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伐赵?各自为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时间就像沙漏中的沙粒,无声无息地从指间流逝。

咸阳城的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

往昔深居简出、难得一见的长安君成蟜,现在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而且身边总是伴随着一位气质温婉、端庄贤淑的女子。

女人偶尔会怀抱着一柄名为‘长安’的剑,始终与成蟜形影不离。

秦王政七年,新岁伊始。

大秦的跨年盛典依旧如往年般简约而庄重,经过例行的祭祀仪式和宴会之后,新的一轮政务忙碌便悄然展开。

朝堂之上的显贵们都如此行事,民间百姓自然也无法掀起太大的欢庆热潮。

新年后的首次朝会结束后,众多文职官员纷纷退朝,偌大的章台宫内,仅余下几位重臣还在商议国事。

“吕相,现在有何事宜可以陈述了。”

嬴政和颜悦色的望向吕不韦,倘若不是众人都了解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恐怕会误以为这是一对和睦融洽的君臣。

吕不韦环视了一圈宏伟的大殿,轻抚着长须,面带温和的笑容,缓缓开口:

“因五国之众共击秦,秦之士气大振,誓欲报此仇,安有五国攻秦而秦不还手之理乎?吾欲倡议伐赵。”

伐赵?

吕不韦的这一提议,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瞥了一眼站在吕不韦身后的成蟜,两人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秦国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冲突从未真正停歇过。除了远在海滨、只能与大秦结盟的齐国之外,其余各国与秦国之间都时有纷争和摩擦。

按理而言,在五国攻秦失败后,大秦确实应该发动反攻。

然而,这个提议出自吕不韦之口,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毕竟,吕不韦一向以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著称。

“蒙将军,你怎么看?”

嬴政没有回话,而是将视线转向了武官为首之人。

蒙骜,现今大秦最强武将,以其辉煌的战功稳稳压过王龁与王翦。

他面容刚毅,两鬓的斑白不显老态,反倒为其增添了几分威严;蒙骜身形魁梧,肩膀宽阔,体魄刚健,立于大殿之上无形中便散发出武将迫人的气场。

尽管年岁已长,但他依旧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将沙场老将的干练与英勇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蒙骜微微掀起眼帘,以波澜不惊的口吻说道:

“王上,倘若给予末将十万精兵,末将保证在三个月内将邯郸城团团围住。”

这番话中,他显然没把赵国看在眼里。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与赵、韩、魏三国多次交锋,屡建战功,成功地为大秦夺得了数十座城池。

正因如此,他的确有资格流露出这样的自信与狂妄。

成蟜听着蒙骜的话,心里不禁叹了口气。

按照秦时明月的世界观,这场攻赵的战争,会以他和蒙骜的死亡作为结局。

倒不是蒙骜不敌赵军,纯粹是因为‘成蟜’这个猪队友。

然而,正因为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安排进这场战争,他才想尽可能去避免。

战国时期,王室公子参战并非罕见,尤其是在崇尚武力的秦国。加之他之前有踩着信陵君首级立功的辉煌战绩,一旦吕不韦提出让他奔赴战场,无人能够提出异议。

以吕不韦的手段,他必不可能跟随蒙骜的军队,更大的可能是如剧情那般,统领后援部队。

这将是一支他完全不熟悉的军队,而且将领极有可能是吕不韦的人。

即便他没有反叛之心,恐怕也有人会迫使他走上这条路。

一旦走到那一步,所有事情都将重演历史的轨迹。

尽管他有能力应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变故,但这场战役最终导致了原本成蟜的死亡,他并不想再掺和进去。

成蟜轻轻垂下眼眸,声音平稳地说道:

“王兄,蒙将军之勇猛,取赵国如探囊取物。然五国之盟在前,不得不慎防之。魏之信陵君新丧,国内争斗方炽。燕齐二国尚交锋,一纸使书可定。然欲伐赵,韩楚之态度至为关键,否则蒙将军或将面临两面夹击之困境。”

简而言之,攻打赵国是可行的,但关键在于必须妥善安抚韩国和楚国,避免多国攻秦再次上演。

从当前大秦的局势来看,在吕不韦宣布攻打赵国的决定后,这一行动已然成为定局。

他并未考虑阻止攻赵计划,而是思索着如何将自己从这场纷争中抽身而出。

“此言谬矣,五国联盟新败,若他国观我攻赵,确难生援助之心。然各国皆存自保之念,恐我攻击他国,故只会暗自庆幸非自身受难。”吕不韦淡淡道。

“两位将军,汝等对此有何看法?”

嬴政并未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与成蟜进行了短暂的眼神交流后,巧妙地将问题抛向了两位武将。

毕竟,最终执行战略的还是他们这些武将,所以他的提问显得合情合理,无人觉得不妥。

“王上,末将附议吕相之策。”

蒙骜在听完问题后,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在蒙骜的眼中,六国实力有限,即便他们联手,也难以与大秦抗衡。

反而敌人越多,他的功绩越大。

站在蒙骜身后的王翦,注意到了嬴政与成蟜之间的微妙眼神交流,他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经过短暂的权衡,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上,吕相之策或有可行之处,然长安君之见亦能减损大秦之失。所谓轻视之,非无所为也,何不尝试之。”

除了驻守在边境的王龁与麃公,王翦与蒙骜无疑是大秦地位最显赫的两位武将。

然而,王翦作为新晋的大秦将星,更倾向于捍卫王室的权威;

蒙骜则不同,他身为曾经的齐国人,远赴秦国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他,内心难免怀有一股不屈的傲气。

正因为两人立场和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在面对同一问题时,观点自然会有所分歧。

“哼,兴兵而需请命于他邦,岂非辱我大秦之威乎?”

吕不韦轻蔑地一拂衣袖,脸上难掩不满之色。他转头望向始终静坐如山的赵姬:

“吾以为当亟发兵,攻占赵国城邑,勿为无益之举。太后,尊意若何?”

既然嬴政和他有不同的想法,那他直接询问赵姬就好,赵姬才是如今王权的代行人。

并且他同样相信,以他对赵姬的了解,对方不会拒绝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