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69封

女儿一一:

妈妈说你现在越来越聪明,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也开始有自己的脾气,越来越难带了,说明你的性格已经开始形成。俗话说:“三岁看老。”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形成的,所以又有一句古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很难改变人的任性。

我不太擅长,也不怎么喜欢和人打交道,从大学开始,就一直试图扭转这个性格。大一时,我参加过辩论队,想好好地改变自己,语言大段大段的背诵,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参加过一些学生社团,后来都因为事情繁杂,陆续退出了。对于熟悉的家人、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倒是可以滔滔不绝地讲,正应了那句古话,“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古代口才好的人,不胜枚举。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都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立致卿相。起初张仪担任说客时,被人诬陷痛打一顿,妻子埋怨都是因为读书游说,遭此屈辱,苏秦反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只要舌头还在,就足矣雪耻。苏秦也是出游数年,一无所获,被周围人嘲笑,于是苏秦发愤读书,困了就拿锥子扎大腿,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中刺股的由来。因而,孟子的学生景春质问,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算不算大丈夫?

《三国演义》中很好的诠释了口才好的重要性,不少故事,都是依靠说客的口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如三国篇目中有“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武乡侯骂死王朗”“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等。李肃、诸葛亮、秦宓都是凭借口才,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其实,表达能力好,也是喜忧参半的,翻阅历史,不少人都是“祸从口出”。比如东汉权臣梁冀飞扬跋扈,汉质帝称他为“跋扈将军”,很快便被毒死。《三国演义》中,曹操夸自己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张松历数曹操的败仗,“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被曹操下令乱棍打出。有鉴于此,《道德经》中有“大辩若讷”之语,口才最好的人,看上去嘴很笨。

口若悬河,废话连篇,并不见得就是口才多好,能够把长话说短,言简意赅,才是更好地水平。当秦国围困赵国邯郸城,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平原君带了十九个人口才好的说客,默默无闻的毛遂推荐了自己,大家都嘲笑他。平原君与楚王商谈半天毫无结果,毛遂忍不住了,说赵楚两国联合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结束了,何须商量这么久。于是一番话陈词,促成了赵楚联合抗秦。《世说新语》中记载了阮瞻凭借三个字获得官职的故事:“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