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前言

说到与朱庭芳医生的缘分,还是要回到“求真学堂”这个原点。“求真学堂”最早是我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研究生会办的系列学术讲座起的名,现在也是我策划的这套丛书的名字。

为本书题写“后记”的赵春杰医生,2016年来北中医旁听“求真学堂”讲座,我当时是主持人,会后他加了我的微信,但之后多年也仅限于朋友圈的点赞之交。2021年11月的一天,赵医生突然联系我,介绍一位很有造诣的中医朱庭芳,问我能否帮其组织一场讲座,把他这套理论和处方用药的思路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在赵春杰医生的引荐下,我和朱医生加了微信,开始了经常一聊就一两个小时的问答。朱医生平时笔头很勤,有时间就马上用手机把医案记录下来,虽然一开始也没有计划出书,但原材料已经差不多。但只有医案,距离成书出版还是很遥远的,我就建议他把自己这套理论逐渐确立、完善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放到上篇。而下篇医案的关键——辨证用药的思辨过程,在他这里就是确定平衡点及其对应用药,其实就是他平时处方时打的那张草稿纸的每一步,也要让读者看清楚、能学会。

我对待不熟悉的人事物向来心态开放,但态度谨慎,于是用朱医生的制方方法给我亲朋开方治病,也把自己的父母作为“小白鼠”来体验营养补充剂作为中医治疗的辅助是否有效,检验他是不是吹牛。虽然样本数量极其有限,但在这个“检验”的过程中,发现朱医生这一套理论和实践经验确有许多亮点和价值,值得让更多人知道和研究学习。

朱医生这套平衡理论,在我看来相当巧妙,很有“西学中”的味道在里面,又很实际落地。因为已经合乎于“道”,大道至简,所以用起来又简便易行。虽说我暂时对复杂疾病平衡点的主次先后还不太能把握,但是看到朱医生这样运用阴阳,拓展八纲辨证,还把对应用药总结出来,也觉得眼前一亮。其用药轻灵,哪怕有时平衡点很多导致药味众多,但总的药量还是偏少的,加之常用散剂,药少力雄,又方便患者服用,减轻经济负担,减少药材浪费。这一点非常有现实意义,值得鼓励和宣扬。其在临床相当灵活变通,衷中参西,还加上现代营养学的辅助支持,内服外用皆有,甚至能想到用颗粒剂做膏方的方法,真是让人脑洞大开。朱医生顺应这个时代,早就开始线上诊疗,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也是为何很多医案里没有脉诊的原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能我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真”,做人真诚,学问真实。朱医生的这套理论,他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也做好了接受批评、建议的准备,如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已甚欣慰。

宋雨辉

2022年8月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