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龙威荡寇海上扬国威行动
- 刷视频播放战争片老祖宗被看哭了
- 时光倒流到小时候
- 4178字
- 2024-06-19 09:41:03
经过时间推算,乾隆意识到在他与道光皇帝之间应有一位皇帝。若幕后透露出任何关于继任者的微弱讯息,乾隆会坚决考虑替换当前的继承人人选。长期陪伴乾隆左右的和珅立刻领悟了乾隆的意图。他虽想劝解几句,但见乾隆情绪激动,只好暂时将劝告搁置。
秦朝时期,嬴政召见了正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徐福。
“徐福,朕记得你曾提议前往海外寻找仙山,是吗?”嬴政询问。
徐福内心喜悦涌动,只要能得到嬴政的许可前往海外寻找仙山,他的计划就能顺利展开。他设想在找到一座小岛后,远离中原的纷争,建立自己的王朝。
尽管激动,徐福仍恭敬地回答:“陛下,臣愿意为陛下寻找海外仙山,为陛下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让大秦万世繁荣。”
嬴政满意地点头,随后提出了调整要求:“朕已允许你的请求,但所需的三千童男童女需有所变动。”
徐福心中一动,担心是要求减少人数。他认为这三千童男童女对于建立持久王朝至关重要。
他试探性地回答:“陛下,这三千童男童女是献给仙人的,恐怕不可或缺。”
嬴政笑容满面地解释:“你误会了。朕的意思是,除了三千童男童女,还需加上朕的三千甲卫。”
随后,嬴政走到一名史官面前。史官专注于记录天幕的信息,无需起身迎接。他们的职责是准确记录所有有价值的信息。
徐福好奇地注视着天幕,但并不知道它透露未来的消息。
当嬴政发现徐福的注意力被天幕吸引时,他喊了一声徐福的名字。
徐福立即走到嬴政身边,跟随他来到一名史官面前。史官面前是一张巨大的地图,已初步描绘出世界的大致轮廓。现在,他们正专注地观察天幕,希望能捕捉到有关完善地图的线索。
此时史官已绘制出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此刻他正凝视天幕,期待能从瞬息万变的画面中捕捉信息,以完善世界地图。
秦始皇指着地上铺展的世界地图上的扶桑之地,对徐福道:“除了探索海外仙山,朕令你率三千甲卫前往此岛。”
徐福目瞪口呆地注视着面前的世界地图,以至于未能听清秦始皇的话语。
秦始皇见徐福愣在原地,便轻咳一声提醒道:“徐福,朕在与你说话!”
徐福回过神来,连忙俯身问道:“陛下,此图是何物?”
秦始皇语气坚决地回答道:“此乃从神秘天幕中得来的世界地图,有了它,你可以放心地出海寻找海外仙山。”
徐福注视着世界地图,内心深感不安。他明白,自己的计划已彻底落空。有了这张地图,无论逃到哪里,秦始皇都能追踪到他。
徐福向秦始皇恭敬行礼,道:“有了此地图,臣必能寻得海外仙山,为陛下取得长生之药。”
秦始皇满意地点了点头,留下汗流浃背的徐福返回大殿。
在见到世界地图之前,秦始皇尚对长生有所期盼,然而一见地图,他的希望已近乎破灭。但他仍坚定表示:“即便全世界都被后世探索完毕,朕亦不会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朕都会找到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之药。”
唐朝时期。
李世民因长时间抬头而脖子微酸,他揉了揉颈部说道:“对于天幕的讯息,各位爱卿如何看待?”
朝廷大臣们情绪激昂,尤其是武将们,几乎立刻就想出征扶桑和西方诸国。然而,这仅止于空想。
大唐的经济国力虽已恢复,但并未达到能够发动战争的程度。更何况,那遥远的距离也是大唐军队难以克服的难题。
看到朝廷如此激昂的气氛,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为了转移话题,他指着天幕询问大家的意见。
“有谁知道后世使用的是什么武器,竟然有如此威力,如果大唐掌握了这种武器,或许会更加昌盛,西方蛮夷也将不足为虑。”
周围的大臣都默默的摇了摇头,他们都没见过这种武器,一根小小的铁棍,竟然指谁谁死,这种武器简直闻所未闻。
就在李世民大失所望的时候,突然李靖站了出来。
“陛下,这武器臣或许能做出来!”
听到这话李世民眼前一亮,连忙询问道:“爱卿,你知道这武器如何制作?”
李靖行一礼,然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陛下,臣曾在这光幕中看到一个画面,有蛮夷士兵在这长管后面填装一种粉末,前面放一个铁丸,因此臣斗胆猜测里面填装的可能是火药。”
李世民疑惑的问道:“火药?朕倒是知道火药,但是这东西不是只能着火吗?最多利于火攻,如何能将铁丸射出如此远,还能杀人呢?”
李靖阐述道:“故事源于军中两名步卒,他们在闲暇之余竟玩起了火药。这两名士兵把火药藏匿于罐内,却不慎在夜间触发,罐身被炸得粉碎,两人亦被飞溅的碎片所伤。”
提及此事,李世民与在场的大臣们恍然大悟,结合天幕上细铁管和铁丸的展示,火器的简易构造已清晰明了。
李世民立刻追问:“李靖,你能否仿制天幕中的武器,制成朕所需之物?”
李靖沉吟片刻后回答:“陛下,虽微臣有能力尝试制作,但其威力定不能与天幕之武器相提并论。对此,陛下不应抱有过高的期待,毕竟这只是微臣的推测。”
李世民毫不在意地挥挥手说:“理解,理解。知道其原理,迟早能研发出来。朕并非期望你能制造出千年后的武器,只要能较弓弩更为省时省力便好。”
说完,李世民稍作思考,继续说道:“任务交给你,成立一个火器部,负责研究和制造火药武器。此项事务交由你李靖主持,暂挂于兵部之下。”旨意传达后,李世民转向工部方向。
自即日起,工部开始着手制造战船,旨在打造一支无敌的海上力量,十年后向陛下呈献成果。
李靖尚未等工部回应,便急切地站出来表示担忧:“陛下,远征扶桑及西方诸国的路途充满艰险,我大唐刚刚迎来繁荣的曙光,此时不宜轻启战端。”
李世民早已预见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此他后退一步,缓和语气道:“朕并无立即远征之意,不是要仓促行事,而是给工部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李靖继续进言:“十年时光,时间紧迫,目前大唐正值国泰民安之际,不宜轻动干戈。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叹了口气,稍作让步:“好的,那就定为三十年。三十年后,大唐必将装备精良,火器部之利器配合工部的战船,定能一举荡平扶桑。”
李靖在深思熟虑后认为,若能在三十年内大力发展海军,并配备火器部之利器,或许能达成目标。于是,他决定接受这一安排。
“李靖领命,三十年之约,若我尚在,必将率领大唐海军踏平扶桑!”
工部接令,必将不遗余力,不负众望!
朝中大臣们通过天幕了解了清朝的腐败以及扶桑对民众的暴行,他们清楚国家虽需安定,不能轻动兵戈,但在长达三十年的准备期间,他们有着充足的信心击败扶桑。
明朝皇帝朱棣,对天幕所展现的枪械产生了浓厚兴趣。与唐朝不同,明朝之前的宋元时期已有火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至明朝,更是出现了众多奇特而杀伤力强大的火器,因此朱棣对此颇为熟悉。
为了提升军事力量,朱棣设立了神机营,专注于制造火器,以期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目睹了英法两国的枪械技术后,朱棣深感自身在火器研究上的不足。
于是,他下旨给神机营拨款,要求他们仿制天幕中的火器。“务必让大明将士配备先进的火器。”他在心中默默下令,同时将大明军队与英法两国军队进行比较。然而,对比结果让朱棣感到不安,他对战胜这两个国家没有信心。
尽管朱棣并非天幕中软弱无能的皇帝,如道光和咸丰皇帝,他认识到即使自己亲自统帅军队,大明将士坚守阵地,仍难以战胜英法两国。然而,他坚信:“大明仍有翻盘的机会。
经历了连续的失败,清政府令爱国人士一次次心灰意冷,他们逐渐认清了这个封建政权的真实面貌。于是,众多爱国志士纷纷放弃了对其的支持,转而发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辛亥革命先驱孙先生于1905年集结爱国志士创建了华夏同盟会,他们的目标是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重建国家。自那时起,大小革命团体纷纷涌现,革命起义接连不断。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发生了数十次革命起义,虽然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但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却唤醒了更多的革命战士。清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不断牺牲国家利益来迎合西方列强的需求,妄图借助外力来维持其濒临灭亡的政权。为了维护皇权,清政府一再挑战民意的底线,终于在1911年,民意沸腾,一场规模空前的大革命如火山爆发。
各地革命起义纷纷展开,趁清军忙于应对而防线空虚之际,武昌率先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起义军迅速占领了武汉三镇,各地见此情景,纷纷效仿,短时间内,清政府如同飘摇的烛火,岌岌可危。
此刻的华夏民族终于挺直了腰板!“我们应为新生而庆祝。”如果没有孙先生及他所倡导的华夏民国的出现,谁又能知道清政府会继续出卖多少国家利益呢?如果没有那腐败的清政府和贪婪的西方列强的联合压迫,革命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爆发。如今,华夏民族的复兴之路已然开启,这是一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
此时,汉朝的汉武帝在观察到清王朝走向衰亡后,紧绷的神情稍微得到了缓解。他举杯畅饮,感慨道:“暴秦无道尚需反抗,这软弱无能的清朝更是非反不可!”卫青也难得地露出微笑,他说道:“难以想象竟有这般脆弱的朝廷。”汉武帝进一步分析:“朕猜想,这清王朝已存在许久,以至于曾经的活力和决心已被消磨。”卫青点头赞同并提到:“如此看来,那些异族的存在或许有其存在的道理。”
汉武帝提及匈奴时皱了皱眉,他说道:“凡事都应有个度。匈奴虽可保护我大汉的活力,但他们过于强势也不行。一旦匈奴过于强大,我大汉边关的百姓将遭受苦难。”听到这话,卫青毫不犹豫地单膝跪下,表示愿意为陛下镇守边关。但汉武帝挥挥手表示:“你舍得,朕还舍不得呢。没有你,谁又能替朕统领我大汉的军队?”
接着,汉武帝又说:“无需刻意镇守边关。若匈奴过于强势,那就打回去。驱逐而非彻底消灭才是最好的策略。”
转眼到了唐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听到关于清朝的描述后放声大笑。他连声赞叹:“如此软弱无能的朝廷确实应该被推翻。历史上数千年,只有混乱的魏晋时期能与之相提并论。”此时,魏征也面带舒畅之色,他进一步阐述:“陛下,将清朝与魏晋相比已是抬举。魏晋时期的动乱源于昏君与频繁的战事。而这清朝皇帝软弱至极,任由西方异族掠夺,甚至为了皇位不惜卖国。这种行为比起昏君更加不可饶恕!”李世民点头赞同,他说道:“爱卿所言极是。一朝的昏君只是一人贪图享乐,而这软弱君主却连国家和民众都出卖,两者确实不能相提并论。
在明朝的时代背景下,朱元璋目睹了弹幕中革命党人无所畏惧、英勇战斗的身影,内心不禁赞叹连连。
他感慨道:“好啊!朝廷的无能令人失望至极,人民反抗乃是正义之举。大明江山不正是由无数英勇儿女的血汗铸就的吗?”对于出身微末的朱元璋而言,他无法容忍朝廷的腐败与昏庸。如今看到革命军不断取得胜利,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心中无比欣慰。
望着天幕上放映的电影片段,朱元璋指着屏幕,深情地对旁边的人说道:“这影像,让我想起了当年起义的艰辛。若当年有口饭食,何至于今日世上诞生一位大明皇帝。”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