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亡汉兴: 从秦制的困局到汉制的超越
- 于朝阳
- 6字
- 2024-06-06 18:19:37
第一章
始皇帝的迷失
一、神秘秦王
01 三大外戚的形成
从秦昭王之母——出身楚国宗室芈氏的宣太后主政起,几十年内,秦国朝堂上形成了强势的楚系外戚势力。他们在秦国裂土封侯,垄断相权,风头一时无两。在秦昭王晚年,秦国的战略重心转向北方,此后秦国对楚国转向积极外交。
秦昭王去世后,秦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宣太后的孙媳)作为楚女,成为楚系外戚的又一代表。秦孝文王刚在位三天就去世,其子秦庄襄王继位,这就是秦王政的父亲——嬴异人。
秦王政的母亲赵夫人,又称赵姬,是赵国人。最初,她同在赵国钻营的吕不韦进行政治捆绑。异人在赵国做质子时,吕不韦将自己的情人赵姬献给异人做夫人。说是献妾,更可能是民间流言。要知道,赵姬是赵国豪门之女,家族力量大到异人逃回秦国后仍可以庇护身为人质的赵姬母子。况且是异人主动向金主和谋主吕不韦讨要赵姬,起初吕不韦还感到被冒犯。赵姬本身自带一定的政治资源,而吕不韦最终为政治利益将赵姬送给异人,实际上是把这部分赵国资源让渡给了他。
吕不韦曾多次前往秦国游说,撮合异人和华阳夫人结为政治同盟。此时异人将名字改为子楚,以示要将华阳夫人奉为母亲尽孝,为自己打上鲜明的楚系烙印。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便视子楚为嫡子,助子楚成为太子。
吕不韦是华阳夫人与子楚联络的中间人、谋主以及金主。这个时期的吕不韦和赵姬都可算作楚系外戚的盟友。吕不韦能够迅速当上丞相,背后也少不了楚系外戚的支持。
子楚的生母夏姬应出身夏地。夏地在战国时期属韩国,因此夏太后很可能是韩国人。在赵国丢下赵姬母子回到秦国后,子楚新纳了一位夫人。这位夫人生下了嬴政的弟弟成蟜。按惯例,新夫人很可能是夏太后的同乡,韩国贵族之女。后来,她的儿子成蟜依靠韩国献地立功封君,最终也是在韩地反叛秦国。毋庸置疑,夏太后是韩夫人母子的主要后台。她们属于韩系外戚。
子楚认华阳太后为养母后,由此,楚系华阳夫人和韩系夏太后两大外戚集团之间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成蟜的出生,不仅威胁着赵姬与嫡长子嬴政,也威胁着没有血缘优势的楚系外戚。即便华阳太后给子楚再纳个楚国夫人,那也只是侧室,而且生子与否,多久生子,都不可控。即使孩子生出来,身份也是庶幼子,名分不高,这显然不划算。
吕不韦一直和华阳太后姐妹有来往,算是老相识。他早就与华阳太后结盟。对于华阳太后及楚系外戚而言,扶持与吕不韦关系密切的赵姬母子,是他们制衡夏太后及韩系外戚的最优选择。因此,华阳太后与楚系外戚支持迎回子楚羁留在赵国的夫人赵姬与长子嬴政。
对子楚而言,亲生母亲比成年后认的养母更亲密、更可靠。但是,一个常年在赵国负责秦赵外交事宜的秦国质子,在秦国并没有自己的羽翼,只有借助华阳太后的力量才能归国继承王位。对他来说,楚系外戚是一支对王权有一定威胁但又不能不合作的势力。所以,扶持生母背后的韩系外戚就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制衡方式。但同时为了让楚系外戚继续支持自己,子楚依照宗法制度立赵姬为正夫人,立嬴政为嫡长子。
在楚系与韩系两大外戚势力在朝堂上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时,仅在位三年的秦王子楚就意外早逝。年少的太子嬴政登上王位。此时华阳太后与夏太后成了祖母太后,而嬴政的生母赵姬成了帝太后。帝太后作为嬴政的亲生母亲,天然地更靠近王权,因此逐渐摆脱依附的楚系外戚,成为一支独立的新外戚势力——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