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的好家长
-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编著
- 1738字
- 2024-04-25 11:33:30
前言 家校沟通,一直在路上
新时代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从学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作为浙江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大类培养的重要机构,始终聚焦本科新生转型教育。一年一年,求是学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大一新生,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帮助新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从学生到成人的“两大转变”,为新生成为高素质可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扫码观看“院长寄语”
在一项面向大一新生的调研中,问及新生受到谁的影响最大,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家长及长辈。过去,我们遇到不少家长,他们认为孩子上了大学,特别是上了浙大这么好的大学,自己的“人生大事”就完成了,可以彻底“解放”了。其实远远不是。
作为新生家长,在孩子初入大学的第一年,面对“两大转变”带来的各种各样有挑战的时刻,家长应当扮演什么角色,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又该如何支持孩子?这些疑问,并非所有家长都能清晰明了地回答。不少家长根本没想过这些,只有当孩子真正出现问题或者在与孩子交流中遇到困难时,才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
早在2012年,求是学院就出版过——《和孩子一起读大学——大学新生家长必读》。书中通过真实事例为家长揭示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引导家长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读大学”,从而去适应孩子上大学后自己所需要扮演的新角色。十年来,求是学院的老师们一直坚信和家长沟通的意义。
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家校沟通是一项“政策有要求、家庭有诉求、学校有需求”的重要工作,三方都习以为常。然而,孩子进入大学后,家长们往往以为万事大吉:孩子已满18周岁、是成年人了,还需要家校沟通、家长“介入”吗?我们基于一届届新生的现实情况,深切体会到:大学需要家校沟通!孩子成长也需要家长适时“介入”!
大学的家校沟通,按照孩子的实际成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学习自律程度、心智成熟程度……),根据孩子进入大学后遇到的实际情况(学业专业的、人际交往的、情绪情感的、发展规划的……),分级、灵活地开展,可分为家校沟通、家长教育、家长参与等多种不同程度的家校联动形式。本书则属于家校沟通的联动形式。学校将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家长和大学生子女之间可能遇到的不适情况、可能用上的沟通方法与诀窍等,提前告知家长,供家长根据自身家庭及孩子情况,选择性地参考,预防性地了解。
我们希望通过国内首创的大学新生家长慕课及此书,帮助大家了解在大学里,孩子们可能遇到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共同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上大学,我们家长也一起上大学,一起不断进步!
本书是2022年版“大学新生家长慕课”视频的配套图书,家长既可以直接阅读文字,也可以扫码收看视频。每一节中,我们加入了现实案例,希望从身边事例出发,给家长更多的贴近感和启发性。
本书共分为五章十六节。第一章“原生家庭与大学生成长”,介绍家庭教养带给孩子的影响,引导家长做“合适”的父母。同时,介绍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主要影响是依恋关系,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依恋类型,选择一些做法。此外,还介绍了过度教养,亲子冲突的表现、影响与调适。第二章“在大学生背后做好支持”,一方面介绍新生进校后的特点,让家长了解孩子上大学后可能迎接的挑战;另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在生涯规划、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困惑展开,建议家长有效支持。第三章“当大学生遭遇逆境”,进一步聚焦负向问题。介绍当孩子遭遇逆境,出现游戏成瘾、常见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家长该如何处理;家长如何接纳大学生子女的问题,并如何与学校配合,帮助孩子渡过难关、逆流而上。第四章“家长与大学生的沟通”,详细介绍常见亲子沟通的误区和实用的沟通方法。第五章“家长的自我关爱”,回到家长的自我支持上,交流“空巢”家长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如何做好自我及与伴侣间的相互支持,如何爱自己从而爱孩子。
世界上最不容易的事也许就是做家长,因为以爱的名义承担了无限责任;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爱,才有了我们跌宕起伏的喜怒哀乐,成就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做家长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不可须臾松懈。就让我们跟随本书,走近孩子,理解家庭,与大学生子女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