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智慧故事(全三册)
- 姜鹏
- 1234字
- 2024-04-01 18:43:02
前言
《资治通鉴》应该怎么读
我们都知道《资治通鉴》是我国优秀的编年体历史经典,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费近20年才编写成这部恢宏巨著。全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写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征淮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约300万字。要把这么一部巨著从头到尾读完,实在是太难了。我在复旦大学开设《资治通鉴》导读课约有15年了,在社会上讲授《资治通鉴》也有十余年。听过我现场授课的学员少说也有几万人了,但真的能把《资治通鉴》通读一遍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资治通鉴》这样一部优秀的经典史书,却没有多少人能读完呢?我想:其一,在于古文晦涩难读,而多数现代读者习惯于白话文;其二,《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跨越千年,从战国到五代,读者如果缺乏相应的历史背景、古代文化知识,对很多内容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三,整部《资治通鉴》内容较多,即便读者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阅读,也经常是读到后面忘了前面,效率很低。
我讲授《资治通鉴》至今,发现了这些阅读难点,因此发愿要编一部不仅适合现代读者,甚至是能让小朋友都读得懂的《资治通鉴》读本。《资治通鉴》虽为编年体史书,但历史的故事和经验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经过思考,我打破了原著按照时代编年的框架,挑选出对现代人,尤其是对现在的小朋友成长有所帮助的主题,将相应的故事汇集在一起,进行解读与改编。故事内容也不局限于《资治通鉴》原文,同时补充了其他相关的历史内容,丰富了历史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本书一共分为三卷:第一卷的主题是“品德与修养”,第二卷的主题是“思维与格局”,第三卷的主题则是“能力与践行”,每册25个故事。在“品德与修养”这一卷中,我特别指出了“智慧”与“聪明”的区别。不投机取巧、用正确的价值观和真诚的品德去对待人和事,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有时候看上去甚至有点儿“笨”,但也许这才是真的“大智若愚”。《资治通鉴》中有足够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要耍眼前的小聪明,放眼长远,“智慧”即正道。掌握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在“思维与格局”“能力与践行”这两卷里,我挑选了50个古人谋划、做事的经典案例。把每个案例都剖析透,让读者们看到,故事里的这些人如何思考问题?哪些品质促成了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哪些心理素质和性格品质,是在做成一件事的过程中必备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如何切换思维?“思维与格局”这一卷侧重对思考能力的开拓,“能力与践行”这一卷侧重对行动能力的总结。
为了便于小读者领会故事的精髓,在每个故事后面,我提炼了“以史为鉴”环节,点明核心内容,也设计了“思考与辨析”环节,引导小朋友进一步探索和自主思考。最后,我将《资治通鉴》的部分原文放在“通鉴小文言”环节中,可以逐步训练小朋友的古文阅读能力。对于小朋友来说,阅读本书应该是一个相对轻松又能有所收获的过程。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编排,能让《资治通鉴》这部经典著作,对今天的读者真正有所帮助。能在价值观塑造、思维开拓、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小朋友的成长起到辅助作用。
姜鹏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