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基地的建立和财政信息

张建国当了这么多年的列车长,薪水也不算低。但是凡事都怕对比,如今的乌丰线只是一条小小的线路,并且是一列缓慢的列车。和乌城站的那些大型特快列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张建国被张同一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如今的铁路,已经很少与当地政府打交道了,已呈现独立发展的趋势。丰城的当地政策张建国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已经看习惯了其他列车长的这种赚钱的方式,所以,他一直都在找机会为自己和下属谋取利益。

从丰城到二台镇,大概有四百多公里的路程,因为丰城被林业局给封了,所以基本上没有多少货物是通过零担运输的。零担运输被称为“装上零担”。一辆30吨的卡车,只有寥寥几个人在发货,都是一些零碎的东西。许多东西装在一节车厢里被运输出去,这就是零担。

从丰城到二台子镇,大概要五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一路上张建国很是热情。给苏昌河找了一张卧铺,还上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又陪着他喝了一杯。苏昌河知道张建国在打什么主意,这家伙肯定是想让自己的工作人员,帮忙运送一些货物过来。之前这条路线上,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帮忙带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都在抱怨,很难管理。这一次,他肯定要帮所有人问上一问。

苏昌河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会拒绝,一方面,他还有求于张建国,另一方面,他也想跟张建国一起赚钱。再说了,现在这条线路还是一条比较偏僻的路线,列车每次的带货量也很大,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聊着天,完全无视了旁边抱着怀里钱袋子的张同,两个人迅速的达成了协议。

苏昌河也是个爽快人,跟张建国碰了一下,低声道:“张队长,我这次赚了不少钱,自然不会让你吃亏,张哥开的每一辆车,每一箱我都给你40元的小费。张哥手下的人,每带200斤货物,我给他们四块钱。”

张建国一听苏昌河同意,顿时有些兴奋。说着,他又喝了三杯酒,夸赞苏老弟是个好人。苏昌河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继续道:“等货到了,我会让人结账,至于费用,张同和哥你单独来结算。这样你不是更好管理吗?”

张建国深深地看了苏昌河一眼,眼前这位,身上有一种和传说中完全不一样的冷静和气度。想了想,他点了点头,道:“这点小事,以后我这小儿子就拜托你了。”

说这话的时候,张建国总觉得自己的小儿子跟小红袍走在一起不是一件好事,身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车夫,他很清楚小红袍的名头有多大。他本来是想趁机大赚一笔顺便也想让两人分道扬镳了。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张建国觉得传闻多半是假的,苏昌河为人处世很有条理,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让自己的儿子跟在他身边,也不是一件坏事。所以他才会临时改口,说出这样的话来。

“张车长在乌城也混了一段时间了,人脉很广,你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平南?”

张建国想起了那个女人,想了想,说道:“老哥,我倒是认识一个,不过她被人陷害了,在男女方面的名声不是很好。”

苏昌河很清楚,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对一家公司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听张建国这样说他也有些好奇。“说说?苏昌河问道。

“她的名字叫张丽华,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在乌城铁路上,她曾担任过几个自建的工厂的财务主任。后来,她不愿意做假账得罪了别人,所以被人陷害,说她是个婊子。我对她的能力很清楚,真的挺好的,不过苏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胆量用她?”

“张丽华?”苏昌河看了他一眼,道:“她的儿子是不是患上佝偻病?丈夫出车祸去世了?”

张建国听后一愣:“您都听说了?”

苏昌河之前没听说过这些,只不过张丽华在他前世,可是天南省赫赫有名的金融界大佬。她的财务部门,管理着好几个上市公司,名声很好。他曾经有一面之缘,但那时候,他已经没落了,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她。

“哈哈。”苏昌河哈哈一笑,端起酒杯,道:“当然要用!”虽然不明白苏昌河为何如此激动,但张建国还是答应了下来。

到站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七点,苏昌河跟所有人都熟悉了。他们都是穷困潦倒之辈,对苏昌河这样能带着大家赚钱的,也是十分感激。

下了车,苏昌河看到苏文文带着两个陌生人,已经在车站等着他了。

苏文文见苏昌河从车上下来,连忙给二李打了个招呼,然后两人快步走了过来。因为不是终点站,所以张建国也没办法送他,不过他还是下了车,和大家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匆匆的上了车。

二台镇目前还没有一家好的旅馆,所以李志宇带着一群人,在一家很有特色的餐厅里,招待苏昌河。如今丰城还未禁猎,所以餐馆中也是有着不少的猎物。二李还特意让老板做了一只熊掌,让苏昌河尝尝味道。

李志宇、李强等人,都是从苏文文,郭光耀口中听说过苏昌河的事,此刻见到苏昌河,两人都很是激动。苏昌河穿着一条黑色的西装裤,上身是一件浅蓝色衬衫,气质儒雅,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霸道的气息。早就听苏文文说起过苏昌河的李文宇和李强见到苏昌河的第一印象就是佩服,认为苏文文说的是实话。

苏昌河穿着打扮,颇有几分未来商界精英的味道,他对自己的光头纹身和喇叭裤,很是不适应。为了打扮自己,他可是下了血本的。不过他并不知道,他的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车站里其他年轻人的效仿。只有苏文文一直留在二台镇,所以他的风格才没有发生变化。