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二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感冒案

何某,男,10岁,2016年10月27日就诊。

主诉:流涕伴头晕1日。

一天前患者由于运动致出汗多,未予以特别重视,晚上开始鼻塞,流清涕,无发热及咳嗽、咯痰。就诊当日早上头晕,乏力,全身酸痛,动则汗出,口干,舌干,自诉喝水带苦味,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感冒。

辨证:太阳中风证。

治法:解肌散寒,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葛根30g,生姜5g,大枣3枚。3剂,水煎服,每日1~2剂。

2016年11月14日患者因腹痛、腹泻再次就诊时诉:上次服药1剂后,流涕及头晕等症状均明显好转,余药未服,而告愈。

按语:本案患者大汗出后鼻塞、流涕,随之出现全身酸痛、动则汗出、头晕、乏力、口舌干、脉浮缓等症状。其中全身酸痛、汗出、脉浮缓为太阳中风的表现,口舌干是大汗出、营阴不足的表现,故以解肌散寒、调和营卫为法。

大汗出伤津液,又受风寒,切合太阳温病之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但出现口苦,似乎又入少阳,姑且用桂枝加葛根汤,考虑若不效则予以小柴胡汤。

桂枝加葛根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一味葛根而成。桂枝汤可谓“群方之首”,《伤寒杂病论》中许多方都是由桂枝汤演化而来的,因此,桂枝汤有着非常广的使用范围。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桂枝汤的典型症状是这样描述的:“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说明桂枝汤可以应用于因营卫失和导致的发热、汗出、恶寒等症状。而葛根这味药,《神农本草经》中载其“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在《伤寒杂病论》中,加葛根的方剂多有“项背强?”的症状,即肩背部的不适感,有时甚至有头晕等症状,其主要病机是津液不能滋养肌肤。《本经疏证》中载“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瓜蒌但浥阴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阳气,而能兼擅二者之长”。因此,葛根常用于因津液输布不畅导致的肩背部疼痛、头晕、腹泻等症状。

在此医案中,患儿先是大汗伤及津液和阳气,而后未避风寒,使得风寒袭表,虽未出现明显的恶寒、发热等表证,但患者鼻塞、流涕、周身酸痛已提示有明显的表证,虽患者有头晕、口干、口苦,与“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十分吻合,结合患儿先前有损伤津液的病史,也可因津液不足导致其头晕、口干,加之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舌脉更符合表证的情况,患儿虽已有口苦,有向少阳传变的趋势,但余症仍属太阳证,因此,用桂枝加葛根汤调和营卫。儿童疾病传变迅速,若此方不效,则再改他法,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