北中医学院开办在职函授,便参与学习。
初读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之《中医学概论》而入门。在参加湖北中医学院开办在职中医人员函授期间,通学各门课程。学习中医基础教材同时并读李念莪之《内经知要》,大冶罗廷弼之《内经篡要集释》等。学《伤寒论》,不仅学教材,举凡成无己、陈修园、尤在泾、柯韵伯等先贤注解伤寒之书,亦同时参阅之,并书写心得。这样学有如同时有几位老师在向自己讲解《伤寒论》,对于理解原文大有裨益。又如学方剂学,同时又看《医方集解》《名医方论》《删补名医方论》《医方论》等书,对于深刻理解组方意义及加深记忆,亦大有帮助,其他诸课程,莫不采用此法。要求是扎扎实实,多看多写多记。对《内经》中阴阳、藏象、病机重要章节、警句能背熟,对《伤寒论》条文、方剂歌诀能牢记。因此,自觉学得既有兴趣,又颇深入。将闹钟置于床头,每日只唾七小时,完成工作外,挤时间学习。1965年经县卫生局学徒考试合格出师,遂独立应诊。二三年间,借重父名,治愈了一些危重症,声名渐起。
先哲有云:入门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欲升堂而后入室,必须锲而不舍,续下苦功。如初学内科学之中风病,教科书多云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为主,内虚邪中。自朱金以降,则以内风立论,明张景岳有“非风”说,清叶天士创肝阳化风说,王清任以气虚血瘀为治。近代医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系气血上逆,直冲犯脑所致。余就此沿革而溯求之。从近人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山雷之《中风斠诠》,上及《医林改错》《景岳全书》《医经溯洄集》、金元四大家医著、《千金》《病源》有关中风论说,最后遍求《内经》。始知中风一病,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已有全面认识,既有正虚外邪卒中之说,又论及五脏内伤皆能导致中风。而且指出其受病之所在头在颠,有关中风学理《内经》几乎囊括了后世诸说,后代医家则从不同侧面发挥了《内经》精论,并提出具体疗法。余于医学之有关问题,多以此法而上下求索。此后十余年间,诊病之暇,研读未曾松懈,有笔记数百万言,录有大量卡片以供研索,故于临床能不拘一家之言,对症求治,疗效显著。1978年,落实中央56号文件,经国家统一考试,余以优异成绩被湖北省卫生厅录取为中医师。1979年调至鄂城县中医院工作。旋又选拔至湖北省中医师提高班就读,由钱远铭研究员讲授《金匮》,陈伯庄教授讲授《温病学》等,后分至湖北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实习半年,由李今庸教授指导,两年后毕业。1983年被借调至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协同该院文献室从事李时珍学术课题研究半年,完稿6万余言。在4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手不释卷,余谓“有病看病,无病看书”,尝赋诗云“百折唯求徐进取,何妨雪撒两毛斑”(《“读书”和天长市龚土澄主任医师原韵》,原载《西长岭诗词选集》),求学之过程与刻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