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代寿
李家宁兄发来一本即将出版的诗集,说给我10天时间阅读,并写上几句话。10天时间不短了,借助现代的交通工具,有10天的时间再远的地方也能抵达。可于诗境,即便给我一年、十年,也只能在诗行里跋涉,偶尔与诗者邂逅在诗园的阡陌,说说:天气真好,诗句如禾,一首一畦,生机勃勃。
别林斯基说:“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这个好理解,我以这个来对标家宁兄的诗,他的情怀够伟大,他诗作的根就深扎在社会与历史土壤里,他的情感踏浪在时代的潮流上。政和为原点,站在佛子山上,诗心如线,诗魂如云,飞过千山万水。《佛子山,上帝秘藏的经卷》越过信仰的界限,一切归于自然。诗中咏道“我请云和雾为你画画/你用光和影为我写诗/灵魂得到洗涤升华,从此/所有人间胜境,都是他们的地盘”。他写山水,写人文,写英雄人物,人间正道无不入诗,悲喜着人世间的悲喜。读着,读着,诗,在告诉我生活就是诗,诗是根在地上,又能发光于四野,如一片叶子的光,一朵花的色彩;诗是出发于地上,又能升上天空的那一缕清气。
也是一位诗人朋友告诉我,保罗·策兰说过:“诗歌不是强制,而是显现。”我似懂非懂,就想这10天里在李家宁的诗中去找寻这个诗论。体味什么是强制,什么是显现,仿佛找到些感觉。就如他开篇之作《甘当樵夫,山上寻路》一诗中的这段诗行该就是显现:“生命最后的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赶路/3天跑4个省的劳顿,有人问你累不累/你回答:‘人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这种显现,李家宁的诗中真是不少。《人民的稻王》中的这段诗行:“不让世界挨饿,成为他的富有/他蹲伏着,头颅却与稻子交流/掏出心中的激动和向往/种子从泥土里俯身向他致敬。”这些场景的显现,主人公的精神可见。诗歌表达原来也可以这样朴实、真实。
记得有人说过:“好的诗人,通过现存的语言仿佛当作个人的发明进行写作,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要想取得不落窠臼的成功,最好的办法是按照词典上出现的样子,在极端的意义上忠实于它们。”李家宁当属之吧!他就读于福建师大中文系,醉心于古典文学,他的现代诗中,少不了对经典的传承。品读中骚体的风骨犹见,如《汨罗江,流淌着诗歌的光荣与梦想》一诗中,他写道:“问天的头颅/把大地铮铮叩响/《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端午的湘南/是少女圆润的乳房/……/用艾草熏过的粽黍/伴随《九歌》旋转的韶舞以轻飏。”骚体赋中的香草、美人喻比品质之风,像端午节俗一样,被他演绎到诗中。同时,风中见骨,他的诗中一样有傲骨挺立,如《带一颗清澈的心去拥抱十月》:“岁月老去,找回自己/气质心香,俨然雅客/红尘喧嚣,内心滴露/溶解着我的血液/……/十月,我将是田中一根稻草/承载风雨,来年再承一条/丰沛之河,走出千山的驼峰。”许多诗不乏着骚体之味。他的诗还有杜少陵胸怀国事的情怀,诗言志也好,诗抒怀也罢,他的诗不离爱国爱民之怀。他在《我的胸腔,已被诗歌的火焰点燃》(组诗)中这样写道:“我抚摸石榴内部丰沛的果实/就是在抚摸我新鲜的祖国/多汁的秋天是临盆的孕妇/女娲是我补天的祖母/《离骚》是我爱国的祖父。”一颗与秋果一样饱满的爱国赤诚之心,华夏诗人代代相传的血脉,流淌在他的诗行中。他还钟情于诗词歌赋,特别倾心于《离骚》与《红楼梦》,诗集中大量的篇幅咏叹着豪迈,抒写着舒暖。
生活是诗的原乡,土地是生活的根基,李家宁的诗从生活中耕耘而出,从田埂中走来,与其说他的生活充满诗意,不如说他把日子经营得诗意满满,一朵花,一根草,一串稻穗,一声鸟鸣,一个节日,他无不入诗。他有一首诗的标题是《一街去叫卖秋色》,实则他是处处叫卖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用自己的诗歌让生活驻足停歇,诗成了他的生活。
李家宁的诗,功究于古典之脉,心怀国之大者,根扎一片热土。《初心逐梦》显现了一个好诗人的潜质。
10天的阅读只能抵达这里。
2022年2月19日于听月轩
甘代寿,笔名禾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德市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稻草垛上的女人》、长篇小说《锣声》、散文集《风的记忆》等六部。获孙犁散文奖、第八届冰心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