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每个孩子都需要延迟满足训练》:什么是延迟满足
- 延迟满足唤醒孩子的自律力
- 李莎汀
- 1125字
- 2024-04-28 18:11:09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会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生怕晚一点儿就会让孩子受委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等一等,因为并不是孩子的所有需求都要立即满足,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数父母对孩子的需求都是有求必应。不过,也有少数父母有着截然相反的做法,即时常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个需求,让孩子等一等。比如下面的画面。
画面一
餐桌上,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吃饭,小男孩一会儿说要吃这个,一会儿说要吃那个,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只要小男孩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及时满足他。
画面二
另一个餐桌上,一个3岁的小女孩说要吃买的棒棒糖,妈妈耐心地说道:“宝贝,咱们先吃饭,一会儿妈妈给你吃两个棒棒糖。”小女孩眨了眨眼,拿起勺子吃起饭来。
这样的画面,相信父母们见过很多了。那么,哪一种做法更好呢?你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棉花糖实验,他召集了若干个3~6岁的孩子,让他们各自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放着孩子们喜欢吃的棉花糖等糖果。他告诉孩子们,可以立即吃掉一颗糖果,但如果等工作人员回来后再吃就可以吃两颗糖果。
随后,工作人员便离开房间,这时隐蔽的摄像机记录下了孩子们的行为。有的孩子经不住诱惑,在工作人员离开后就拆开糖果吃了;有的孩子为了抵制诱惑,蒙起了眼睛,甚至唱起了歌。结果大部分孩子都没等到规定的时间就把糖果吃了,只有极少数孩子获得了两颗糖果。
在后来的追踪研究中,工作人员发现,那些获得两颗糖果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优秀,也就是说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现在,我们再回到上面的两个画面:画面一中,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这就是即时满足;画面二中,妈妈劝说孩子吃完饭再吃糖果,就是延迟满足。
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在家庭教育中都有所体现,合理的延迟满足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只是对延迟满足的理解,我们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这也是很多父母容易忽视的。
延迟满足,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在等待的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在发展心理学中,指的是人的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可以等待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再做想做的事。也就是说,延迟满足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控制或克制欲望的能力。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延迟满足,就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一种可以自控的能力,这对于孩子未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过,我们需要理解延迟满足的真正含义,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