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汉改革者的失败

易飞在马邑基地带人辛苦搞建设,发展的很是迅猛,但大汉的情况就不怎么美丽了。

皇帝刘宏年轻的时候也是有雄心的,作为皇帝,他也算是有些手段的,若不然也不可能推出十常侍来跟士族打擂台,更不可能弄出“党锢之祸”来。

哪怕刘宏的目的不是为了天下百姓,不是为了革除大汉的积弊,而仅仅是为了收拢权力。

但他收权的行为,勉强也算是改变了士族一家独大、肆无忌惮的局面,让他们有所收敛。

从结果上来看,他的行为对于天下百姓,对于大汉王朝,还是有利的。

但一个人对抗几乎掌控了所有权力的士族,哪怕是皇帝,不开挂也不可能成功啊!

结果皇帝刘宏显然是失败了,原因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他并没有妥协成为一个傀儡,哪怕是破罐子破摔,也在不断的抗争着士族对权力的侵占。

“鸿都门学”“党锢”“卖官卖爵”等,都是他对士族垄断权力的反抗。

当然,皇帝刘宏不识时务、不断反抗的行为也迎来了世家的反击,黄巾起义就是在许多人的默许甚至是推动下出现的。

黄巾起义出现之后,朝堂大臣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派兵镇压,而是要求皇帝刘宏解除“党锢”。

威胁到老刘家的江山,刘宏也不得不妥协,这才有了黄巾起义后期不少加入了黄巾的世家豪强接连反水的局面。

当然,黄巾起义的出现和失败,原因是很多的,朝堂大臣的默许和某些豪强世家的支持和反水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原本黄巾起义的影响虽大,但也还在控制之中,整个张角时期,都没有多少世家门阀受损,甚至许多强大的世家门阀还趁此时机大发了一笔。

原本的三国演义历史上,大汉开始走向混乱和崩溃,关键节点是董卓进京,但归根结底还是朝堂权力和利益的争斗所造成的,属于是由上到下的一种败亡。

但这个世界不同,因为出现了一个异数-易飞

易飞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虽然没有参与过几场大战,但他发明撬棍、以民审官等行为却对黄巾军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原本还对邬堡无能为力,对“士族”无可奈何的黄巾军突然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于是,原本在历史上不怎么起眼的张牛角黄巾起义,影响和意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冀州作为大汉的粮仓,居于此地的大大小小的世家门阀有几百家之多。

一场屠戮之后,累世勋贵、书香门第、千年世家,原本这些在大汉不可冒犯、不可触怒、不可撼动的存在,瞬间烟消云散。

这结果给了大汉朝堂上的所有人当头一棒,无论是显赫的世家门阀,还是累世勋贵,甚至是皇帝刘宏,都有些不敢相信。

怀着对于黄巾军的仇恨和恐惧,张牛角起义结束之后,大汉内部各阶层也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世家门阀开始招募更多的私兵保护自己,同时,在他们的推动下,朝廷也招募了更多的士兵,用以布防和限制黄巾军。

其中在冀州屯田的刘备,便是这个大改变中的一环。

若不是这两年战事频繁,先是张角,后是凉州,然后是冀州,再之后幽州的张纯、张举又造反了,朝廷实在没有了余力的话,恐怕早就集结重兵彻底铲除易飞他们这一伙人了。

毕竟,他们太吓人了,就算是残暴的始皇帝都没有这样斩尽杀绝过。

其实张纯、张举的造反应该是在两年之后才出现的,之所以提前,也是受张牛角黄巾起义的影响。

屠戮了冀州几百家门阀贵族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是杀了“士族”那么简单。

毕竟,没有了冀州的士族还有其他州的,空出来的位置很快就可以有人重新占据,而大汉也依然还是那个大汉,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场大屠杀的最大影响,是打掉了几百上千年来统治阶级营造出来的那“法不加贵人”的光环,消除了百姓对世家门阀的恐惧心理。

让起义者认识到,所谓的累世勋贵、门阀高第,也都只是普通人,刀子砍下去一样会死,并没有比普通人高贵到哪里去。

也因此,在张牛角黄巾起义之后,整个天下都越发的混乱了,因为起义的太多了。

但大多数起义者都被大汉及时剿灭了,这其中,各地的世家豪强是出了大力的。

而在张牛角黄巾起义之前,对于世家豪强来说,起义动乱之事都是朝廷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他们的态度。

如今做出改变,显然是被吓怕了!

其中张纯和张举也是这些起义者中的一员,只是他们勾结了异族,影响也比较大,这才被大汉记录在案。

大汉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从来不缺有远见的人。

在黄巾起义之前,就有人应和皇帝刘宏,想要对大汉进行一番改革。

但没有外力逼迫的情况下,同为士族一员的这些人,改革的动力并不大。

更准确的说,这些改革者不敢对同为士族的世家门阀下刀,只想着做一个糊裱匠。

因此,他们得不到士族和皇帝刘宏的任意一方支持,结果自然一无所成。

冀州大屠杀之后,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其中尤以受损最大的冀州世家残存力量为主。

冀州被屠戮一空之后,虽然各个世家门阀被吓够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侵占冀州的利益。

甚至在黄巾屠家灭族的威胁下,往冀州多分几个分家以保障家族的延续,变得更加重要。

如此一来,冀州世家残存的人自然就不愿意了,他们还想要重新恢复家族荣光呢,土地被占了他们去哪里恢复?

但在原本的规则之下,想要改变这一点并不容易,甚至根本就改变不了。

因为没有谁比他们这些制定过规则的人更明白,落魄的家族想要再上来有多么的困难。

他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冀州被瓜分,看着自己家败落下去。

因此,改革,也就是改变原本的规则,建立新的规矩秩序,从而在变革之中获取“从龙之功”,维持住自家的权势地位,就成了冀州世家之人的必然选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得到了冀州世家残存力量的支持,朝堂之上的改革派力量突然大增。

其实实力尚且完好、未曾受到黄巾直接伤害的世家之人,如四世三公的袁家、五世三公的杨家家主等人,也不是意识不到大汉的问题和改变的必要性。

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意改变,因为改革就是对自己动刀,就是削弱自己。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世家门阀不是一个人的家,即便是家主,也不可能做出主动削弱自己的选择。

族人以及门生故吏团结在世家门阀之下,为的就是利益。

改革不仅不能给他们利益,还要削弱他们的利益,那谁还愿意跟随他们呢!

真要如此做,世家门阀可不是在自我削弱,而是走向灭亡。

而且,大汉积重难返,各方势力掣肘博弈之下,即便是有那个心,也根本做不出多大的改变。

这样的情况,让袁家某些还在迟疑中的想法变的更加坚定了几分。

改革派的力量大增之后,冀州就出现了许多像是刘备这样的校尉和官员,一边屯田稳定地方一边限制黄巾。

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傅燮和刘备。

刘备是统兵的校尉,傅燮却是一个文官,但官职上,傅燮可比刘备高多了。

在冀州被收复之后,傅燮虽然没有成为州牧,也没有成为刺史,却在改革派势力和刘宏的推动下成为了冀州实际上的权力掌控者。

包括奖赏幽州兵和之后冀州的梳理,以及处理从黄巾军那里得来的一大笔劫掠自冀州世家的缴获,其实都是他做主的。

而他也算是不负众望,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原本的动乱重灾区冀州恢复了稳定,甚至一跃成为了动乱最少的一个州。

至于这是傅燮的治理能力强,还是因为盘剥的世家少了,普通百姓也少了,内部矛盾减小的缘故,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傅燮的个人功绩也是不可抹除的,在他的治理下,今年的冀州不仅完成了正常的春耕,整个冀州还在原本的基础上开荒出了几百万亩的良田。

虽然这其中大部分是收缴自冀州世家的隐田,但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傅燮的功绩。

眼看着冀州欣欣向荣,有了点起色,变故突然就来了。

改革派的力量虽然大增,但真正掌控权力的还是老士族。

原本在朝堂上冀州的势力是不弱的,但冀州的门阀世家毕竟是被屠戮一空了,瘦死的骆驼终归还是瘦死了。

傅燮掌权冀州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在这个三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的时代,四十岁绝对算是老年人了。

在一片废墟的冀州建立秩序,还短短不到一年就恢复了耕种生产,掌控权柄的傅燮显然是不可能轻松的,于是,四十多岁的傅燮突然暴毙便也不是什么太过意外的事情了。

当然,对外流传出来的消息傅燮是被累暴毙的,但也有传言是黑山黄巾派人袭杀的,具体情况如何,就连朝堂上的冀州改革派都不得而知,因为傅燮死了是事实!

而傅燮一死,在权力阶层上,冀州瞬间就失控了,转眼之间整个冀州的权力就被朝堂上的各个世家大佬们肢解、掌控。

不仅如此,冀州改革派的官员,也被贬的贬,被调职的被调职,就连刘备都被调离了冀州,去往幽州边境继续屯田去了。

改革派在革除大汉积弊、将目光盯准黄巾等叛军的时候,士族门阀却将目光盯准了他们。

这种权力争斗,冀州的士族本是可以应对的,但本就力量衰弱的他们,参与进改革之后,所面对的可就不是一州一地的世家了,而是几乎所有的世家门阀。

世家门阀之人不是认识不到改革的必要性,也不是不想变,但他们不能变!

如此悬殊的力量差距之下,弱小的改革派被一推即毁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即便是皇帝刘宏,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但凡他有点想法,各地动乱起义的奏折便如雪花一般飘过来。

两次黄巾起义已经将刘宏吓住了,让他不敢再肆意乱为。再者,身患重病,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的他也没有精力过多的管控朝堂之事了。

离开驻地,走在去往幽州的路上,张飞恋恋不舍的回头看了看省吃俭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开辟出来的绿油油的良田,忍不住道:

“大哥,前几天我去押运物资,还远远的见过傅大人一面,那个时候的他精神奕奕,完全看不出是有隐疾的样子,这才几天,怎么可能突然就暴毙了,肯定是被人暗害的!”

“三弟,不可胡言!”

连忙出声制止了张飞后,刘备又是神情低落的一叹道:“如之奈何啊?”

刘备在冀州虽然掌控了兵权,但也只是一个校尉而已。

他的官职虽然不低了,但在这种朝堂斗争面前,他什么都不是,只能被动的等待命运的审判而已。

就连改革派,都没有将他当成是自己人,只是将他当成了工具人而已。

这也是改革派败落之后,他仍然能够保留官职,只是被调往了幽州边疆的原因。

听闻刘备的感叹,怒气冲冲的挥舞了一下蛇矛之后,张飞也是忍不住重重的一叹,神情随之低落了下来。

就连旁边的关羽也忍不住用力挥舞了一下大刀,将路边的一颗怀抱粗的大树砍成两断。

成为校尉之后,也算是步入高层了,虽然在高层没什么话语权,但对朝堂上的一些事情却是有了了解的渠道。

这一年多来,他们的主要工作虽然是屯田,但冀州激烈的权力交锋,他们也是看在眼里的。

这也让刘备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当官不是只要一心为民就可以的,掌控权力才是第一要务。

即使冀州一片大好局势转瞬崩溃的这个结果再怎么难以接受,但他们也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不是他们可以改变的。

就连掌控冀州大权的傅燮都死了,他这个校尉的职位能够保留,只是被调往边疆屯田,已经不错了,还有许多人比他们更惨呢。

但见过了冀州的权力风暴之后,也让刘备原来的某些认知无形之中产生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