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了孩子好”,反而会导致孩子犯罪?

在开始第1章前,我想先在本章中传达育儿中的重要前提。

父母为了孩子着想,常常说出“要那样做”“这样做不行”等各种各样的要求。人类作为社会的一员而生活,独自一人是无法生活的,所以人类必须具备社会属性。“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不能实施暴力伤害别人”等,这是父母必须教授给孩子的社会规则。为了避免孩子步入社会后陷入困境,教给孩子最基本的规则是父母的义务。

在我所观察到的失足青少年的父母中,我认为有一部分父母采取过度放任的态度,并且放弃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他们仍然秉持“那是孩子做的事情,与我无关”“不是我的责任”的态度。父母这样的态度,不可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影响。

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少年院1的老师们认为,少年院中收容的失足少年的父母们身上存在问题。根据这项数据,法务教官们认为监护人们最大的问题是“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责任感”(62.5%),其次是“对孩子言听计从”(50.2%),再次是“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49.1%)。由此可见,许多少年院的老师们认为父母缺乏责任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法务教官感受到的监护人身上的问题

有些父母不教给孩子社会规则,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只会推脱说“这是孩子自己任性做的事,我不知情”。待在这样的父母身边,孩子就不懂得思考责任是什么。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们改过自新的道路也会充满坎坷。

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具备社会属性而说的话,比如“要那样做”“这样做不行”等,也可能会束缚孩子,使他们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我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

这句话我已经不知道从失足少年的监护人嘴里听过多少次了。

有些父母既没有对孩子放任不管,也没有虐待孩子,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非常努力地教育孩子。他们为孩子着想,为了孩子好,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了很多话,结果很多父母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没想到我的孩子做了这样的事……”

父母为了孩子好而做的事情、所讲的话,为何会导致孩子违法、犯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