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擎天白玉柱!

张凤翼说完了三个人的名字之后,温体仁脑子里一片空白。

像是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一样,没等他开口,张凤翼便接着说道:

“大人,孙应元目前为京营参将,周遇吉和黄得功为副参将,大人应当是没听过他们的名号。

崇祯三年,臣督保定军务之时,此三人皆在下官帐下听用。

每逢作战必身先士卒,悍不畏死,且又有勇有谋,下官当时便断定此三人有名将之材。

所以下官入兵部之后,便举荐他们三人入京营,也算是有着一段香火之情。”

张凤翼最让他认可的一点,就是此人有识人之能。

因此听完了来龙去脉之后,温体仁心中一时大定。

“那伯起认为将他三人放在何处为宜?”

“下官以为,流贼如果真有心要威胁中都凤阳,无非两条路。

要么沿淝水南下,要么沿淮河东进。

因此,下官以为,由孙应元镇中都凤阳,黄得功镇蒙城,周遇吉镇霍丘,使三人呈犄角之势,即使秦良玉支援不及,也可保中都凤阳无虞。”

心里默算了一番三个地方的位置和距离之后,温体仁直接起身。

“此事宜早不宜迟,伯起这就和老夫一起进宫面见陛下。”

“是!”

.......

御书房里,崇祯已经发呆了将近两炷香的时间。

一边的王承恩满心疑惑却不敢打扰分毫。

而他发呆的原因,则是因为刚刚看完的一份奏疏。

奏疏是由福建巡抚熊文灿所上,内容是表彰参将郑之龙在九月份之时抗击西夷有功,请旨升他为副总兵。

看到这份奏疏,或者说看到郑芝龙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在向自己招手,让他忍不住想将其抓在手中。

崇祯七年的郑芝龙绝对算是福建地区的一方大佬,但并不是唯一的大佬。

他真正起势,是在明年四月打败了刘香,彻底一统海上之后,才慢慢成为那个富可敌国的郑芝龙。

换句话说,现在的郑芝龙正处于马上要一飞冲天的前夕。

自己到底要怎么才能从中分一杯羹呢?

揉着额头沉思了好久之后,他将目光再次看向了那份奏疏。

“大伴!”

“奴婢在!”

“传旨熊文灿于正旦回朝述职,沿途可由他表彰的这个郑芝龙护送!”

几乎是下意识的,王承恩就知道了,这个郑芝龙将要一飞冲天,但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异常。

“奴婢遵旨!”

应下了之后,王承恩正在去批红,又被崇祯叫了回来。

“大伴,你派人往江西分宜传旨一人入京面圣!”

“还请陛下示下!”

“此人叫宋应星,目前是江西分宜任教谕。”

“教谕?”

太过震惊之下,王承恩无意识的将这两个字重复了一遍。

几乎是刚说完,他就意识到不对。

“奴婢该死!”

见王承恩紧张的样子,崇祯笑着说道:

“大伴是朕的知心人,在朕的面前不必如此谨慎。

不瞒大伴,朕也是无意中听闻此人有大才,所以想要见一见。”

见自己一句话,王承恩泪水已经盈满了眼眶,崇祯笑的更开心了一些。

“好了,去做事吧!”

“奴婢遵旨!”

见王承恩离去,崇祯就打算继续看起了奏疏,结果刚拿起一封,王承恩又回来了。

“陛下,内阁首辅温体仁与兵部尚书张凤翼求见!”

“嗯?

温卿不是刚刚才离开,怎么又回来了?

算了,让他进来吧!”

“是!”

不一会,温体仁和张凤翼一起走了进来。

“臣温体仁、张凤翼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平身,赐座!”

待两人坐下之后,崇祯便直接开口问道:

“温卿去而复返,有何急事?”

待两人说完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崇祯暗骂自己一声糊涂。

之前只想着怎么从内阁手里把制定军略的权力给拿过来,结果却把崇祯末期的三根擎天白玉柱给忘到了一边。

现在倒好,本来是三个铁杆保皇党,现在却要白白的承了这两人一个大人情。

懊恼之下,崇祯暗暗下了决定,一定要尽快抽时间把自己将来要用的人列个名单出来。

哪怕暂时用不着,也一定要先把恩惠给出去,省得再出现这种白送人情的乌龙。

下了决定之后,崇祯笑着看向张凤翼:

“朕有爱卿这个兵部尚书,真如公子小白得管仲,公子重耳得介子推,此乃朕之大幸,也是大明之大幸啊!“

“臣惶恐!”

看着跪地磕头却激动的身体不停颤抖的张凤翼,崇祯起身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爱卿为国举贤乃是大功,又何必如此自谦?

快快平身!”

看到张凤翼坐起来之后,仍然激动的不能自已,崇祯笑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爱卿刚刚举荐的三人朕也知道他们,目前虽只是参将,但以朕观之,此三人皆有姜伯约之能!

既然爱卿与朕心有灵犀,那就传他们觐见吧!“

听完了崇祯对孙应元三人的评价,温体仁和张凤翼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震惊。

大明的参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陛下怎么会对这三个人这么熟悉?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他自有渠道?

如果是后一种的话,那.......

想到这个可能,两人都感觉后背在不停的冒汗。

......

王承恩派人去传旨的期间,崇祯便和两人随意聊了起来。

看到自己随手放出的烟雾弹让两人坐立不安,崇祯心里不由的想笑,这种靠着后世的知识欺负人的感觉,还真爽啊。

就在两人额头已经快要冒汗之时,外面传来了小太监汇报的声音:

“陛下,京营参将孙应元、副参将周遇吉、黄得功觐见!”

王承恩一声“宣”之后,便有三人在小太监的带领下鱼贯而入。

“臣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紧张的满脑门全是汗的三人,崇祯眼睛却是越来越亮。

此时的三人只是京营参将而已,前身并没有见过三人。

原来,这就是崇祯末年的三根擎天白玉柱啊!

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