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爷爷接回老汉儿以后,街上就多了一道奇景,那就是有一个算命先生,挑着一个扁担,一头的框里是算命物件,一头的框里是一个白胖可爱的奶娃娃。
这天天气不错,风和日丽的,又到了一周一次的赶集日子。
算命摊子跟前围满了人,爷爷正在给一位女士看手相,说着她最近的家庭似乎发生了一些变故,对方连连点头,和爷爷来回交流着她的故事。
旁边老汉儿的小箩筐跟前,也围满了人,多数都是女的,她们不停捏着老汉儿的小脸蛋,亲亲抱抱,十分喜欢。
收摊起身,爷爷又开始挑起扁担,走在古镇青石砖上,老汉儿的小箩筐后尾随了一大票小孩儿哥姐粉丝团,叽叽喳喳地逗着他。
走到一户人家门口,小孩儿们散开了,爷爷放下扁担,抱起小老汉儿,走了进去。
进到屋头,爷爷十分地自来熟,开始和屋子主人闲聊家常,这家人对爷爷不是很陌生,似乎还十分熟悉,没错了,这个应该是我大爷爷家。
就这样,爷爷和老汉儿就留在大爷爷家吃饭了。爷爷负责吃正餐,老汉儿负责吃米汤。
到了傍晚,爷爷起身要走了,和大爷爷说还要出去找住处,问他为啥子不回自己家住呢,他说家里黑漆漆、冷冰冰地,对小娃不好。然后,爷爷走了,老汉儿留在了大爷爷家。
隔了几天,爷爷来接走了小奶娃老汉儿。
有时候奶娃娃不到饭点也是会饿的,如果爷爷刚好在外面,没有给他准备吃食,小婴儿难免哇哇大哭。他有一个妙招,随身都带着一包白糖,找点开水化开,用筷子沾着一点一点喂给奶娃。有时候筷子会被奶娃抢,不小心会受伤,所以后来换成了赶紧的一小团棉花,沾着糖水给娃吸。
婴儿时期饿一下不怕,最怕的是伤风感冒。
那个时候,干这一行,多少还是会一些岐黄之术,会到药铺里抓一些中药熬了喂,也会到镇卫生院捡一些片剂,甚至爷爷会自己找一些野生草药,弄回来治病。
后来老汉儿长大了两岁,会爬会走路了。
到了乡下赶场,爷爷会在他的桌腿和老汉儿的小腿上,栓上一根绳子,预防娃娃走远受伤或者被人偷走。不过那个年代的人民风淳朴,这种概率很小。而且,一个光棍单身汉,随身带着一个奶娃,怎么看,都是比较可怜的人户,同情应该会更多一些吧。即使有坏人,估计遇到不仅不会伤害,反而还会给点吃的吧,如果说是在街上,彭家人也不少,多少都还是有点关系在的。
那个年代,家家的日子都不是很富裕,如果能进厂上班,就是吃国家饭的工人,每个月都是有工资有票的。粮票、布票、糖票这些,我们这代人是见都没有见过了,不过我的四爷爷和四奶奶他们是不差这些的,因为他们两口子是双职工,在当时来说,就已经是妥妥的中薪阶层了。
所有的爷奶辈,只要是和爷爷同一个时期的,我都没有听他们少说过一句话,就是:“你爷爷年轻时候的那个脸皮哦,是真的厚!一到饭点他就来了,不光自己来,还带着你爸一起来,混吃混喝的。不过呢,他也确实嘴巴甜,会哄人,把各家男的都哄得称兄道弟的,把各家女的都夸的喜笑颜开的,也知道他一个男的带娃不容易,多少都照应一些。”
等我长大的时候,一些老人家我很少认得到,不过只要有一个人介绍:“这个是那个啊,彭三哥家的秋儿家的大的个姑娘。”这个时候对方必定会说:“哦~秋儿家的大姑娘啊,都长这么大了啊。秋儿小的时候,还是个奶娃娃的时候,还吃过我家婆娘的奶水哩,那歇我家也是刚生的娃娃,老三就找过来了,让给秋儿也喝两口奶,说娃儿饿了,没得奶吃。好在我婆娘奶水多,前后喂了一个多月哩”“是的是的,秋儿小时候在我家吃饭,小个子没得桌子高,就喊要吃肉,要吃肉的”“对头对头,我家没得人有奶水,但是米汤没少吃我家的嘞,一到饭点儿,嘿,老三就抱着秋儿来了,硬是,撵都不好撵”“哈哈哈~哈哈哈~”“现在嘛,好了噻,日子好了哇,大的个姑娘都这么大了,秋儿也算是熬出头了~”“是啊是啊~”
因为爷爷和四爷爷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年龄相近,而且四爷爷家条件要好一些,所以小朋友时光的老汉儿在四爷爷家待的时间是相对久一些的。
后来逢年过节,老汉儿变得很忙,他总要去看望一些老人家,带着礼物上门,街上有,乡下也有,有些人都过世了,有些人还在。我回家过年的时候,也要嘱咐我不要忘记带着一些营养品去看望四奶奶,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恐怕在小时候的老汉儿心里,某些时刻,是盼望着四奶奶成为他的妈妈的吧,特别是看到他的四奶奶的孩子享受幸福的时候······
就这样,爷爷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去算命的时候,爸爸就睡在爷爷的扁担筐里,今天留在哪位亲戚家,明天留在乡间哪位和善人家,也算是从小吃着百家饭,慢慢地就长大了。
我问过老汉儿,你不觉得自己小时候可怜吗?老汉儿说:“可怜是可怜,但也没得办法的呀,不过我现在很好,有你们三个娃儿,将来都是我的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