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俞飞鸿看杂志,上面在寻找谁是赵俞?
人们只知道《失乐园》作者笔名叫赵俞,二十多岁东北人,长的挺帅,其他知之甚少。
他什么学历?
《失乐园》原型是谁?
九十年初,人们娱乐活动少,也就看电视剧、小说、听音乐。
一本火爆的小说,一部火爆电视剧,大江南北都知名。
赵寻能用赵俞这个笔名,俞飞鸿还是很开心的。
她正看杂志,电话响起来,接起来后,又是出版社打过来的。
“郝主编,您有事吗?”
郝运来一听又是小赵女朋友,他在电话里说:“华人书局出版社到京城找小赵,等他回来,你让他快点到出版社。”
“好的。”
就连俞飞鸿也没想到,《失乐园》这本小说会这么火,先是韩国出版社要出版,后是香港出版社要出版小说。
她和赵寻这几个月相处,知道他对工作积极性不高,要不停催促他拍电影。
大约十分钟后……
“媳妇儿!”
“俞飞鸿。”
听到楼下喊自己,俞飞鸿往下看,赵寻正在从车上往下搬东西。
“等会。”
她拿着钥匙下楼,看到底下堆一大堆东西,一个大牛头、西瓜、牛肉、钢锅、调料、其他水果和蔬菜。
“你买这个大牛头干嘛?”俞飞鸿问他。
“吃呗。”
赵寻笑着说:“等会做牛头焖子。”
他的生活恩格尔系数占80%,赚的钱一大半都吃掉。
喜欢吃,对吃讲究的人,也是对生活热爱的人。
赵寻就是这样的人。
两个人搬了两趟,才把这些东西搬回去。
俞飞鸿打量着这些东西问:“花多少钱?”
“管这个干嘛,赚钱就是花的。”
她一想也对,不再劝他买东西,把钱花没后,他再写小说就赚回来。
“出版社郝主编给你打电话,香港出版社到京城找你,他们要出版《失乐园》。”
“噢。”
赵寻以为是日本出版社呢。
见他把牛头洗干净扔进新买的大锅里,又把各种调料加进去,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他才坐沙发上抽烟。
“这个牛头要煮五个小时以上,我买了一些苞米面,加里有面,下午咱们去采榆树钱。”
“榆树钱?”
“嗯。”
赵寻告诉她:“晚上蒸榆树钱窝窝头。”
换上一身衣服后,他让俞飞鸿在家看着,过一会他就回来。
“媳妇儿,你在冰箱里冻点冰,我带冷面回来。”
“哦,咱们中午吃冷面?”
“对,快到5月1,天气越来越热,吃冷面凉快下。”
他坐车去出版社路上,看到京城路两旁的花开了,过几天去香山游玩,采一些牡丹花回来,可以做牡丹花糕。
赵寻刚到郝运来办公室,这位香港来的女编辑被震住,她想过作者年轻,没想到如此年轻。
几乎是和郑勋卓说的话差不多,问了一些重复问题。
“我就两个要求,均价20人民币一册,把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出版都交给你们。”
“一期刊印20万册,支付给我60万定金,这是兰登书屋韩国分社和我谈的条件。”
这位女编辑并不能做主,她出去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后才回来。
“赵先生,你的要求我们都答应,我们想为您在香港办一场签售会,这样对销量有帮助。”
“我还很年轻,保持神秘感很好,签售会就不办了。”赵寻问她:“定金什么时候付?我还欠郝主编的钱呢。”
现在郝运来羡慕到不行,一下就赚60万,抵的上他1000个月工资。
“我们现在签协议,下周一到账。”
赵寻微微颔首:“可以。”
就在郝运来办公室,他和中华书局签《失乐园》出版协议。
赵寻把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出版权给他们,一期刊印20万册,版费15%,定金60万RMB。
签完协议后,郝运来送他们下楼,赵寻笑着问:“郝主任,您知道附近什么地方有榆树钱吗?”
“这附近没有。”郝运来摇摇头:“你去朝阳阜通东大街1号院,他们院里有两颗榆树。”
出版社对面有一个烟酒店,赵寻买两条软中华,送给郝运来。
“您看啊,帮着我联系,还承担风险出版,先送您两条烟,等我有钱,请你去全聚德搓一顿,以后小说里加你名字,保证是正面人物。”
烟和吃的郝运来并不在意,赵寻的小说里加自己名字,这可挠到郝运来痒痒肉。
“这可感情好,没准以后我成名人了。”
赵寻回去时候,带着一大堆信件走的,这些都是读者邮寄过来的,他们找不到赵寻,只好把信邮到出版社。
坐出租车四处找寻卖冷面饭店,他们省驻京办都没有,最后在吉林驻京办饭店买到。
两份冷面,一份雪衣豆沙、一份猪头肉拍黄瓜。
在中国吃冷面的不多,也就东北人喜欢吃,地理位置原因,朝鲜和韩国也喜欢吃冷面。
坐车回到家后,俞飞鸿已把他们两个人衣服洗完,晾在卧室一旁的阳台上。
“出版谈的怎么样?”
“已经签完协议,他们出版20万册,给我60万定金。”
她感慨一句:“我也想学写小说了,真的很赚钱。”
现在写小说和后世网文差不多,头部作家收入不菲,一般作家勉强温饱,再次一点能混个低保,大部分签约这关都过不了。
“那你写啊,很简单的。”
俞飞鸿把冷面放在大碗里,她摇摇头:“可我不会。”
“我教你。”
他笑了笑说着。
俞飞鸿是浙江人,上大学后在京城生活,她没去过东北,今天第一次吃冷面。
“这个糕点很好吃,冷面味道怪怪的。”
“这个是雪衣豆沙,用鸡蛋清做的。”
“啊!”
俞飞鸿被震惊到,她以为软软的是面做的。
“我第一次吃这样的糕点。”
赵寻笑着告诉她:“这在东北是女士菜,也不是糕点,雪衣豆沙是清朝宫廷菜,用鸡蛋清和豆沙制作,费时又费力,一般饭店不做。”
“原来这样。”
两个人吃完饭,赵寻又往大锅里加一些水,已经煮三个多小时,他睡醒后可以捞出来,然后打车去摘榆树钱。
下午两点多,他睡醒后。
大锅里的牛头捞出来,然后把骨头拆下来,用刀把肉和皮剁碎,托盘下面垫上干豆腐。
俞飞鸿看着他做,她问:“放这个干嘛?”
“这个是手工干豆腐,比机器做的好吃,放在底下塑形用。”
他把肉什么的铺好,在盖上一层干豆腐,最后陶瓷盆里装些水,把牛头焖子压上。
“放这几个小时,等凉了以后就能吃。”
两个人打车去摘榆树钱,到这后才发现,这里是《编辑部的故事》外景地。
赵寻拿着一个蛇皮袋子就上树,他告诉俞飞鸿:“以前我上初中时,家里和学校路上,有很多榆树,一到春天到来,就有榆树钱吃。”
俞飞鸿站在树下说:“我们小时候不吃。”
他一边摘榆树钱一边感慨:
“这榆树钱救过许多人的命,以前人们吃不饱,就用它代替粮食,以前我奶奶做榆树钱窝窝头,很好吃。”
“别看榆树普通,它贡献着一切,国内的榆树比秦始皇还伟大,榆树不会害人,它结出的榆树钱为人们永远贡献着。”
听到赵寻说的话,俞飞鸿自叹不如,这就是人的思维,同样看着榆树、看待世界不一样,她永远也说不出:
“榆树比秦始皇伟大的话。”
他把榆树比作比人伟大,这已到天人境,没有经历过世间万物,无法大彻大悟。
站在树上像个猴子,可是在夕阳照耀下,已成神人。
……
傍晚。
赵寻和俞飞鸿在家里吃榆树钱窝窝头。
住在一号院的老太太大喊:“这是谁干的?”
“谁干的?”
“你们谁干的?”
“给我出来。”
“榆树钱我想留着吃,谁手这么快!”
“缺德!死嘎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