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好好过生活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要好好过生活?
这本书其实就是讲,怎么样好好过生活,也就是过上有秩序的,有效率的,并且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个概念:“有序、有效且美”。书中会无数次提到这个概念。我也会在几乎每一章的最后提供一个清单,帮助大家找到自己,清理人生,提升幸福力。在说如何做到之前,先来讲讲为什么要关注生活,以及为什么要好好生活。
纵观历史,被认为是精英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很好地掌控人生,包括工作、生活、闲暇。他们在没有生存压力的状况下,也能获得自律下的自由。这就是本书里说的,已经过上了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说到闲暇,我们会想起一些词,闲得发慌、闲得难受,而忙却不会发慌,为什么呢?回想一下,从古至今,不同人群对待忙和闲的不同态度。
在古代,贵族们提前获得了现代普通人也能拥有的闲暇,已经学会了掌握空闲时间,用来做高于单纯劳动的、更有创造性的事。对他们来说,闲,不但不会心慌难熬,还有条不紊地安排和享受。古人们是很会玩儿的,闲的时候用琴棋书画诗酒花滋养自己,也用这些风雅的活动获得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创造了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文献。
而反过来,在我们很多现代人眼里,却只有生存,没有生活。忙,是一件值得骄傲甚至炫耀的事情,因为这代表着生存能力。而闲,意味着活不下去,因此会闲得发慌,闲得难受。我看到一条吐槽说,人们都在社交网络晒假忙碌、假读书,手忙脚乱一通摆拍分享状态,就是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无事可做、可有可无。可见,闲,是人们多么恐惧而甚觉羞耻的事。
可是时代不由意志地转变了,机器和机器人剥夺了动手劳动的权利,大多数人都像从前的精英们一样有了空闲时间,本来这是可以听从心愿、点亮真实自己的契机,可为什么闲暇却成了虚无主义的温床,而空虚又成为心理问题的根源了呢?因为以往的教育只教会我们在外压下拼命学习努力工作,还没教会我们怎么从内在长出对知识的好奇,怎么打发空闲以及怎么玩儿。
压力自由下如何享受闲暇
那闲下来的时间怎么办呢?聪明人发明了游戏、数不清的社交软件,来填补一时不知所措的人们的空闲。因为我们害怕无聊,不觉得虚度时光是件美好的事,但是又没学会主动享受时间,也就是既不知道除了生存之外人生还能有什么可以追求,也不会在闲暇之际怡情于物,用音乐、艺术和生活中的美疏散怀抱。于是什么容易,什么成本低就做什么,比如整天打游戏,追剧,甚至社交网络的信息都是越简单越不动脑越好。但是这些行为却让我们离理想和幸福越来越远,虽有当时瞬间的快乐,之后却是无法自拔的自我厌恶和恶性循环。
记得几年前一档综艺节目里,十几位相貌姣好事业有成的年轻女性问一位资深教授,怎样能控制闲暇时间不再没完没了地刷视频、焦虑地等男友的消息,怎么才能不晒自拍而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教授说,当你足够忙碌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刷手机了。可是,说的还是外在压力和忙碌下的自律,当这些压力都不存在了呢?当没有了压力和功利目的,如何从内在找到人生志向,又怎样才能在压力自由的状态下获得更自在的自律呢?这就是这本书里想要讲的,轻松愉快地自律而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当下的体验
说到人们想要获得的幸福感,有些幸福离我们很远,比如改变世界格局,比如成功和影响力,这些可能是需要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的。而有些却很近,比如陪伴自己喜欢的人,做一顿饭,插一瓶花。这样看起来,除了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样离生活稍微远一点的艺术美的活动之外,生活本身也是非常美好的。
当我们在纷扰中无法安静下来的时候,从身体上找到一个锚,用这个锚让自己感受怡然的安定而回归自己的事,都算是修身的一种吧。比如,不能安静读书的时候,可以记笔记,有了手上这支笔,心就会奇迹般地回归;又比如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泡茶煮饭,用身体的味觉和嗅觉体验身心合一的定静状态;就连静坐这类比较高阶的安定,开始的时候也需要用身体呼吸的锚定,慢慢放下无意义的胡思乱想,让心神回到自己身边。
从力所能及的身边事做起,有认真对待身边事的有序环境,有能顺应和控制行为的智慧,有感知美的能力,这既能让我们享受当下细微的快乐,也可以帮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达成长远的理想。获得将来的幸福,并不一定要用苦行僧式的行为作为代价,之所以很多人让自己看起来很苦很纠结,是因为他们还对掌控自己的行为没有自信,进而惧怕闲下来享受生活的时光。
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通过达到“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不但获得当下的幸福,还能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掌控人生,最终实现长远的人生理想。书里会通过一些人人都能做到的方法,改变意识和行为方式,让每个人通过一些具体的工具,一点点训练自己,来获得“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