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因为它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发明和传下来的,可篾匠用的一字形竹尺,明明是篾匠的祖师泰山想出来的,可为什么不叫泰山尺,反而也称鲁班尺呢?这里有个传说。
泰山和知让是一对好朋友,泰山喜欢砍来竹子,劈篾后编织一些家用的器具,而且做得美观实用,深受欢迎。
这天,知让得到木匠鲁班要招收一批徒弟的消息,就找到泰山说:“我们一起去学习木工活好不好?”
春秋末期,鲁班的名声已是脚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了,能够得到他的真传,自然是件好事,泰山非常高兴,两人就结伴去鲁班那里学艺了。
泰山悟性极强,师傅一教,他就会做,常常得到鲁班的称赞,而知让和泰山相比,真是跷脚驴子跟马跑--一辈子也赶不上。所以,经常遭到师傅的训斥。小鸡肚肠的知让想,如果三五年满师后回去,泰山技艺高超,而自己却做不了精细活,还不遭到乡亲们的讥笑,让他这张脸往哪里放?所以,一听到师傅赞扬泰山,他心中就不舒服,懊悔当时如果不通知泰山,自己一个人来该多好。
泰山学习木匠活后,也不想抛弃那些竹篾活儿,空下来还是悄悄地去钻研一番,因为知让是老乡和朋友,所以也不怎么回避他。这天,知让看到泰山又在琢磨竹篾活了,心中猛地一转。他知道师傅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三心二意和“不成器”的人,如果能暗中将泰山赶走,不是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他顿时有了主意,就来到师傅那里,把泰山做竹篾活儿的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听了知让的密告,鲁班非常生气,当即来到泰山的住处,搜出了一些竹家什。不务正业的行为是鲁班最不能容忍的,为了维护班门的声望名誉,他毅然决定辞退泰山。
鲁班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他说出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是绝对不会收回的。泰山苦苦哀求,还是没有用。第二天一早,在离开之前,泰山向师傅告别。这时,鲁班正在上茅厕,旁边刚巧是知让。
泰山恭恭敬敬地走过去说:“师傅,我要走了,您多保重。”
鲁班当时肚里的气还没有消,鼻孔里“哼”的一声。算是作了回答。
泰山站了一会儿又说:“师傅,我跟您一场,能否给我一件工具留个纪念?”
那个时候,还没有草纸,上茅厕都是用竹片刮屎的,鲁班手中已捏着一根待用的竹片。旁边的知让看泰山低着头在等候,就狗仗人势地从师傅手中抽出那根竹片抛了过去,气头上的鲁班也没有阻止。下巴碰着前胸的泰山自然不会想到这是知让所为,还以为是师傅抛过来的,老实厚道的他尽管心中不舒服,但不管怎样,这是师傅所送,也不计较,拿起它默默地走了。
知让能左右逢源,因而没有被师傅淘汰,但也只是做一些粗木活。
泰山被赶出师门后,木匠活学不成了。索性做起了竹器活。
数年后的一个秋天,鲁班在外地接了一批造屋的活儿。完工后,他就带着徒弟闲逛集市。看到有家前店后坊的竹器铺,就走了进去。货架上摆着许多做工精细的竹制品。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购买的人也非常多。鲁班赞叹不已,爱才的他很想认识一下这位制作竹器的高手。
正在里间忙活的泰山一听外面是师傅的声音,连忙出来拜见,并送茶让座。
这原来是泰山所作,鲁班大吃一惊。他忽然看到了堂前竞供奉着那根刮屎的竹片,想起当初错辞泰山,临别时明明晓得知让把刮屎竹片抛出欺辱他,也不加阻止,深感愧意。叹道:“我是枉为人师。把这样心灵手巧的徒弟都赶走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说着,竞用拳头猛地敲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从此以后,鲁班师傅的一只眼睛瞎了,看木头是否直只能用独眼了,徒弟们也都效仿。这就是俗语“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以及木匠独眼看木材的来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这个时候,鲁班也恨挑拨离间的知让了,正想找他,却不见了踪影。其实,陪随鲁班的知让晓得事情不好,怕师傅怪罪他,已经偷偷地溜走了。
泰山见师傅看着那根刮屎片惭愧的样子,就微笑着说:“师傅,幸亏您送这竹片指点了迷津。”鲁班听得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原来,编织竹制品也要丈量尺寸,木匠量的木头大多是劈方的,需要直角的 T字形尺。可是篾器家什基本上是圆形或
平整的,那个直角不但派不上用场,干活时还带来不便。用怎么样的尺好呢?绞尽脑汁的泰山忽然想到了那根两头略翘的刮屎竹片,难道这是师傅给我的暗示?就连忙按刮屎竹片的样子放大,用毛竹做了把竹尺,尺寸长短仍旧按木匠尺子那样。做好一试,非常方便,不但可以量长度,而且还能把编织的竹篾条敲排紧密。这以后,这把尺便成了他不可缺少的工具。因它是根据师傅所送的竹片模样做的,泰山还是把它称之为鲁班尺。
原来如此,直到这时,鲁班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模仿刮屎竹片做的篾匠尺被传下来了。直到现在,篾匠用的尺仍是这个样子,还称为鲁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