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观点和方法

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转型时期的广西及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广西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广西现代家庭农场,离不开认识和把握当今家庭农场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最为普遍的农业经营模式,离不开认识和把握对广西是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省份,以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着迫切的现实要求,我们要以更广的视野,更冷静的思考来研究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发展问题。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的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证研究与对策研究。内容涉及广西家庭农场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现代农业、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家庭农场定量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家庭农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家庭农场的法律问题与对策,以及家庭农场发展思路、路径和建议等,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概述家庭农场的相关理论文献。一是从宏观视角分析家庭农场的现实背景,指出家庭经营符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植于家庭经营的家庭农场是世界上最基本的农业经营形态和组织形式,是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的一号文件,营造了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家庭农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响应中央的号召,广西的家庭农场也在加快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讨。二是概述学术界对家庭农场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家庭农场概念与特征、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与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和绩效评价、家庭农场发展路径和对策等方面的主要观点。三是介绍本书的基本思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观点和方法。

第二章为广西发展现代家庭农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探讨为应对广西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难题,必须发展家庭农场的紧迫性,以及分析发展家庭农场的重大经济社会意义。强调家庭农场是符合农业生产活动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最优组织形式,是我国传统承包农户的升级和变革。家庭农场在制度层面上符合坚持家庭承包制、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是广西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主体和基础力量。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土地等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化解农业生产后继无人的潜在危机,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有利于加强广西农村社会治理。

第三章为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本章研究了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的历程、特点及有益经验。经过几百年的实践探索,发达国家形成了符合各自国情、具有各自特点的家庭农场经营制度,家庭农场成为这些国家农业生产方式的主体。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全面配套的助农政策,政府助农政策的实施为以家庭农场为主导的农业经营方式及其制度效应的释放创造了必要的保障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发达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章为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开始探索培育家庭农场,各地家庭农场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规模适度、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2013—2017年,全国家庭农场户数平均增长率为25.8%。上海松江、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吉林延边、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全国各省开始将家庭农场作为优先支持的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各地从登记注册、土地流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健全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了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国内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值得广西借鉴。

第五章为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问题,回顾广西家庭农场从2008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分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剖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利用有关部门监测资料,从家庭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组织、市场化经营四个方面,分析广西家庭农场的发展差距。与全国相比,广西家庭农场从事规模经营平均年限6.0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拥有常年雇佣劳动力的家庭农场少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种植类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广西家庭农场获得种植类农业补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广西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情况,以及与龙头企业联系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订单农业渠道销售农产品的家庭农场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六章为广西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各地家庭农场开创的新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典型案例,首先,研究分析集约种植型、规模化养殖型、种养结合型等对传统农业模式创新的经营模式,分析“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的合作经营模式。其次,研究家庭农场在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打造农产品品牌,以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中的作用。最后,整理归纳对国家家庭农场试点县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家庭农场调研资料,分析当地家庭农场助力脱贫攻坚情况。

第七章为广西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家庭农场定量分析,应用数学模型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特点。本章重点是建立数学模型,做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及比较广西与我国各省之间的差异,评价广西各设区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其次,分析广西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与家庭农场空间分布;最后,本书采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全国31个省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变动状况,以同样方法测度广西各设区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充分考虑制度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家庭农场对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第八章为广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发展家庭农场,人才是关键。家庭农场作为农民创新创业的载体,其发展受到乡村人才环境及教育、医疗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等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有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近年来,广西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及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现代家庭农场主培育亮点突出,乡村人才总量增长,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和农民,促进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第九章为广西家庭农场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目前,我国关于家庭农场的规范仍界定在政策层面,没有形成相应的法律规范,迫切需要厘清发展思路,对家庭农场法律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开展。由于涉及家庭农场各环节的法律规定分布在多部位阶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一部相对独立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还存在着农场土地规模受限、财政扶持和融资渠道不到位、农业创新和科技水平不足等现实问题,与全国一样,这些问题在广西也普遍存在,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农场立法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应通过立法明确家庭农场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法律制度体系;明确城镇居民能否到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明确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标准;在发展家庭农场中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

第十章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广西家庭农场发展,首先,讨论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背景,广西自2013—2020年持续推进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八年行动计划,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分析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为确保广西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预期目标任务,设计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进行估算,建模预测到2035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考察广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本章第三节,主要研究家庭农场围绕乡村振兴目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家庭农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家庭农场促进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提升,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家庭农场促进小农户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家庭农场促进小农户提升精神风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家庭农场有益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第十一章为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充分认识广西发展家庭农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广西家庭农场发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积极鼓励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积极鼓励其发展,支持其发展,从广西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尽快建立健全培育家庭农场的政策体系。要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用好支农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大力营造环境,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完善财政金融保险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二、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书对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1)发展家庭农场是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提出的重要命题。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快速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越来越凸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广西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广西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家庭农场是符合农业及其生产活动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家庭农场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和商品化水平,是传统农户的升级和变革。发展家庭农场,在制度层面上符合坚持家庭承包制、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既是构建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由此,家庭农场将是广西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主体和基础力量。

(3)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最有效形式,也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经营组织。发展以适度规模为特征的家庭农场,既坚持了我国以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制度,又能够加速农业产业化、商品化进程,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家庭农场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非法人型向法人型转变,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能够解决新时期“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发展家庭农场成为现实的选择。

(4)家庭农场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要力量。传统分散农户经营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自给半自给特征明显,商品化供给量少,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产品商品需求刚性增长不相适应。我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主要农产品都存在巨量需求,要全面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需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应将新增或新设农业补贴和财政奖补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同时设立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专项资金,帮助其尽快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家庭农场的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5)家庭农场与传统小规模农户有本质区别。传统农户由于土地面积过小,农户在生产品种及农业生产的管理方面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各个生产环节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而且难以满足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要,也难以达到农村平均收入水平。而家庭农场通过转入期限相对较长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获得不低于农村平均收入水平的收入,使其能够稳定的专业化从事农业生产。

(6)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尽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也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农民合作社更多是为农户和家庭农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户进入市场;龙头企业则更多从事农产品的产后流通和加工,与家庭农场的功能定位有明显的区别。应立足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在多元化的规模经营主体培育发展中,家庭农场积极发挥应有作用,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展合作经营,协调发展。

(7)深刻认识广西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迫切性。广西家庭农场起步要比东部发达地区晚,迄今为止,家庭农场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8位,区域内部各地家庭农场发展极不平衡。从现实看,广西的蔗糖、水果、桑蚕等优质特色农业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是,广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依靠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构成了广西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重阻力。因此,要大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转变生产关系调整滞后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面,为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8)广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任务长期而艰难,需要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目前,在中央和地方一致性政策支持下,广西家庭农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省份,客观上存在人多地少,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对发展慢,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家庭农场缺人才、资金等发展基础和条件不足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地方对家庭农场发展的长期性、艰难性认识不足,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当前广西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须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实施更直接、更有具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推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本书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原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发展展开研究。主要方法如下:①调查分析法,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对广西家庭农场现状、问题、已有的政策进行调查梳理,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及数据;②实证(案例)研究法,对示范性、有特色的家庭农场进行案例剖析,增强研究成果的可借鉴性、应用性;③归纳分析法,归纳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发展特征;④比较分析法,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广西设区市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在省际间的差异,比较广西各设区市间的差异;⑤数据建模法,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实证预测估算广西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指标的实现目标值,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建模;⑥经验借鉴法,总结国内外发展家庭农场的模式、特点、政策,以借鉴成功经验与启示;⑦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关于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问题,为广西现代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针对性、应用性强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8194418.html.

(2)中国进入名录的家庭农场达60万家[EB/OL].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19/09-18/8959389.shtml.

(3)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7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黄智宇.培育广西劳务品牌促农民工高质量就业[EB/OL].(2017-11-23)[2019-08-09].http://gx.people.com.cn/n2/2017/1129/c179430-30976305.html.

(5)农业部.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EB/OL].(2014-02-24)[2019-08-09].http://www.gov.cn/zhengce/2014-02/24/content_5023448.htm.

(6)高双平,郭丽华.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6(10):200-202.

(7)徐旭初,吴彬.家庭农场若干问题研究[R]//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6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332-359.

(8)穆向丽.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规模问题研究[R]//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7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333-352.

(9)陈纪平.组织视角的中国农业规模化问题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6):32-46.

(10)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3-48.

(11)何勇,张体刚,黄波,等.中国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3(10):36-39.

(12)袁子坤.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6(3):263-264,277.

(13)王刚,全广明.试论国营农场的家庭农场规模问题[J].农业技术经济,1984(6):13-17.

(14)张海亮,吴楚材.江浙农业规模经营条件和适度经营规模确定[J].经济地理,1989(1):20-25.

(15)苏昕,王可山,张淑敏.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5):8-14.

(16)杨峰.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以山西省家庭农场建设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4):52-56.

(17)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37-40.

(18)刘新卫.土地制度改革视角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6):31-34.

(19)彭慧,闫保荣,毕宇珠,苟天来.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家庭农场土地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5(7):167-171.

(20)敦霄霄,郭晴,张瑶,陈璐,赵雯.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18-19.

(21)魏雯,张杰,王建康.家庭农场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陕西省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5(11):41-45.

(22)王敏琴,费灿亚.土地流转过程中家庭农场持续经营意愿研究——基于无锡地区348家家庭农场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6(9):25-30.

(23)牛星,吴冠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结合上海调研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7(3):75-81.

(24)刘新卫.土地制度改革视角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6):31-34.

(25)彭慧,闫保荣,毕宇珠,苟天来.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家庭农场土地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5(7):167-171.

(26)原伟鹏,刘新平,胡娟.土地整治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基于伊犁州和塔城地区调研[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67-73.

(27)何劲,熊学萍.家庭农场绩效评价:制度安排抑或环境相容[J].改革,2014(8):100-107.

(28)肖化柱,周清明,文春晖,邓玲.家庭农场制度联动创新模式[J].系统工程,2016(11):81-86.

(29)赵海.家庭农场的制度特征与政策供给[J].农村金融研究,2013(1):5-7.

(30)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31)苏昕,刘昊龙.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辨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3):105-113.

(32)杨红,等.家庭农场效益及评价研究[N].中国农学通报,32(12):183-188.

(33)李星星,曾福生.家庭农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以湖南为例[N].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9-85.

(34)张琛,黄博,孔祥智.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以全国种植类家庭农场为例[J].江淮论坛,2017(3):54-60.

(35)于海汛.山东省休闲型家庭农场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72):83-87.

(36)孙中华.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A]//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5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07-213.

(37)郭晓鸣,等.家庭农场发展的现实分析与政策评估[A]//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6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96-316.

(38)赵鲲,吴晓佳,杨凯波.建立家庭农场培育制度,夯实现代农业微观基础[A]//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6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82-295.

(39)袁吕岱,操家齐.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家庭农场发展路径选择——基于上海松江、浙江宁波的调查数据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3):120-128.

(40)鲍文,张恒.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障碍及其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15(5):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