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亡汉兴: 从秦制的困局到汉制的超越
- 于朝阳
- 2070字
- 2024-06-06 18:19:39
02 对立的旗帜
楚国和秦国在战国后期逐渐走向两个相反的制度方向。秦国几乎全盘废弃了西周的大封建制度体系,而楚国却发展出媲美西周的楚国版封建体系。
战国末年,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代表着与西周分道扬镳的秦制理念。楚国在战国早期的变法夭折,则让楚国没有继续走深入变法的路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周制理念,走向了与秦晋法家所倡导的集权与选拔路线截然不同的分权与任亲道路。尽管战国时期列国出于图存图强,都推行不同程度的集权化改革,但整个天下浸润周朝封建理念已经长达八百年。相比最后才挤入华夏核心区的秦国而言,关东列国出于世卿世禄制遗留的血缘贵族政治惯性,集权改革程度相对偏低,对周制理念的保留程度比秦国更高。而楚国又是留存宗亲贵族政治属性最强的国家,自然汇聚起反对秦制路线的舆论支持。
原本楚国是变法较早的国家,战国前期就推行吴起变法。但刚积累起一些强国基因,变法就因权力更迭而夭折。支持变法的楚悼王一死,楚国贵族势力就对吴起发起了异常粗暴的反攻倒算。在楚悼王灵堂射杀吴起时,楚悼王的尸身也惨遭乱箭“鞭尸”。于是楚国变法宣告破产。前车之鉴如此惨烈,从此楚国王族不敢再涉足集权化改革的深水区。后来,屈原变法再度试图碰触贵族特权这个敏感地带,仍然是惨淡收场。
战国时代,楚国在周制的贵族封建理念基础上,持续深化以血缘为纽带的世家贵族政治统治。当时吴起对楚国政治的现状评价就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韩非子·和氏》)吴起提出“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就是针对封建贵族制度的世袭传统进行改革。
从吴起变法失败到楚国被秦国灭亡,可考据的楚国最高官职令尹共有十人,其中除了战国末期发动政变的外戚李园外,其他九人不是王子就是受封的楚国大贵族。最终楚国发展出以景、屈、昭、项、怀、唐等家族为首的地方大贵族。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高度自治,且他们的封地常在楚国的国本腹地。
《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记载:“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后十五年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
春申君最初的封地有淮北十二县之大,后又改封至楚国腹地的江东。封君的封地有数县之大,且封在像关中平原这样的国本腹地,这在秦国是不可能发生的。此时的楚国被称为战国版“小西周”也不为过。可见楚国与秦国在制度路线上相背而行,差距越来越大。
简单来说,秦制的方向就是中央集权。楚制的方向,则更倾向于周制,更偏向于封邦建国,分权自治。秦制是当时周文化所倡导的封建天理的叛逆者、挑战者和颠覆者。那个年代,即使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变法,关东列国也多是顽固的“老封建”。这个封建是指中国历代传统上对“封建”的解释,即柳宗元《封建论》中“夏、商、周、汉封建”的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周制的精髓。
秦制则是“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公之大者”(柳宗元《封建论》)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恰恰是周制分权分治理念的对立面。近代学者引进日本对“feudal”一词的翻译“封建”,套用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帝制时期,实在是与中国古人对“封建”一词的传统解释大相径庭。故本书所言“封建”,皆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封建。
虽然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但在思想文化上已然浸润周文化世界观与价值观数十代,更倾向于周文化对世界与政治存因的解释。对于深彻推翻周制的秦制和天下是一人之天下的秦国,时人在道理上就不理解。在他们眼中,秦国那一套制度很激进。秦制虽然强国效果不错,但在关东舆论场上并不讨喜。楚国则是当时最坚持分封自治的地区,是文化上反对秦制的舆论大本营。楚国被关东舆论视为能够团结关东反抗秦制、恢复旧制的制度楷模和历史坚守者。
其实赵、魏、韩三晋地区,虽然变法程度不及秦国深彻,但也较楚国更为深入。这些地区中枢被摧毁后,就很容易被秦国同化。反而是分治理念最强的楚国面对秦国的兼并战争更有韧性。毕竟分治的贵族虽然总在掣肘国政,却也会为家族地盘和家族利益拼死抵抗。秦灭楚,楚灭秦,秦地之汉国又灭西楚。整段秦汉之际的历史大变局,本身就是可以作为旁证的宏观现象。秦在统一战争中和秦末战争中遭遇的舆论困局,时时都有楚国坚韧的身影。因为楚国代表了秦制的反面、关东的舆论方向。楚国能够借助这股周制遗风强化民心软实力,那楚国的硬实力又如何呢?
关于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一般把楚排在燕和齐的前边,倒数第三。但从大战役角度讲,楚国其实是最后一个。此前秦国征伐赵国与燕国,早就把燕赵逼到了偏远之地的角落里。赵国流亡势力改国号为代国,而跑到辽东偏安的燕国势力仍沿用旧有国号。灭楚之后,秦国才收拾了燕赵残余势力,故而一般认为灭燕是在灭楚后。但实际上,从统一战略和灭国战役角度讲,灭燕早在攻破燕都、统一关内燕国核心区时就已经完成了。而齐国自齐湣王失国后就已是一盘散沙,既一概不参与任何合纵连横,在外交上躺平,又对楚国吞鲁这样危及核心的行为不加干涉与阻止,最后对秦国也是不战而降。所以,灭楚实际上是秦国统一战争的终极之战。否则,秦国怎么会在伐楚时遭遇统一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