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产品开发的“五个层次”

本书写作的第三个逻辑就是关于新产品开发的“五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分别是新改进产品、新衍生产品、新基础(全新)产品、新解决方案产品、新产业产品(新公司)。以往的各种关于研发管理方面的文献,都是主要讲述新基础产品开发过程的,实际在我国众多的研发项目中,新基础产品开发项目的数量占比只有13%左右,最多类型的产品开发项目实际是新改进产品开发项目(占50%左右)以及比新改进项目稍微复杂一点的新衍生产品开发项目(占25%左右)。近些年,新解决方案开发项目(占8%左右)和新产业开发项目(占4%左右)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正在成为企业研发创新工作的新热点。本书将讲述新改进、新基础(全新)、新产业三种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面临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重点讲述新基础(全新)类型的产品开发如何进行。新衍生和新解决方案类型基于这些具体的方法,由各位读者自行思考。

新产业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开发了一家新的公司或者新的产品线。这种类型的开发项目分为资源型新产业开发和高技术型新产业开发。前者成功率比后者大一些,因为行业规则和做法相对成熟,重点就在于资源的及时和果断投入;后者的成功率比前者小一些,除研发技术的难度外,新型商业模式的开发往往被疏忽。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扩展性战略时,着重投资新产业开发项目,实质上是各个职能部门变革自身业务体系联合开发实现战略投资目标的项目,已经逐渐成为IPD体系管理运作的主流。

新解决方案开发是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上,开发一系列的产品,使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满足客户需求。这种类型的开发项目分为内源型新解决方案开发和外源型新解决方案开发。前者的解决方案中,以本企业自行研发的产品作为整个解决方案系统的主体部分,以外购产品为辅,其研发主动权把握在自己企业手中,抗风险能力强但研发投资较大;后者的解决方案中,以外购的产品为主,自行研发的产品作为辅助,研发主动权不在企业自己手中,抗风险能力弱但研发投资较小。两种解决方案产品的营销都应该由本企业自主掌握或部分掌握。目前,解决方案开发的项目已经逐渐增多起来,但是由于频繁出现跨公司产品开发工作的配合问题,整个研发管理工作难度不小。

新基础产品开发就是各个企业所说的自主进行的全新产品开发。这种产品开发的特点就是在原有产品线框架内,开发新平台型的产品,也就是有些企业所谓的“迭代产品”中的新一代产品。这种产品开发对于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变革水平是中等水平的公司而言,具有一定的管理难度。这种平台和基础型产品是衍生型产品和改进型产品的始祖,有些公司称之为大版本产品或者V型产品。

新衍生产品开发项目是新基础开发项目在某一客户应用方向上的演化型产品,属于新一代平台型产品开发中的分平台产品,研发业务管理难度相对不大,对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变革水平要求不高。但是这样的新产品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流程没有经过裁剪而显得臃肿。有些公司将此类产品称为中版本产品或者R型产品。

新改进产品开发项目是在新衍生产品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实现少量的技术和质量改进,对于现有的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几乎没有改变,是最为简单的产品开发项目,同时也是所有研发项目类型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管理秘诀就是多、快、省,流程一定要简单一些。部分企业将新改进产品开发项目与客户订单产品混为一谈(二者定义有重叠,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应该加以准确的定义。有些公司将此类产品称为小版本产品或者C型产品。

还有一种不在上述范围内的、研发更为简单的开发类型,有的公司称之为特殊订单,有的公司称之为绿色通道产品,等等,实际是一种难度较低的新产品开发。由于其比较简单,不再归类在新改进产品中进行管理,一般不作为研发项目进行管理。

本章涉及的IPD工具

(1)小IPD产品开发流程的七大阶段——立项、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

(2)小IPD产品开发流程的五个商业决策评审点——Charter DCP项目任务书决策评审、CDCP概念阶段决策评审、PDCP计划阶段决策评审、ADCP可获得性决策评审、LDCP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

(3)小IPD产品开发流程的七个技术评审点——TR1产品概念和需求包评审、TR2总体技术方案评审、TR3详细技术方案评审、TR4单元测试和设计验证评审、TR4A功能样机/样品评审、TR5小批量生产评审、TR6工业测试和设计定型评审;

(4)管理研发项目的十二字口诀——“计划、组织、控制”(针对开发项目)和“目标、沟通、激励”(针对研究项目);

(5)新产品开发的“五个层次”——新改进产品、新衍生产品、新基础产品、新解决方案产品、新产业产品;

(6)新产品开发成功的标志——市场成功、财务成功、技术成功、质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