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寻宝谜二 天会始建京城寺(上)
- 古藏寻者:消失的黄金
- 麦逸琪
- 4493字
- 2024-03-07 17:32:01
“五代五代,我来搜搜五代在山西的寺庙。”晓月率先发话。“应该是五处。”
长治平顺县大云院大佛殿,后晋天福三年;
晋中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
长治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后唐同光三年;
长治平顺县天台庵弥陀殿,后唐长兴四年;
福州华林寺大殿,五代闽乾德二年
“镇国寺!上车!”可还没等晓月看完,高闻已经率先发声,不容置疑。
“这么确定呀?”
“其他历朝历代都还有讨论的余地,五代的彩塑,一共就11尊,全部都在平遥镇国寺。”高闻满脸气定神闲。
“对得上,”晓月说道,“唯一一个天会年号,天会七年建,诗里说到的天会。”
“那走了?”逸琪觉得还颇有些仓促。
“走吧,到平遥要开好一会儿呢,看今天的时间估计到了镇国寺也关门了。我们得在平遥住一晚了,明天一大早再去。”高闻说着把铜锁重新锁上宝箱,要往门口走。
“平遥是个好地方啊,平遥古城也是个网红景点。”晓月说到,“可以晚上去做个少奶奶。”她双眼放光地看向逸琪,逸琪眼含笑意。
往回开的车盘旋在山间的路上,展示出黄土高坡特有的地貌特征,在快速掠过的一片片黄土山峦中时不时能看到窑洞的结构,有一些窑洞经过了外部的休憩,而有一些看上去就只有一个洞,像是已经久无人居住了。从高架路上往外望去,黄土高坡的山都不高,但是层层叠叠的仍显得巍峨。
在路程中,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高闻又开始放起了《山西彩塑》的有声小说,关于平遥“一城双寺”的介绍娓娓道来。“以建筑震惊世人的镇国寺始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
“你说还挺有意思的,前两处的寺庙都是以木质建筑闻名的,像平遥这个一城双寺,镇国寺呢就是唐代木质斗拱最有名,双林寺才是其中的彩塑最出名。”高闻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有声小说一唱一和地说道。“那镇国寺就比南禅寺大多了,好多个殿,规制也高得多,但就是那个唐代的殿最大,也最漂亮,里面的彩塑也是,挺震撼的。”
不过在此之前的夜晚,四人是可以尽情地享受平遥古城的繁华热闹的。到平遥古城的时候天刚刚擦黑。一片巍峨的城墙展示在了四人面前,找到其中一个角门开了进去,最先的路还有些黑黢黢,连灯都没有。
“这平遥古城晚上这么黑的吗?”陆晨不禁问道。逸琪仔细看,还是能辨认出两边不是客栈,就是写真拍摄的店。
“这是外面那一圈,主要都是客栈,我们可以先找一个住下,它的主街在当中呢,那里热闹得多,我们到时候去那一片吃饭去。”说着高闻开始打方向灯往路边撇去。大家逐渐下车开始从后备箱里取行李。拉着行李在寂静的古街小巷上走,两边的建筑很有电视剧里明清年代的感觉,青灰色的砖和上面整齐的檐角一路延伸。
走到其中一处,逸琪探头望进去,很像是逸琪印象里乔家大院样式的宅院。
“哇,这里不错哎。”看门口的牌匾上,也是一个客栈,里面的景致还打了专业的黄色灯光,挂起来红色的灯笼和锦缎,在夜晚看来很有氛围感。
“还真是哎,我们进去看看?”晓月说着也跨了进来。
没想到里面还真是很大,一个院落连着一个院落,院落侧扁还有小楼梯可以走上二层,逸琪兴奋地往上迈去,一路小跑来到上面,风景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院落的屋檐一下展示在了所有人的眼前,整整齐齐的排布让人很是舒适,屋檐用整齐的布局围起一个一个的院落。每个屋檐的檐角上都点了灯,装了灯管,这样看上去还真是挺美的。
等逸琪下来的时候,其他三人已经在和客栈的人聊上了,确定就住在这里了,四人开始把行李箱往房间里拖。晓月和逸琪的房间推门进去也是仿古的装修,木床木桌木柜,只有洗手间是现代的样子。
摆好了东西,晓月急着出门找高闻和陆晨,是想快去拍写真。“走了走了,我们赶紧到主街上看看吧。”高闻和陆晨陆续应声走了出来,他们又出门,打开导航往主街那里走去。
“你别说,地图上看着近,走走还挺远的呢。”在走了十几分钟之后晓月感叹道,一路还是漆黑的街道,还丝毫没有亮起来的样子。
终于,再走了几分钟后,逸琪看到前方路的尽头有黄色的光了,有人影时不时略过去,看上去人声鼎沸的。
果不其然,到路口一个右转,终于到了主街上,就和各个地方那一条最热闹的旅游小吃街似的,这里的人一下多了起来。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多身着山西少奶奶服饰,头戴着精致头饰的女孩们沿街走着,路旁售卖着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四人找了一个饭馆坐下,才点了菜,晓月就赶紧拉着逸琪往隔壁的写真店走。问了价格后兴奋地挑起了衣服,晓月选了一套紫色的,逸琪选了一套蓝色的,直接往她们的衣服外一罩倒也方便。随后工作人员就让二人坐下,开始把发包往她们头上固定,熟门熟路地倒也没花多久,一个精巧的古代发型已经做好了。二人就这样在街道上你拍我拍你又自拍了好一会儿,然后就穿着衣服回到了饭店,此时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怎么穿着衣服就来了?”陆晨问道,桌上的锅和菜已经摆满了,看起来高闻和陆晨已经吃了好一会儿。“能借4个小时呢,晚点还回去就行,我饿死了。”晓月忙着坐下就开始夹菜。
“平遥古城还真挺热闹的。我记得上次还说有那个《又见平遥》的沉浸表演,我刷短视频还刷到了,都说很值得一看,不如明天晚上我们来看吧。”逸琪边往嘴里送吃的,一边补充道。
“明天也在这住了?你们这一旅游起来还真是能不管其他了。”高闻说道“万一早上直接找到了答案那不是直接自驾走了?晚上也不知道还回不回这里呢。”
“好吧”逸琪颇有些可惜,“明天看情况啊吧。”
吃完了饭他们散着步往客栈回身走去,一抬头望见了繁星。
第二日约定了8点出发,逸琪原以为可能十几二十分钟就到了,谁知道也一路开了快一个小时。到了镇国寺外面的停车场,设施看上去就比南禅寺好了不少,可以看出是有精心维护休整的。一块写着镇国寺的石牌立在入口处。
四人买了票往里看,果然一个和南禅寺一摸一样的大箱子就放在镇国寺石碑后面不远处。镇国寺的院子就显得宽阔很多。寺中一个爷爷听说他们是宝箱项目的工作人员,非要跟着他们给他们做讲解,四人推辞不过,也就只能欣然应了下来。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天王殿,蓝色的屋檐和红色的砖瓦,颜色甚是漂亮。蓝色琉璃檐下藏的,也是复杂的木质结构,听讲解的爷爷说是元代的木质结构,殿顶为单檐悬山式。往里走殿内塑有四尊天王像,规模挺大,神态威武,容颜饱满,分立寺庙的两边。“清代补塑的”高闻补充道。“样子是不如唐代。”
跨过这个院落接下来的这个就是赫赫有名的万佛殿了。
“哇,这个斗拱和南禅寺的真像,但是比那个还要宏伟,这飞起的檐角真漂亮也真是宏伟。”晓月不住地感叹道。爷爷开始了导览词的介绍:
“万佛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高超水平,是中国古代砖木结构的不朽之作。不同于其他古代木构建筑,万佛殿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单檐九级歇山顶。檐出2.94米,举高3.6米,总高8.87米。”
“来我们继续往里面走”
“殿宇用柱12根,高3.42米,直径0.46米,万佛殿的斗拱用材巨大,外檐斗拱的整体高度约柱高的三分之二,一方面可见万佛殿的高级别等级色彩,另一方面体现了斗拱在整座建筑构造上的重要性。12根殿柱均包入墙内,柱础不可见,为防止包入墙内的殿柱因日久潮湿而腐朽,在每根柱底于外墙处开一气孔,匠心独具。”
“出檐越大,斗拱越大。唐朝就喜欢这大出檐大斗拱,这气派确实不一样,再往后的年代就没有这么大的斗拱了。”高闻补充道。
“请大家继续往殿中来。”导游爷爷继续引着4人往里面走去。
“嚯,这里面显得还真开阔啊。”陆晨一步迈进来就不住感叹道。
“感觉这顶特别高。比书里面看的时候往想象得还要宏伟。”逸琪说道。
“还真是,就这规模就显得很有气场。”
“各位朋友请看啊,万佛殿内的梁架上至今清晰地留有建殿时的题笔——“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大汉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广顺元年”。万佛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万佛殿一直保持着初建时的唐、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
这屋内的大梁和上面极为清晰的书法文字最先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木质结构的顶像山峦一样层层叠叠又排布精巧舒适,随后目光向下就是十多尊颜色鲜艳的五代彩塑。再随后吸引人目光的便是四周的壁画,密密麻麻画满了一尊尊的小佛。”
““万佛”的名称来自殿内四壁上连绵的坐佛壁画。殿内现有塑像十四尊,其中十一尊是五代塑像原作,为中国寺观唯一一堂五代雕塑作品,甚为珍贵。“
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万佛殿佛坛正中为释迦趺坐像,除本尊像为后塑外,其余十一身皆为五代时原物。塑像保存较好,面颊丰满圆润,姿态自然,虽经后世重装,但基本保存了五代泥塑佛像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五代寺观彩塑的孤例,称之为稀世珍品。这个时期虽然相当于北宋初年,但彩塑风格却鲜有宋塑特征,而更具晚唐色彩。
“还真的挺有唐代的风格的”晓月说道,“看着和南禅寺的唐代塑像还有几分神韵上的相似,但是和宋朝的就完全不同了。”
“这位同学说对了,镇国寺彩塑在表现技法上继承并发展了晚唐“周家样”浓肥绮丽的艺术风格,塑工精细,色彩浓丽典雅,惟妙惟肖。”爷爷继续说道。
“你看这胁侍菩萨的小肚腩,丰满肥润,还真是和那种以瘦为美的风格不一样。”
“左右旁边站立的是迦叶、阿南二弟子。再外面是菩萨、金刚、供养人,和南禅寺的布局也是挺接近的。”高闻说道。
陆晨、晓月和逸琪纷纷拿着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边记录陆晨边说道“你看这个衣裙,多飘逸。”
“这些佛像的视线也很神奇,好像都看着你似的。”
在佛像前呆了好一会儿,几人才继续往里探索,往右侧看墙上的佛像排列整齐,每一尊都有细节上的不同。
“后门那里锁着,得从正门出来”爷爷招手指引大家从正门绕道了殿的后面。
“这里还有一尊呢?”
四人只看到在关起的栏杆后还有一尊观音像,观音一只手支撑在竖起的腿的膝盖上,背后还有复杂的山水雕塑。
“你看这木檐下面还有壁画呢!”晓月指着屋檐底下斑驳的佛像壁画仰头说道。
“再往后走就是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楼,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楼是明代所建,还有明代壁画。”
逸琪探头进去,一尊弥勒佛印入了眼帘,虽然颜色已经完全褪去但是那自在的形态和大肚子仍然是惟妙惟肖。到了二楼是三尊佛,呼应着寺庙的名称。
“这佛像和南禅寺也好像呀,但这些旁边的胁侍的区别就大一点。”晓月品评到。
“是啊,佛像一般都有一定规则,匠人塑造时候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改动造次的。但旁边的胁侍供养天王罗汉什么相对宽松,所以也更加多样生动,所以从艺术水平上评价彩塑,往往最好的作品都不是佛像,而是这些胁侍供养天王罗汉什么的。”高闻补充道。
逸琪抬头看,头顶的房梁也被画上了精美的彩色画,并写上了提及,两边的墙壁上也有壁画,但是却显得比万佛殿的壁画更为残破不堪,想必是没有被补绘过的。
再走到后面的地藏殿,几人就已经有些走马观花了,里面的佛像和刚才的五代塑像明显有工艺上的差距,果不其然镇国寺的大爷介绍道也是清代的作品。
如此一圈也算逛完了。逸琪依旧沉浸其中,回味着手机中拍下的上百张的屋檐和彩塑的照片,依旧很难相信那是一千年前留下的伟大作品。
“真可惜都不知道这些建筑和雕塑出自谁人之手”逸琪说道“这么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也挺遗憾的。”
“是啊,古代建筑家雕塑家的地位都低,题记碑刻上往往都不记录他们的姓名,不然总也能出几个和米开朗琪罗或者帕尼尼或者高迪齐名的中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