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周期与企业创新:机制与效率
- 阳丹
- 1846字
- 2024-11-01 06:54:4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微观企业研发能力对于宏观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企业的研发决策又受制于宏观经济发展。那么,宏观经济与企业研发行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基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背景,本书研究了经济周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背后动因,在这其中,重点分析了政府研发补贴、产权背景、市场环境等因素在企业研发投入的周期性变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经济周期影响我国研发投入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周期对企业研发效率和研发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挖掘在中国制度背景下,微观企业创新行为背后的宏观诱因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揭示政府与市场在企业研发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为不同经济周期国家研发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可见,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作为微观创新主体的企业,无疑扮演着重要甚至核心的角色。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及其效率理应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但从现实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均严重不足(史宇鹏、丁彦超,2010)。
自Schumpeter(熊彼特)在1912年开创性地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有关企业创新和R&D投资行为的研究就源源不断。总体上看,现有关于企业R&D决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等)与企业研发(Schumpeter,1942;Galbraith,1956;Scherer,1967;Mansfield,1968;Bozeman、Link,1983;Levin et al.,1985)、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Markham,1965;Meisel、Lin,1983;Cohen et al.,1987),以及企业研发投入的其他影响因素,如法律环境(Gould、Gruben,1996;史宇鹏、顾全林,2013;吴超鹏、唐菂,2016)、公司治理(Holmstrom,1989;Francis、Smith,1995;O'Sullivan,2000;Lee、O'Neill,2003;Belloc,2012;周铭山、张倩倩,2016)等。从总体上看,国内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现有研究大多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背景,或者借鉴西方已有的理论和实证模型考察和检验我国企业R&D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很难真正扎根中国大地。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有清晰的产权制度安排、成熟而稳定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相对完善的法治环境,相关文献也更多地将这些制度因素视为规(既)定的外生变量,从而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市场结构、技术溢出与技术机会等非制度因素对创新的影响上。而在我国,无论是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法治环境,还是市场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持续的变化乃至重要的变迁过程中。如何将企业的研发行为研究置于这些“中国元素”构成的制度土壤中,是我国学界的使命所在。
第二,现有研究大多基于静态视角考察特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研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很难真正考察企业微观行为的纵向调整动因、过程及其内在机制。正如饶品贵等(2013)所指出的那样,结合宏观经济变动的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是当前经济学和管理学中较为薄弱的领域。事实上,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微观企业的决策动机、行为及其后果都可能出现显著的差异,特别是考察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动背景下的企业微观行为调整,有利于深入理解和认识企业相关行为的背后动因与形成机制。
第三,现有研究大多基于研发投入视角考察企业创新问题,忽略了现实中研发效率也是决定企业研发水平的关键要素。虽然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我国不同产权背景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周黎安、罗凯,2005;张璇等,2017),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深入和系统研究企业研发效率周期性调整的机制。导致这一研究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研究研发活动周期性变动的文献年代较早且大多基于宏观数据,没有衡量研发效率的有效指标。近年来随着公司金融领域创新研究的发展,衡量微观企业研发效率的指标日益成熟(Hirshleifer et al.,2013),为本书研究不同经济周期研发效率的变化提供了机遇。
基于上述分析,本书拟以经济周期变动为研究视角,以企业研发投入动机为逻辑起点,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同台竞争、市场化差异、政府干预等“中国元素”为基本背景,系统研究不同经济环境下企业研发投入策略选择及其动态调整机制,以揭示由此决定的企业研发行为的内在动机、决定机制与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