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医拔罐疗法的诊断原则

《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论疾诊尺》有“从外知内”,就是说通过诊查其外部的征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的变化情况。《丹溪心法》总结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象”具有具象和比象的两重性。人体之象,藏象是根本。藏象表现在外的有皮、脉、肉、筋、骨五体之象。与拔罐疗法密切相关之象,是皮象、筋象及伴随拔罐疗法而出的痧象。而“辨象论治”是拔罐疗法的重要中医理论基础之一,即根据不同状态下相应体表部位出现的征象辨别其病位与病性,施以相应的拔罐手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皮象——望皮识疾

所谓“皮象”,是脏腑功能在体表皮部的神色形态的反映。病理上表现为皮肤腠理的形态神色变化,如皮肤疏松或致密、溃疡点、皮疹、皮屑增多等。皮、脉、肉、筋、骨是最基本的解剖基础划分,皮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具有主动的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功能,虚则邪凑,其也是病邪由表入里的途径,故有“百病始先于皮毛”之说。其亦是经络脏腑之疾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此“象”为“显象”,即直接观察皮象的位置、神色、形态,对诊病、治疗、病程、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筋象——度筋诊病

所谓“筋象”,是筋表露出来的颜色明暗色差、位置深浅、方向偏正、形态粗细曲直、性质急缓软硬、感觉喜按或恶按,以及温度的寒、热、温、凉等征象,可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筋象的感官表现为筋痛,凹凸不平,沙砾感,结节等。

“度筋”是指揣度测量形体、筋骨、经筋以判断机体状态、疾病部位和性质。《素问·方盛衰论》曰:“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度筋者,手足三阴三阳之筋,各有所起,经于形身,病则宜用燔针劫刺也。”说明度筋可以诊察疾病以指导临床。

若筋象的异常范围小、硬度表现低,说明病程较短、病邪较浅;若筋象面积大、硬度高,说明病程较长、病邪较深。筋软多热,筋硬多寒、多瘀。

三、痧象——察痧辨证

察痧辨证是根据痧象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等。

痧象的部位与经脉脏腑密切相关。比如背部心肺对应的位置出痧,说明心肺有问题。一般痧色鲜红,呈点状散痧,颜色浅淡,多为表证,病程短,病情轻;若出痧较多,且点大成块,呈斑片状或瘀块,痧色暗红,多为里证,病程长,病情重。痧象的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见效。血液瘀滞越明显,出痧速度越快;血液瘀滞时间越长,出痧颜色越深。痧色鲜红为热,痧色青暗为寒。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亚健康状态一般不出痧斑或痧斑较少,多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脂肪较厚及虚证患者,推拿罐不出痧,不宜强求出痧,效到则止。痧色发紫伴有斑块,一般提示寒凝血瘀;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气滞血瘀,多出现在肝区及胃区;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证为主,兼有血瘀,如在两肾处出现则提示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