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孙思邈的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成立了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先后开办了20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出版机构。改革开放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学研究院先后派出考察组到耀县考察,撰写了系统报告,提出了重要意见;历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同志先后到铜川、耀县检查指导工作;陕西省、铜川市和耀州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孙思邈研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思邈研究工作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空前繁荣发展。

(一)对孙思邈著作的校刊、出版和研究,品种多、质量高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出版总署先后组织实施了“古代医籍丛书”“名医全书大全”工程,校刊出版《黄帝内经》《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图书,发行全国和海外。

其中,两部《千金》合刊本(含校释本),有中医古籍社、上海三联、上海科技、华夏出版社等版本5种;《备急千金要方》有人民卫生、中医古籍、上海古籍、中国中医药、华夏出版社等版本13种;《千金翼方》(含注释本、影印本、排印本、校注本)有锦章书局、人民卫生、学苑、中医古籍、上海古籍、辽宁科技出版社等版本8种;《孙真人海上方》有人民卫生、陕西科技、三秦出版社等版本3种;其他如《千金宝要》《唐本伤寒论》《千金食治》《养生长寿秘要》《养生长寿集要》等著作,也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中国中医药、三秦、中国商业、铜川市药王山管理局、耀县孙思邈博物馆等出版社和单位的版本14种。

这些出版物吸取了历代校刊经验和成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排校刊印,其品种数量、质量和学习运用之便利,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对孙思邈著作的版本研究和已失传著作的考证,也有许多成果。其中,对两部《千金》版本源头的梳理,对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原刻版的校订,对与《备急千金要方》相关的《孙真人海上方》《千金宝要》《千金宝要·补》等方书和《千金衍义》等《备急千金要方》方注本的研究,简明清晰,多有启迪。特别是很多学者对两部《千金》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关系的研究,很有价值。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到在《千金翼方》中专设伤寒门二卷,系统收录,逐条校订;对孙思邈就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阐述的针砭时弊、启迪后学的观点;对张仲景“特有神功”“伤寒大论,鸠其要妙,行之以来,未有不验”的评价;对《伤寒杂病论》关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各经病中,以法统方、以方系证的原则归类等,都有阐发和分析。充分论证了孙思邈对《伤寒杂病论》这一中医经典的贡献和他勤求博采、继承创新的精神。

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长福研究员和他的女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李慧雁合编的《孙思邈养生全书》,全面系统,释故出新,实为孙思邈著作专题选编的代表之作。

对已失传著作的研究,学者们列出了主要目录,对这些著作的要旨,也在逐步挖掘和探索。

(二)研究孙思邈的专著、论文内容深刻,题材广泛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医界对孙思邈的生平、家世、社会背景、世界观、方法论和医道医德、教育、科研、临床养生等方方面面广泛研究,涌现出许多内容深刻、富有启迪、鼓舞、教育和指导意义的重要成果。

到目前,出版的图书100多种,较早的是1968年美国版《中国炼丹术初步研究》和1979年耀县文教局刊印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这百余部图书中,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孙思邈研究集成》,由著名中医学家、训诂学家钱超尘教授和著名中医学家温长路教授主编,集中了北京、陕西和其他省市50多位专家、学者编成。全书共300多万字,全面系统地集录了对孙思邈的研究情况,是反映孙思邈研究工作的第一部全书。钱、温二教授在“前言”中引述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有人把孙思邈的《千金》两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称作是共同支撑以《黄帝内经》为穹窿的中医学说的三大支柱,说他们代表的方、药、治的三大体系,在整个中医理论中具有顶天立地的作用。”

干祖望教授的专著《孙思邈评传》,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古代名医评传课题之一,全书分生卒、神仙、鸿儒、居士、真人、大医和思想总探及年谱等8章,称孙思邈是一位“奇特、神异、智慧、博学、薄名利、鄙富贵、享高龄以及名医名儒、亦僧亦道的传奇式人物”,考证缜密、叙论严谨、很有价值。

被誉为“思邈知音”的邓剑先生,其所著的《邈学管见》,虽然仅13万字,但提出的“邈学”概念,十分令人关注。邓先生在书中还分18个问题做了论述、阐发。

在已发表的研究孙思邈的学术论文中,《孙思邈研究集成》做了如下统计,“上世纪50年代,约30篇,到80年代末200多篇,90年代末1200多篇,2000年,达到2000篇,本世纪前五年约3000篇”。据2005年至今的统计,各类期刊、报纸和学术会议,发表相关研究文章1667篇。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研究孙思邈的论文、文献当有近万篇。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研究所李经纬教授撰写的《孙思邈生平事迹研究》被《孙思邈研究集成》称为“文首”之作。对孙思邈相关著作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撰写的《唐传本〈伤寒论〉校注与考证》很有代表性。钱教授经过详细考证后说:“我们把《千金翼方》所收《伤寒论》称为《唐传本伤寒论》(称为‘孙思邈本伤寒论’可能更恰当些)。《唐传本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上,在《伤寒论》发展史上,价值连城。”钱教授的考证,态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令人肃然起敬。

学者们对其他大量的研究文章作了分类。总的来看,综合性的有对孙思邈生年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研究,有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研究;专题的有医德思想、学术成果、生平事迹、医道、医法、医术的研究;还有一科、一穴、一药、一病、一方的研究。如此广博、深入、缜密的研究,是孙思邈研究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三)研究、纪念孙思邈的主要学术活动

半个世纪以来,除群众性、经常性的纪念活动外,孙思邈研究在史学界、医学界、文化界逐步成为一个重要领域、重要课题。直接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遍布全国。孙思邈研究的学术活动,较早的是1960年12月的纪念孙思邈学术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原北京市医学会)、中华医学医史学会在北京举办,医史学会会长程之亮主持会议,李经纬教授作专题报告,陈邦贤、耿建庭等在大会发言。之后,1982年中华医学会在陕西耀县召开了纪念孙思邈逝世1300周年学术会议;1984年安徽医学院拍摄了《孙思邈》彩色电视医史资料片,这是关于孙思邈的首部专题电视片;1985年3月和11月,陕西省先后两次在耀县召开了药王山规划建设座谈会和孙思邈医德思想学术讨论会;1986年10月,由孙思邈研究社、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陕西中医学院、耀县卫生局共同发起,在西安召开孙思邈医德座谈会;1987年3月,《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社、孙思邈研究社、陕西省哲学学会联合在耀县召开孙思邈与医学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1989年7月,在耀县召开了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医德思想研讨会。再之后到本世纪初,每年都有不同形式的孙思邈研究学术活动,还先后拍摄了电视系列片《药王故里》《中国药王山》《药王山揽胜》等,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和其他省市台播映。

近五年来,孙思邈研究专题学术活动由北京、西安、铜川和耀县逐步向其他省市扩展,如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召开的2009年学术会议,湖南国学国医岳麓论坛等;研究孙思邈的内容,也逐步与文化研究、养生、康复医学、医古文研究、老年学、医史学、临床中医药学、针灸学、“治未病”、预防医学研究、常见病研究及国际中医药学术活动结合一体。研究孙思邈的文化品格、时代特征、实践意义越来越鲜明、越突出,研究孙思邈的途径、方法,也实现了从传统文字、文献研究到多媒体的转变,铜川市和耀州区开办了孙思邈网站,以孙思邈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本创作,在中央宣传部支持下,正在做多方的工作。

在我学习以上文献资料时,每每看到党和政府对孙思邈研究工作、对药王山建设保护的关心和重视,看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学习孙思邈的丰硕成果、认真精神,特别是看到家乡明代进士乔世宁等先辈,看到家乡一届又一届领导,一代又一代长辈、专家、医家、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学习孙思邈,精心精意地建设、保护药王山,我总是充满崇敬、充满感激,这是我们时代之幸、事业之幸、百姓之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